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2篇
  免费   790篇
  国内免费   1104篇
林业   1140篇
农学   772篇
基础科学   583篇
  1217篇
综合类   6207篇
农作物   1097篇
水产渔业   455篇
畜牧兽医   1692篇
园艺   889篇
植物保护   554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638篇
  2020年   553篇
  2019年   482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623篇
  2016年   408篇
  2015年   611篇
  2014年   660篇
  2013年   781篇
  2012年   1104篇
  2011年   1094篇
  2010年   966篇
  2009年   917篇
  2008年   918篇
  2007年   807篇
  2006年   709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91.
水生植物对农田排水沟渠氮磷迁移生态阻控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亚热带红壤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2 m底宽、1 m深的小型农田排水沟渠,种植美人蕉(Canna indica)、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灯心草(Juncus effusus)、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水芹菜(Oenanthejavanica)等6种多年生水生植物,研究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阻控技术措施及其效果。结果表明,6种水生植物的生态阻控效果差异显著(P<0.01),其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58kg/m2~2.32kg/m2,其中以美人蕉为最大,水芹菜到夏季后进入休眠期,其生物量最低。植物体地上部N、P含量(干基)变化范围分别为N 8.06 g/kg~16.39g/kg和P 1.34 g/kg~3.82 g/kg,地下部分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N 5.83 g/kg~10.80 g/kg和P 1.34 g/kg~3.35 g/kg。从生态拦截效果来看,以美人蕉对N的富集能力最强,达到23.90 g/m2,而黑三棱对P的富集能力最强(4.04 g/m2)。总的来讲,美人蕉和黑三棱在试验区具有明显的N、P生态拦截优势,其地上植株还可用作草食性动物的饲料,或者生物质覆盖还田,实现N、P资源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92.
5种酚酸物质对滁菊扦插幼苗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滁菊扦插幼苗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水培方式研究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阿魏酸、香草醛和水杨酸5种酚酸物质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酚酸物质在100μmol·L-1的高浓度处理中对滁菊幼苗的根长度、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在10和50μmol·L-1浓度处理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受到抑制,且增加了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而在100μmol·L-1处理浓度时,3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随着酚酸物质浓度的增加,丙二醛(MDA)在根系中含量逐渐增加。在10和50μmol·L-1处理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高于对照,而在100μmol·L-1处理条件下,5种酚酸物质对PAL均呈现抑制作用,其酶活性均低于对照。5种酚酸物质浓度在100μmol·L-1时可以抑制根长度,减少滁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滁菊植株体内POD、CAT、SOD、PAL活性,增加MDA含量,从而对滁菊生长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试验,探讨抑制荸荠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效果。L_9(3~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酸预煮液的质量分数0.5%,预煮温度100℃,预煮时间5 min为最优预煮条件。  相似文献   
994.
研究阳际峰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剖面状况及其微生物学性状,探讨土壤微生物量C与N、酶活性、微生物商与呼吸速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在微生物学性状上均有较大差异。总的趋势是植被覆盖度高,地形平缓,土层厚,微生物活性强,且与海拔梯度呈显著正相关。在剖面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即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95.
干旱对云烟87和K326的农艺性状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烤烟云烟87和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防雨控水试验,干旱时间设为7d、10d、13d、16d、长期干旱(DL)和CK(对照)6个处理,分别在2个品种的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研究不同干旱时间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长期干旱(DL)处理用于测定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云烟87和K326株高受干旱影响均呈下降趋势,干旱16d出现最小值,尤其是在旺长期,与对照相比降幅分别达42.2%和41.3%;干旱对两品种的茎围、平均有效叶面积均有抑制作用,各生育阶段以16 d干旱影响最大,云烟87对应茎围降幅在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分别为22.9%、17.5%、34.6%,K326对应降幅为31.1%、21.6%、13.2%.云烟87对应平均有效叶面积降幅在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分别为20.6%、35.6%、27.9%,K326对应降幅为42.5%、20.4%、20.2%;2个品种根冠比在团棵期和旺长期受干旱影响先下降后上升,现蕾期则为缓慢下降的趋势;整个生育期阶段两品种均以旺长期耗水量最大,云烟87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停止生长相应土壤含水率分别是5.7%、7.4%、5.5%,K326分别是6.0%、7.3%、6.4%.整体而言,云烟87抗旱性略优于K326.  相似文献   
996.
以荔枝酒为原料,研究初始酒度、接种量、温度、装液量对摇瓶发酵(Liquid Flask fermentation,Lfl)和静止发酵(Liquid Static fermentation,Lst)2种液态醋酸发酵方式的影响。以总酸产量为优化指标,首先根据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总酸产量的因素和水平,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分别获得了摇瓶和静止发酵生产荔枝果醋的较优工艺条件。荔枝果醋摇瓶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酒度7%(v/v)、接种量5%、温度27℃、装液量100 mL/500 mL,在此条件下,荔枝果醋总酸含量为69.72 g/L,酒精转酸率为95.48%。静止醋酸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酒度9%(v/v)、接种量5%、温度27℃、装液量100 mL,在此条件下,荔枝果醋总酸含量为73.66 g/L,酒精转酸率为78.46%。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油菜BN10基因在根、茎、叶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甲基茉莉酸(MeJA)和草酸(OA)对该基因的诱导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BN10基因在油菜根、茎、叶中均能表达,其中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茎中的表达量次之,在叶中的表达量最低,且在抗病毒品种苏油1号中的表达量高于感病品种中双9号;BN10的表达受MeJA和OA的诱导影响。MeJA诱导处理感病品种中双9号叶片后,BN10基因表达先升后降,在24h时表达量最高,为诱导前的2.58倍,之后有所下降,但诱导后的表达量始终高于诱导前,72h时的表达量仍为诱导前的1.13倍;OA诱导处理中双9号后,BN10表达量也是先增加后降低,在12h时达到最大值,为诱导前的2.5倍,72h时下降至最低,仅为诱导前的25%。MeJA诱导处理抗病品种苏油1号后,BN10的表达趋势与中双9号相似,但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高于中双9号;OA诱导处理苏油1号后,对BN10的诱导更强烈,表达量在6h时即达到峰值,为诱导处理前的3.05倍,之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解赣江中下游的鱼类资源现状,在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分别于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对赣江峡江至南昌段的干流及2条支流共10个点的鱼类资源进行了3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流域内共发现记录鱼类90种(亚种),隶属6目16科60属,以鲤形目为主,鲶形目与鲈形目的居中,鲱形目、合鳃鱼目和颌针鱼目极少;且优势种类主要为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鲫(Carassiu aura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江湖洄游性鱼类(如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数量大量减少,而一些江海洄游性鱼类和珍稀鱼类(如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鯮Luciobrama macrocephalalus、鲥Macrura reevesii等)在此次调查中没有发现。与历史资料相比,赣江峡江至南昌段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变化较大,资源量明显降低,小型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999.
通过样方调查、TWINSPAN分类与DCA排序及生态位分析,以物种重要值为分类排序与生态位计测的数据指标,研究湖北省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分类及优势木本生态位宽度与重叠。结果表明:应用TWINSPAN分类并结合DCA排序,可将植被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针叶林Ⅰ、Ⅱ,针阔混交林Ⅰ、Ⅱ,E落叶阔叶林和F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同时DCA排序图中反映了植被由针叶林Ⅰ、Ⅱ——针阔混交林Ⅰ、Ⅱ——落叶阔叶林与常绿落叶混交林的格局变化。在针叶林Ⅰ、Ⅱ中,马尾松与黄山松生态位宽度较大,在针阔混交林Ⅰ、Ⅱ中,松类与栎类等都占据较大生态位,阔叶林阶段占据优势的木本种类更多,不同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随着演替表现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反映了多数广生态位物种间的生态位竞争。对于大多数演替阶段群落中的物种间的关系,以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物种生活特性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0.
在同一地块通过对白术根腐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确定白术根腐病分为湿腐和干腐2种症状,湿腐为主要症状类型,在田间所占比例达69.68%.通过对30个病株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共分离得到131个菌株,12种分离菌中有7种对白术具有致病力,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能产生白术根腐病的典型症状.尖孢镰刀菌为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并能导致两种症状,致病率达90%;茄病镰刀菌危害症状为湿腐,致病率为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