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82篇
  免费   824篇
  国内免费   1535篇
林业   1733篇
农学   2064篇
基础科学   1155篇
  2356篇
综合类   5078篇
农作物   994篇
水产渔业   672篇
畜牧兽医   2375篇
园艺   591篇
植物保护   1023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533篇
  2021年   686篇
  2020年   675篇
  2019年   591篇
  2018年   405篇
  2017年   614篇
  2016年   504篇
  2015年   667篇
  2014年   665篇
  2013年   735篇
  2012年   944篇
  2011年   1105篇
  2010年   911篇
  2009年   896篇
  2008年   832篇
  2007年   778篇
  2006年   714篇
  2005年   662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341篇
  1999年   463篇
  1998年   390篇
  1997年   346篇
  1996年   319篇
  1995年   263篇
  1994年   307篇
  1993年   250篇
  1992年   206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以紫叶稠李组培瓶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苗高、基部茎粗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不同基质对组培苗生根、移栽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培瓶苗的苗高、基部茎粗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不同基质对组培苗生根、移栽成活有显著影响,选用瓶苗高为2.5~3.0cm,基茎粗0.06~0.1cm的苗接种到添加生长素IBA0.2mg/L和NAA0.5mg/L的基本培养基中生根,生根率可达86.13%,将生长健壮的生根苗移栽在细河沙、熟表土和草炭土基质上炼苗,成活率达93.3%。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不同品种杂种落叶松针叶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杂交后代,共2代7个家系的杂种落叶松针叶内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其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代7个家系杂种落叶松针叶内的CAT、POD和SOD的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F1代CAT、SOD的活性普遍高于F2代,POD活性低于F2代。在抗氧化酶方面,F1代杂种优势高于F2代,F1代日3×兴2、F2代日12×兴9等具有较好的潜在抗虫性;结合其他抗虫生理指标,该研究结果在选育落叶松抗虫品种过程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3.
大型固定样地(简称大样地)能够为人们系统地了解生物多样性、群落动态、物种共存机制等问题提供翔实、充分、长期的数据(马克平,2008;兰国玉,2007).因此,通过建立大型固定样地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叶万辉等,2008;张建侯等,1994;Condit,1998).1980年,Stephen Hubbell和Robin Foster在巴拿马的Barro Colorado岛建立了第1个大型监测样地,美国Smithonian研究院热带森林研究所(Smithonian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热带森林科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CTFS)建立的热带森林监测网络则是大型固定样地最优秀的代表之一.大样地的建设有效监测了物种的时空分布模式,为研究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群落动态、自然干扰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平台,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兰国玉,2007).  相似文献   
994.
对舟山岛21个松材线虫病入侵前的马尾松林、黑松林进行典型样地调查,根据更新层树种的重要值采用模糊聚类结果划分为7种演替类群,与17年后对不同演替类群具代表性样地的复查结果比较分析,并综合群落的组成结构、动态特征、树种生态生物学特性、更新树种植株结构以及立地条件、海拔等因子,确定舟山岛松林近阶段的演替结果分别为白栎、枫香占优势的落叶阔叶林,枫香、白栎、苦槠或石栎、四川山矾、栓皮栎占优势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黄檀、山合欢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枫香或朴树占优势的落叶阔叶林(疏林),白栎占优势的萌生灌丛和柃木占优势的常绿灌丛。研究结果说明松材线虫病发生迹地的植物群落自然演替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确定性。可针对松材线虫病为害后林分不同的演替趋势、立地条件和培育目的,应用本文的预测和林相修复技术及早采取封育、人工造林等措施恢复植被;同时,依据本文总结的演替规律,通过前期的调查和分类,可以较快推测和诊断出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及早在松材线虫病大面积发生后,根据不同的演替方向进行人工干预和规划。  相似文献   
995.
两行一带式乔木固沙林带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风洞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在风速为10和15 m·s<'-1>的风洞试验条件下,覆盖度为20%和25%的3种两行一带模式固沙林内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风速变化情况,以期对3种模式的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配置模式在0.31H高度形成了风影区和风速加速区相互组合的复杂流场结构,覆盖度25%的两行一带模式的防风效果高于覆盖度20%的两行一带模式.3种模式在不同高度的风速变化规律相同,可划分为3层:微变化层(1.54H和2H)、显著变化层(0.46H和0.92H)和稳定变化层(0.06~0.12H)3个层次.3种模式降低风速的效果为:D=4H(H为带间距)L=4 cm(L为行距)模式大于D=5H,L=0.08 m模式和覆盖度20%(D=5H,L=0.04 m),后2种模式相同.  相似文献   
996.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成因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和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影响胶合板产业集群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中国的四大胶合板产业集群基本是在市场自发和政府引导双重因素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其特征是以集聚区工段的深度分解为基础,辅助工段走向独立,实现胶合板分工的高度专业化.分析我国胶合板产业集聚区普遍存在的"两端不稳定"现象,提出完善产业集聚区"根植性"、"共生性"和"互动性"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以盆栽3年生红松实生苗为材料,分为CK(对照)、T1(+3.25 μW·cm~UV-B辐射)、T2(+6.51μW·cm~UV-B辐射)及T3(+9.76 μW·cm-2 UV-B辐射)4个处理,研究环境UV-B辐射增强对红松叶片自由基含量、脂质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显著提高红松针叶内羟基自由基(·OH)、过氧化氢自由基(H2O2)和MDA含量(P<0.05),T3处理下叶片的H2O2(149.05 mmol·g-1)和MDA(12.56 μmol·g-1)含量最高;UV-B辐射增强诱导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抗氧化物质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UV-B胁迫程度加强而显著增加(CK为0.17 mg·g-1,T3处理为0.26 mg·g-1),而各UV-B辐射增强处理均降低了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各生理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红松针叶内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自由基、MDA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OH含量与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研究证实UV-B辐射增强通过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对红松幼苗的生理代谢产生影响,而红松幼苗通过提高抗氧化酶(CAT,APX,SOD)的活性和蛋白质的含量来抵抗UV-B辐射引起的损伤,但其防御机制并不能有效地缓解这个伤害.  相似文献   
998.
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是植物有性生殖的重要环节,包含许多复杂的生理过程。微丝是细胞骨架重要组成成分,很多研究表明微丝在花粉萌发、花粉管内原生质流动(Justus et al.,2004)、花粉管顶端生长(Li et al.,2001)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花粉管  相似文献   
999.
兴安落叶松诱导抗性对舞毒蛾幼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不同诱导处理与落叶松诱导抗性及广食性昆虫舞毒蛾协同抗性之间的关系,以喷施茉莉酸甲酯、茉莉酮、舞毒蛾幼虫取食和松毛虫幼虫取食4种方法处理落叶松幼苗,检验舞毒蛾幼虫取食不同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其中肠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KP)、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4种解毒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舞毒蛾幼虫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取食经舞毒蛾幼虫取食诱导的落叶松后,试虫中肠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除此之外,取食其他3种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幼虫中肠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均受到抑制;幼虫羧酸酯酶活性也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取食茉莉酸甲酯和舞毒蛾幼虫取食处理的幼苗显著低于对照,而取食另外2种处理的幼苗显著高于对照。舞毒蛾幼虫取食诱导的植物抗性,可影响同一种群后续取食者的解毒机制,这是植物抗性和昆虫种内竞争的综合表现。茉莉酸甲酯作为一种外源植物激素,可诱导植物产生抗性,且有效抑制后续取食者的解毒作用,其作用强度与作用时间与舞毒蛾幼虫取食处理极为相似。茉莉酸甲酯可作为有效的植物诱导剂,在害虫...  相似文献   
1000.
Tang DQ  Wei YQ  Yin XX  Lu Q  Hao HH  Zhai YP  Wang JY  Ren J 《Fitoterapia》2011,82(6):920-926
Quercetin's protective effects on the glomerulosclerosi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in rat mesangial cel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cell cycles, type IV collagen and laminin, TGF-β1 mRNA, Smad 2/3 and Smad 7, and activities of cell antioxidases were measured. Compared with the high glucose group, quercetin may decrease the cell percentages of G0/G1 phase, Smad 2/3 expression, laminin and type IV collagen, and TGF-β1 mRNA level significantly.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the cell percentages of S phase and Smad 7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querceti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quercetin is a protective agent against glomerulosclerosis in D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