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6篇
  免费   704篇
  国内免费   1208篇
林业   799篇
农学   1017篇
基础科学   949篇
  1714篇
综合类   3819篇
农作物   684篇
水产渔业   460篇
畜牧兽医   1437篇
园艺   467篇
植物保护   572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656篇
  2021年   599篇
  2020年   588篇
  2019年   549篇
  2018年   363篇
  2017年   543篇
  2016年   433篇
  2015年   555篇
  2014年   537篇
  2013年   635篇
  2012年   785篇
  2011年   801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599篇
  2008年   574篇
  2007年   556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是建立该区域高效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王东沟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10年来成效显,体现在农村产业结构发生显变化,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开发利用,小流域沟坡防蚀道路网建成,粮食单产10年平均3750kg/hm^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0增加到1313元,水土流失量由原来的1860t/(km^2.a)控制在800t/(km^2.a)以下,林草覆盖率由18  相似文献   
962.
生态退耕规划标准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确定生态退耕布局和规模的准则和依据。针对目前生态退耕规划仅从改善生态环境的单一目标出发,而忽视生态退耕对区域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影响的情况,该文以河北省为例,根据整体性、综合协调、科学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了生态退耕规划标准指标体系;并以河北省下辖11个行政市为评价单元,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河北省生态退耕区域评价;应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概念,确定生态退耕规模。根据评价单元各因素和综合得分情况,河北省可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生态退耕区。预计到2020年河北省生态退耕总规模约为61.09×104 hm2。  相似文献   
963.
固定道保护性耕作限制了机具对土壤的普遍性压实,提高了拖拉机牵引性能,降低了能耗。在北京郊区青云店镇试验区,设置固定道及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对照区。通过播种机开沟器阻力正交试验及牵引阻力测试试验,研究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对播种、深松作业的牵引力及油耗的影响。试验表明:在0.05的置信水平下,对比作业速度、深度租土壤坚实度因素,土壤坚实度因素因田间分布均匀性较低,对开沟阻力波动影响最为显著;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因轮胎压实,破坏了表层土壤均匀性,造成作业负荷变动大,加剧燃油消耗;相对于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按华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两年一深松模式估算,固定道保护性耕作仅播种、深松两项作业一年每公顷节省15.7L柴油;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因减少了压实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拖拉机田间作业的牵引性能,减小机具的作业阻力,降低燃油消耗,达到减少压实、节约能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4.
 以往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均为水文法和水保法。由于这2种方法都不能系统地揭示水土保持对水循环影响的物理机制,并且采用的水资源评价口径只是单一的狭义水资源,使得研究成果不能真实反映水土保持的水文水资源效应。以狭义水资源和广义水资源为评价口径的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则能克服水文法和水保法的严重弊端。评述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进展;应用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型),以黄河流域的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例,对水土保持的水文水资源效应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使广义水资源量增加72.6亿m3,增幅27.1%;使狭义水资源量减少9.0亿m3,减幅14.4%;使狭义水资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即地表水资源量减小、不重复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增加。  相似文献   
965.
水土保持林体系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林体系是防护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中具有重要作用。回顾国内外水土保持林体系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就其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奥地利、前苏联、中国,在水土保持林体系科研方面成绩突出,起到了带头作用。奥地利建立的森林工程措施综合治理体系,已被许多国家采纳和推广。前苏联在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林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各国水土保持林体系研究和营造的理论依据。我国提出的生态林业和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理论,是对世界水土保持林体系发展的一大贡献。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尺度小、林分稳定性差、无合适理论依据和空间配置不合理等。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应是未来水土保持林体系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66.
周浩  雷国平  赵宇辉 《土壤》2016,48(3):606-614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农村土地合理布局、挖掘土地整理潜力的重要依据。以五常市北部地区为例,从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构建典型粮食产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区内部特点量化指标因子;依据适宜性评价分级和区域模式差异,综合考虑人口城镇化影响实现居民点的整治分区规划。结果表明:北部12个乡镇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区间为0~3.996 8,不存在最高适宜的居民点用地,域内以高适宜和中适宜用地为主,低适宜和不适宜的居民点用地相对比例之和5.02%,地区仍有部分居民点需重点整治;兴隆乡、营城子乡、民乐乡等部分地区应引导村内人口外迁,八家子乡、常堡乡、牛家镇等应积极迁村并点,兴隆乡部分地区、八家子乡和卫国乡实施内部改造,保留发展型均有分布。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居民点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7.
新型高分子有机硅材料集流效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高分子有机硅材料喷施在夯实的坡面上,在坡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防水膜,减少土壤入渗,增加径流量,从而提高了坡面的集流效率,并减少土壤的侵蚀量,是一种简单、方便的集雨方式。本试验以一种新型有机硅材料作为对象,采用室内渗透和室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讨其应用于集雨工程的可能性,并确定其最佳配比和最适宜用量。研究结果表明:硅水最优配比(体积比,文中所有硅水配比均指体积比)在1∶5~1∶7,适宜用量为150ml/m2。当雨强在1.2~1.5mm/min,前期含水率17%左右,干容重为1.3g/cm3左右,其集流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是对照夯实坡面集流效率的2~3倍,而侵蚀量只是对照坡面侵蚀量的1/5。新型有机硅材料具有集流效率高、成本低、施工简单等优点,在集雨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8.
Critical loads of nutrient and acidifying nitrogen, as well as of sulphur and acidity, were derived for various ecosystems in China using the steady state mass balance (SSMB) equations. The weathering rates of major soils necessary for applying SSMB were calculated through the PROFILE model on the basis of mineralogical data from experimental analysis. The growth uptakes of nitrogen and base cations were also derived by multiplying the annual increases in biomass with the element contents of the vegetation. Using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1°(latitude)×1°(longitude) critical load maps of China with different percentiles were compil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low critical loads of S (< 0.5 keq·ha?1·a?1) occurred predominately in southwest and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critical loads of southeast China were intermediate and in the range of 0.5~1.0 keq·ha?1·a?1. In addition, the critical loads of N were very low for desert ecosystem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high for agricultural ecosystems in east China. Among the ecosystems with intermediate critical load of N, coniferous forests may be more sensitive to N deposition than broad-leaf forests and temperate steppes.  相似文献   
969.
应用遥感技术估算东亚沙尘携沙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中国重点城市环境监测站的大气可吸入颗粒物 PM1 0 指标和 N OAA - AVH RR的大气上界的反射率指标 ,首先从遥感影象上确定沙尘。同时利用单通道遥感方法 ,从 AVH RR可见光通道反演东亚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空间分布 ,进一步依据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沙尘载荷的定量关系 ,估算出一次东亚沙尘的携沙量。基于卫星遥感的沙尘携沙量为风力侵蚀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970.
为了高效去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固体悬浮颗粒物,研发了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并对其水力特性及相关结构参数进行试验研究。该文以固体悬浮颗粒物去除率为试验指标,设计了5~40 min的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及斜管填料规格参数的双因素试验。结果显示,随着HRT增加,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的固体悬浮颗粒物去除率呈显著上升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但以HRT为20 min时沉淀装置的综合处理效果最优,最高平均去除率可达(58.57 %±10.12 %),其中粒径小于20 μm的微颗粒去除率为19.5%,粒径大于60 μm的微颗粒去除率高达90.3 %;较小的斜管直径可显著提高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的固体悬浮颗粒物去除率,而斜管高度对去除率无显著影响。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用于去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固体悬浮颗粒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