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166篇
基础科学   102篇
  182篇
综合类   291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185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鱼糜团聚结构影响其流变特性。用计算机模拟鱼糜团聚结构可以直观地揭示鱼糜团聚结构对其流变特性的影响。用随机分形初步模拟静态鱼糜团聚结构,得出了可模拟静态鱼糜团聚结构的修正DLA模型。  相似文献   
152.
Streptococcus uberis was cultured from vegetative endocarditis lesions in a scimitar-horned oryx (Oryx dammah) from the Parc de la Haute Touche, Franc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ed single isolation of S. uberis from an oryx with vegetative endocarditis leading to fatal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相似文献   
153.
Toxovars of 97 airborne C. perfringens isolates and 10 C. perfringens isolates from fecal samples of a calf stable were determined by an EIA procedure. Most airborne and fecal isolates belonged to toxovar A (88.7% and 80.0% respectively). Eight point two% of airborne C. perfringens were identified as toxovar C and 3.1% as toxovar D. Toxovar B was not found in the airborne state. Twenty% of fecal C. perfringens belonged to toxovar D. Toxovar B and C was not isolated from fecal samples. In addition, all fecal and air-borne isolates of C. perfringens toxovar D strains were analyzed in SDS-PAGE for their polypeptide pattern. All isolates from both sources exhibited the same polypeptide pattern after electrophoretic analysis in SDS-PAGE. Both results, determination of toxovars as well as polypeptide pattern analysis in SDS-PAGE, suggest that a major source of airborne C. perfringens in animal stables is animal feces.  相似文献   
154.
设计合成了 1 2个新拟除虫菊酸肟酯类化合物 ,并对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 ,其中化合物 3e、3f对玉米螟致死活性最好 ,LC5 0 分别达 6.6~ 6.9mg/ L和 7.7~ 8.4mg/ L;化合物 3j对苹果轮纹病菌抑制率突出 ,50 mg/ L抑制率达 1 0 0 % ,1 mg/ L抑制率 50 %以上  相似文献   
155.
高速部分流泵CFD计算和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高速部分流泵中流量系数、扬程系数和比转速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该泵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在水泵性能试验的基础上,采用Matlab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数值拟合,推导出三者的函数关系式,并对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将优化后的参数应用于Pro/E建模,运用ANSYS-CFX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中间截面静压呈环状梯度由轮毂向轮缘逐渐递增,出口静压满足优化要求;流线云图中虽然存在漩涡,但隔舌处的回流和涡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扬程-流量试验曲线也可以看到,在从小流量到设计工况点间运行非常平稳.该结果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6.
差异演化算法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差异演化算法MDE(modifie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该算法首先对差异演化算法的缩放因子进行混沌计算,减少了用户参与程度,平衡了算法的收敛速度与全局搜索能力;其次引入灾变因子,对群体中的个体进行小概率淘汰,同时又有新的个体加入,从而提高了群体多样性,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仿真实验与工程实例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  相似文献   
157.
为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ZF145中可有效抑制黄瓜角斑病病原菌扁桃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Pseudomonas amygdali pv.lachrymans的主要物质,采用冻干法、酸沉法、絮凝法、萃取法和铵沉法提取菌株ZF145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验证粗提物对黄瓜角斑病的防治效果,综合比较不同方法的提取效果,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联用技术鉴定粗提物中的抑菌物质。结果表明,絮凝法最适用于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ZF145发酵上清液中抑菌物质的提取,通过絮凝法提取的粗提物对扁桃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9.50 mm,对黄瓜角斑病的盆栽防治效果为42.85%,且粗提物中的主要抑菌物质为C13~C16的surfactin同系物,浓度和纯度均为最高,分别为2.77 g/L和69.28%。表明本研究优化的絮凝法可用于芽胞杆菌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8.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是加快推进中国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重点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仍然突出。该研究在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研、专家座谈等多种方式梳理和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在治理主体、投入要素、技术体系与产业链条方面的瓶颈,解析了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内涵,阐述了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浙江平湖在践行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面的先进做法及应用效果。总结了典型案例在网格化健全污染综合防治“整建制”、特色化延伸综合防治“全链条”、以及全方位保障污染综合防治“全要素”三个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以期为探索形成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整体解决方案,示范带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9.
[目的] 分析优先流在香根草边坡中的发育特征,研究植物根系与优先流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降雨条件下植物根系对边坡土体稳定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种植间距为50 cm和10 cm的香根草为研究对象,模拟30 mm和50 mm两种不同的降雨量,采用示踪剂试验研究了香根草边坡土壤的优先流发育特征。[结果] 香根草种植间距从50 cm减少到10 cm会增大边坡的水力响应。在50 mm的降雨量作用下,10 cm种植间距的香根草边坡土壤的染色面积比率和优先流比分别是50 cm的1.55,1.76倍。表层土0—10 cm土层深度范围内染色路径数量变化不明显,在10—35 cm深度土层范围,10 cm种植间距的染色路径数量多于50 cm种植间距的香根草边坡土壤。当降雨量由30 mm增加至50 mm时,水流会通过优势通道更迅速迁移到边坡土壤中。降雨量为30 mm土壤的染色面积比率(36.11%)和优先流比(67.25%)小于50 mm土壤的染色面积比率(49.68%)和优先流比(79.96%),并且染色路径数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多。[结论] 香根草根系特征与优先流关系密切。选择植物护坡时,应合理选择植物的种植间距,使根系护坡在力学效应和水文效应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0.
干腐病是马铃薯窖储期的主要病害,病原菌往往通过薯块表面的机械擦伤入侵块茎并破坏块茎的薄壁细胞而进行侵染,其中病菌的进一步扩展需要降解寄主细胞壁,因此,针对干腐病病原镰孢菌产酶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接骨木镰孢菌(Fusarium sambucinum)、燕麦镰孢菌(Fusarium avenaceum)、拟丝孢镰孢菌(Fusarium trichothecioides)、黄色镰孢菌(Fusarium culmorum)、拟枝孢镰孢菌(Fusarium sporotriodides)为试验菌种,以克新1号为寄主材料,对5种镰孢菌体内产细胞壁降解酶特性及温度对这些致病菌的产酶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5种镰孢菌接种在马铃薯薯块上后,均可以产生羧甲基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其中Cx的活性在侵染后期最高,PMG在侵染前期较高,且Cx活性低于PMG。在温度对镰孢菌活体内产细胞壁降解酶的影响试验中发现,相对于不接菌对照,Cx、PMG的活性在25℃时较高,β-葡萄糖苷酶在20℃下活性较高,PG在20℃和25℃的活性都较高。以上结果说明:镰孢菌侵染马铃薯时会产生大量的细胞壁降解酶,Cx活性在侵染后期较高,PMG活性在侵染前期较高,且低温不利于真菌细胞壁降解酶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