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3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886篇
林业   564篇
农学   660篇
基础科学   389篇
  935篇
综合类   2505篇
农作物   465篇
水产渔业   284篇
畜牧兽医   1020篇
园艺   228篇
植物保护   39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2篇
  18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41.
利用鱼类游泳能力测定装置,以人工繁殖的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幼鱼为实验对象,体重(3.05±0.99)g,体长(5.94±0.66)cm,采用递增流速法研究其游泳能力与游泳行为。结果表明,在(20±1)℃水温条件下,圆口铜鱼平均相对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ed,Ucrit)为(8.41±1.56)BL/s;其步态转换速度(gait transition speed,Uchg)与临界游泳速度呈线性正相关:Uchg=0.63 Ucrit+0.21(P<0.01,R 2=0.86);摆尾频率(tail beat frequency,TBF)与进口流速(inlet velocity,Uin)呈线性正相关:TBF=0.48 Uin+2.53(P<0.01,R 2=0.95);进口流速(inlet velocity,Uin)与步长(step length,SL)呈线性正相关:SL=0.11 Uin+0.41(P<0.01,R 2=0.99)。实验鱼的摆尾幅度(tail beat amplitude,TBA)、冲刺次数、各进口流速下的摆尾时间百分比及稳定摆尾与非稳定摆尾比例,均随进口流速改变而变化。随流速增大,摆尾幅度呈现先增大、再减小、最后又增大的趋势;冲刺次数也是先增加、随后逐渐下降;摆尾时间百分比最初是快速增大,随后基本保持不变,流速增至8 BL/s高流速时,再次随流速增加而快速增大。当流速与临界游速比值(U/U max)为0.38时,实验鱼出现非稳定摆尾行为;比值为0.58时,实验鱼稳定摆尾行为与非稳定摆尾行为比例为1∶1;比值增至0.78时,稳定摆尾行为消失。人工繁殖的圆口铜鱼游泳能力较强,在不同流速下,通过改变游泳行为以保持更长的游泳时间及距离。研究结果可为以圆口铜鱼为过鱼对象的鱼道建设以及养殖流速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2.
 设置人工长短日照、高低温环境对太湖流域20份晚粳水稻品种的光、温敏感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20份晚粳品种都表现出强感光性,而且多数品种基本营养生长期较短,具有较强的感温性,抽穗期长短与品种的感光性呈显著正相关。利用一套抽穗期主基因近等基因系分析这些晚粳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结果表明, 太湖流域晚粳品种几乎都同时携带主效显性感光等位基因E1和显性早熟等位基因Ef 1,在E2位点主要为非感光等位基因e2,在E3位点,部分品种携带感光等位基因E3或E3t;在Se 1位点,携带的主要是非感光等位基因Se 1e,还有部分品种为主效显性感光等位基因Se 1n;另外,大部分品种还携带可以部分抑制Se 1、E1表达的隐性感光抑制因子hd2。  相似文献   
943.
 通过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亲本材料18113携有的水稻白叶枯病抗病基因Xa23导入亚种间恢复系H705和优质恢复系H706。利用EST标记C189检测目的基因,在18113/H705 F3和18113/H706 F3株系中,分别获得71和52份携有Xa23纯合基因型恢复系。采用水稻白叶枯病Ⅳ型小种代表菌株浙173进行剪叶接种,分别鉴定出61和44份抗病株系,它们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准确率分别为85.92%和84.61%。研究结果表明,C189是检测Xa23基因的有效分子标记之一,不过,其假阳性的几率高于理论交换率的现象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4.
花期干旱胁迫对籼稻近等基因系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7份形态性状发生突变的标记基因材料杂交并多次回交所构建的近等基因系及其轮回亲本浙辐802(早籼稻)为材料,于水稻主穗见穗至此后15 d进行干旱胁迫,研究花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各品系的育性与农艺性状和耐旱性生理性状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花期干旱胁迫使株高受抑,上3叶绿叶面积减少,稻株干物质量和结实率显著下降,材料的耐旱性与结实性无关。根据干旱胁迫指数将该近等基因系分为钝感(结实率下降<30%)、耐旱(结实率下降幅度在31%~50%)、不耐旱(结实率下降幅度在51%~80%)及敏感(结实率下降幅度>80%)4类,轮回亲本浙辐802为干旱敏感材料。具有卷叶、披叶等传统的耐旱性状的近等基因系未能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而具有黄绿色叶与金黄色的谷色的近等基因系则有较高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945.
不同立地质量红豆树人工林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9年生红豆树在不同立地质量人工造林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红豆树生长环境对其生长量差距的影响大,Ⅰ、Ⅱ级立地林分的胸径、树高、立木蓄积年平均生长量比Ⅲ级立地林分生长量大;在Ⅰ、Ⅱ、Ⅲ级三种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的立木材积、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离差积累值变化情况,同总生长量离差积累值变化规律一致,优良立地环境对立木生长影响表现为各年份生长上的连续性增长积累;在不同坡位林分中,红豆树在山地下坡和中坡的胸径、树高、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优于上坡,红豆树造林地应选择在长坡中下部或短坡下坡。  相似文献   
946.
白粒小麦品种(系)穗发芽抗性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麦穗发芽抗性机制,应用与抗穗发芽有关的功能标记 Vp1B3 Vp1b2 Dorm1并结合整穗发芽、籽粒发芽、籽粒+芒、籽粒+穗轴、籽粒+颖壳和籽粒+芒+穗轴+颖壳共6种发芽试验处理,分析了11个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机制。结果表明,红粒抗穗发芽对照京9428和京冬8号的抗性受粒色、Vp1Bc、颖壳或颖壳抑制物控制;9个白粒品种(系)穗发芽抗性均不同程度的受芒和颖壳或它们的抑制物控制;强抗穗发芽品系CA0431的抗性与 Vp1B3Dorm1和粒色无关,而与其他遗传因素有关;强抗穗发芽品系山东046432属于由Vp1BcDorm1控制的基因型;中抗穗发芽品种矮抗58的抗性与穗轴有关;Vp1Bb基因对CA95502的穗发芽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芒和颖壳或它们的抑制物对白粒中感穗发芽品系CA9640、CA0459、CA0493和白粒高感穗发芽品系山东928802和CA0306的穗发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 Vp1Bb基因型与山东928802和Vp1Bc基因型与CA0306的穗发芽并无相关。  相似文献   
947.
彩色马蹄莲2n配子育种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彩色马蹄莲的栽培品种‘黒魔术’Black magic、‘火烈鸟’Flamingo为实验材料,研究彩色马蹄莲2n配子育种技术。选择刚从茎秆中抽出的幼小健壮小花,用0.15%的秋水仙素处理以诱导2n配子,将诱导的2n配子进行不同组合的杂交实验。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处理对彩色马蹄莲雄雌蕊发育有一定毒副作用,其中对雌蕊的损伤大于雄蕊;2n配子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杂交后代不育性;在相同条件下,经2n配子诱导处理的杂交种子与未处理的对照种子相比,种子萌发时间大幅度缩短(50天左右),叶片变薄、变大、叶色变浅,有些杂交植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畸变。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细胞学鉴定表明:处理配子杂交后代中获得染色体数目为48(2n=3x=48)的三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948.
基于MapGIS和AutoCAD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apGIS和AutoCAD各具特点,各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领域。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中,灵活运用这2个软件可以准确提取数据信息、充分利用各种数据资源、提高规划设计效率并最终实现数据共享,这对不断提高土地整理技术以及保持耕地总量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从MapGIS与土地利用规划、AutoCAD与规划设计之间的联系入手,分析了实现两者数据共享所需解决的坐标转换和数据共享的问题,并以某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介绍分析了MapGIS和AutoCAD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并完成了该项目的土地利用图和土地利用结构表。  相似文献   
949.
西安市粮食作物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粮食作物、不同耕作制度下的田间杂草种子库差别较大。本文通过土样采集、室内诱萌、田间调查等方法,对西安市72块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的粮食作物田土壤杂草种子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西安市粮食作物田20 cm土层中杂草种子平均为11351.70粒/m2,有活性的杂草种子占3.50%,田间实际发生的杂草占0.51%。(2)不同生态类型粮食作物田杂草种子量差别较大,表现为塬岭区>沿山>平原灌区>河漫滩,平原灌区作为西安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田,其土壤杂草种子为11044.44粒/m2,与塬岭区、沿山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3)在不同土层中,7~14 cm土层的杂草种子量占杂草种子总量的37.04%,略多于0~7 cm和14~20 cm土层的杂草种子量。  相似文献   
950.
合肥市售蔬菜中3种磺胺类药物残留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蔬菜中典型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污染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合肥市售的14种蔬菜中3种磺胺类药物含量。结果表明:3种磺胺类药物在14种蔬菜中均有不同程度检出,但不同药物的残留污染状况差异很大。SM2的检出率为97.3%,最高检出浓度为0.5824 mg/kg;SMZ的检出率为24.5%,最高检出浓度为0.0296 mg/kg;SDZ的检出率为22.8%,最高检出浓度为0.0298 mg/kg;不同类别蔬菜中磺胺类药物含量差异大,叶菜类和根茎类蔬菜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污染相对严重;磺胺二甲基嘧啶主要分布在蔬菜的叶片和根部;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在冬季蔬菜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夏季。污染评价表明,蔬菜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残留污染情况最严重,超标率高达96.3%;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污染情况相对较轻,超标率分别为1.8%和24.5%。由此可见,蔬菜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污染状况已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