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8篇
  免费   427篇
  国内免费   887篇
林业   564篇
农学   660篇
基础科学   389篇
  936篇
综合类   2507篇
农作物   465篇
水产渔业   284篇
畜牧兽医   1021篇
园艺   228篇
植物保护   39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2篇
  18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81.
Clarifying the persistence time of seedlings of dominant species under continual drought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responses of ecosystems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mprove revegetation efforts.Drought tolerance of four dominant psammophytic shrub species occurring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was studied in the semi-arid areas of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s.Seedlings of Hedysarum laeve,Caragana korshinskii,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and Artemisia ordosica were grown under four air temperature regimes(night/day:12.5/22.5℃,15/25℃,17.5/27.5℃ and 20/30℃)within climate(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controlled,naturally lit glasshouses with a night/day relative humidity of 70%/50%.Pots were watered to field capacity for each temperature treatment.Soil water condition was monitored by weighting each pot every day using an electronic balance.Date of seedling death for each treatment was recorded and the dead plants were harvested.Plant dry weights were determined after oven drying at 80℃ for 3 days.Two Artemisia species had higher growth rates than H.laeve and C.korshinskii,and the growth of all four speci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s.The two Artemisia species had the highest leaf biomass increment,followed by C.korshinskii,and then H.laeve.Shoot biomass increment was higher for A.ordosica and C.korshinskii,intermediate for A.sphaerocephala and lowest for H.laeve.C.korshinskii had the highest root biomass increment.The final soil water content at death for all four species varied from 1% to 2%.C.korshinskii,A.sphaerocephala,H.laeve and A.ordosica survived for 25-43,24-41,26-41,and 24-37 days without watering,respectively.C.korshinskii,A.sphaerocephala,H.Laeve,and A.ordosica seedlings survived longer at the lowest temperatures(12.5/22.5℃)than at the highest temperatures(20/30℃)by 18,17,15 and 13 days,respectively.Increased climatic temperatures induce the death of seedlings in years with long intervals between rainfall events.The adaptation of seedlings to droughts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revegetation efforts in the Ordos Plateau,Inner Mongolia.  相似文献   
982.

采用人工创伤的方法剪断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背部的纵肌带, 然后缝合切口处的体壁, 将其在添加抗生素(100 IU/mL的青霉素和100 μg/mL的链霉素)的海水中继续饲养。通过形态学和组织学方法对仿刺参纵肌带再生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形态学结果显示, 创伤后0 h, 由于纵肌带的收缩, 断端出现0.5~1 cm的间隙; 创伤15 d, 创伤处出现乳白色絮状组织, 暂命名为肌前组织; 创伤30~45 d, 肌前组织逐渐增厚并将断端肌肉组织连接起来; 创伤60~90 d, 肌前组织已转化成纵肌带, 并且其厚度增至正常纵肌带的1/2; 创伤后110~130 d, 新生纵肌带进一步增粗, 形态上与未创伤处组织没有区别, 只是直径略小一些; 创伤150 d, 再生的纵肌带厚度同正常状态。组织学结果显示, 创伤后15 d, 在损伤处出现结缔组织及单个的肌纤维, 形成一条不规则的细长条带, 即肌前组织; 创伤后30~45 d, 肌前组织中肌细胞数量大量增加, 并与体壁间形成一些桥状连接; 创伤后60~90 d, 肌前组织几乎被肌纤维占据, 桥状连接数量增加, 此时肌前组织已转化为肌肉带(纵肌带); 创伤后110~130 d, 新生肌纤维数量大量增加, 和体壁相连的桥状连接数量减少, 创伤150 d, 新生的纵肌带基本达到正常的结构, 桥状连接消失。分析认为仿刺参纵肌带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且新生的肌细胞来源于体壁结缔组织细胞和体腔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983.
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该文通过研究小型多功能作业机在丘陵山地的应用试验,提出采用适应多种田间作业需要的通用底盘。通过集成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应用,为加快丘陵山地农机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84.
旱涝急转对不同花生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旱涝急转对花生生理生化的影响,以不同旱涝耐性的3个花生品种中花8号(抗旱)、豫花15(耐涝)和湘花2008(旱涝兼耐)为材料,进行不同梯度的先旱、后涝连续处理,比较不同花生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旱、涝急转的胁迫过程中,干旱对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甚于湿涝。一定强度的旱或涝胁迫总体上均可使花生叶片的4种抗氧化酶POD、SOD、CAT、GR活性提高,随着胁迫的加深活性降低,复水后活性回落至对照水平,且旱甚于涝。MDA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干旱胁迫下各品种花生叶片中MDA含量有所升高,并于复水解除干旱胁迫后恢复至对照水平;而湿涝处理阶段,MDA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在胁迫解除后有所降低。中花8号、豫花15、湘花2008等3个花生品种具有显著不同的水分适应性,中花8号抗旱性更强而耐涝性较弱,豫花15抗旱性较弱而耐涝性强,湘花2008抗旱性中等而耐涝性更强,为水分广适性品种。  相似文献   
985.
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通过人工控水的方法,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和复水后补偿效应。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遭受干旱胁迫后,花生株高、叶面积系数、地上部和荚果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降低幅度增大。饱果期和苗期干旱胁迫对花生植株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苗期干旱复水后对植株生长的补偿效应大;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大,复水后对植株生长的补偿效应小。苗期干旱对荚果产量的影响最小,其次是饱果成熟期,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对荚果产量的影响大。苗期干旱胁迫对荚果产量的影响主要与有效果数降低有关,饱果成熟期干旱胁迫对荚果产量的影响主要与荚果饱满度降低有关,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胁迫对荚果产量的影响,是有效结果数少与饱满度低共同引起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6.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影响小麦抗倒伏性的主要因素,选用生产中应用较广泛的6个高产小麦品种,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抗倒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百农矮抗58的倒伏指数较小,为0.432,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显著;百农矮抗58的茎秆机械强度大、茎秆基部第二节短粗、秆壁较厚、次生根数量较多、株高和重心高度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第二节关系密切,第二节机械强度越大、壁越厚、干重越大、地下部根量越多,倒伏指数就越小,茎秆抗倒性就越强;适当降低株高可以降低植株的重心高度,增强植株抗倒能力。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茎秆抗倒性的直接因子为茎秆基部第二节机械强度、第二节干重、地下部根量及地上部鲜重,其中第二节机械强度对茎秆倒伏指数的直接作用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775,可用第二节机械强度的大小评价品种茎秆抗倒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987.
水稻纹枯病发病日趋严重,而对水稻纹枯病的药剂防治及防治适期却不甚明确。本试验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筛选了目前市场防治水稻纹枯病常用药剂及其最佳施用适期。提出了噻呋酰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井冈霉素为最佳化学防治药剂,在水稻分蘖盛期依据气候和苗情适时施药,做到经济有效的防治,确保水稻丰收。  相似文献   
988.
水产养殖水质环境无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水产养殖环境监测手段及监测设备基础薄弱、相对落后的现状,应用无线传感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微机电技术(MEMS)、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及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于一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为水产养殖环境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实时动态监测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对水产养殖环境的主要检测指标(水温、PH值、溶氧量、浊度、氨氮等)进行实时监测,还能够对检测指标进行数据融合和挖掘,以建立水产养殖环境检测指标历史数据库,实现监测数据的本地或远程、实时、动态显示和分析,为水产养殖过程中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养殖环境质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等提供了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9.
针对水库水沙联合优化调度多目标、高维、非线性和难以求解的特点,将鲶鱼效应机制引入多目标粒子群算法中提出基于鲶鱼效应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该算法在利用收敛速度较快的Sigma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触发鲶鱼启发器引入外部鲶鱼粒子,利用鲶鱼粒子对种群的驱赶效应增加种群多样性,从而提高算法的收敛性和非劣解集的多样性;数值分析证明,与MOPSO和σ-MOPSO相比,该算法的效率和质量更高,同时三峡水库实际算例也表明,该算法能给出代表整个可行调度空间、收敛较好、分布均匀的Pareto最优前沿,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0.
以彩色马蹄莲栽培品种‘M7507’、‘M2’、‘M37’的幼胚为实验材料, 采用L9(34)的正交实验设计, 对其离体胚培养, 即胚拯救的适宜发育阶段和适宜培养基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幼胚发育阶段显著影响彩色马蹄莲胚拯救成功率, 最佳发育阶段幼胚的形态特征为球状、 乳白色、光滑; (2)适宜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2 mg/L; (3)幼胚接种后不同品种初始萌发所需时间不同,‘M2’、 ‘M7507’、 ‘M37’依次为14、 16、 21 d, 品种间萌发率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不显著; (4)不同品种的果实膨大速度不同,发育到胚拯救的最适阶段, ‘M7507’、 ‘M2’、 ‘M37’分别需要50、 60、 65 d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