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11篇
  免费   1955篇
  国内免费   3108篇
林业   2084篇
农学   1742篇
基础科学   1623篇
  3148篇
综合类   15438篇
农作物   2386篇
水产渔业   1386篇
畜牧兽医   4958篇
园艺   2334篇
植物保护   1275篇
  2024年   218篇
  2023年   624篇
  2022年   1490篇
  2021年   1399篇
  2020年   1367篇
  2019年   1249篇
  2018年   925篇
  2017年   1459篇
  2016年   1009篇
  2015年   1550篇
  2014年   1609篇
  2013年   1915篇
  2012年   2699篇
  2011年   2754篇
  2010年   2556篇
  2009年   2291篇
  2008年   2374篇
  2007年   2135篇
  2006年   1772篇
  2005年   1367篇
  2004年   922篇
  2003年   583篇
  2002年   578篇
  2001年   541篇
  2000年   478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减小免耕播种机防堵装置数值模拟的误差,结合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进行玉米秸秆离散元参数的标定。基于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 接触模型建立了玉米秸秆离散元模型,以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中临界载荷的相对误差为试验指标进行仿真单轴压缩试验;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影响的试验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玉米秸秆离散元模型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接触半径和单位面积切向刚度对试验指标影响极显著(P<0.01),单位面积法向刚度对试验指标影响显著(0.01<P<0.05);玉米秸秆的最优离散元参数为,接触半径1.2 mm、单位面积法向刚度9.361×107 N/m3、单位面积切向刚度9.845×107 N/m3,在此条件下,仿真压缩试验的临界载荷为950.2 N,与物理试验值935.4 N的相对误差为1.58%,验证了参数的可靠性。标定的玉米秸秆离散元模型可用于免耕播种机防堵装置的数值模拟,为防堵装置结构优化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2.
薄壳山核桃整形修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形修剪是薄壳山核桃幼龄期和结果初期的重要措施,对于培育牢固的树冠骨架和丰产树形,有效控制主枝和侧枝,确保其在空间合理配置,调节生长和结果关系,促进早结果、早丰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详述了薄壳山核桃整形修剪技术,以期为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以氢氧化钾与氯化锌为活化剂,分别活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与生物质竹屑,并分别热解制备了2种吸附性能良好的生物炭.结果表明,2种活化剂均有其适宜的热解终温和热解时间范围,制得的生物炭均具有良好的碘吸附值特征.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分析仪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和多级孔结构进行了表征.浸渍预处理后,KOH提供了更多的功能组分,并与C反应,扩大了生物炭的孔结构.在600℃共热解后,比表面积达到1698.32m2/g,微孔面积为1052.90m2/g.  相似文献   
994.
为探究稻-再-油/肥轮作和施氮对水稻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于2015-2017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进行稻-再-油/肥轮作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T1:稻-再-油轮作,三季均不施氮;T2:稻-再-油轮作,三季施氮量为165、120和180 kg·hm-2;T3:稻-再-肥轮作,三季施氮量与T2相同;T4:稻-再-闲轮作,前两季施氮量与T2相同。研究各处理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并利用Richards方程拟合水稻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结果表明:①2015-2017年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均表现为T3>T2>T4>T1。与T4相比,2016-2017年T2处理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产8.4%和14.4%、22.2%和17.7%,T3分别增产12.7%和17.9%、25.1%和244%;与T1相比,2015-2017年T2处理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产35.1%和22.0%、36.4%和30.3%、651%和65.6%。②在稻-再-油/肥轮作和施氮条件下,2017年头季稻和再生稻籽粒灌浆特性表现一致。与T4相比,T2、T3均能提高头季稻和再生稻强势粒起始势和弱势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干物质量;与T1相比,T2延长头季稻和再生稻强、弱势粒有效灌浆期,从而实现头季稻和再生稻籽粒粒重增加,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995.
生物炭施用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生物炭施用量对整个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生物炭施用量设置0(BC0)、10(BC1)、20(BC2)和30(BC3) t·hm-2共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其动态变化和收获后玉米的籽粒产量。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各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BC0相比,施用生物炭对播种前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BC3处理在0—10、10—20和20—3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较对照分别增加103.2%、91.8%和158.5%。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碳氮比的变化则与玉米生育期有关。从整个生育期来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播种前最低,在拔节期达到峰值,之后缓慢降低并保持相对稳定。在播种前,BC3处理土壤微生物商增幅最大,较BC0增加了59.5%,其他生育期土壤微生物商无显著变化。玉米籽粒产量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BC2和BC3分别较BC0显著增产11.2%和14.1%。因此,在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为该地区生物炭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鲜食玉米因经济效益好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生产中的最佳施氮量尚未明确.在河北省山前平原区的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试验场,以鲜食玉米品种京科糯2000为试材,施氮量设0(不施,CK)、75、150、225、300和375 kg/hm2计6个处理,其中40%在玉米播种时施用(种肥同播)、60%在拔节期(8叶期)施用,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鲜食玉米收获鲜穗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山区平原鲜食玉米的优化施氮量为178.2 kg/hm2,此时果穗产量为15652 kg/hm2.增加施氮量可以促进鲜食玉米地上部植株对氮素的吸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秸秆吸收的氮素比例高于子粒吸收的氮素比例.鲜食玉米的氮素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优化施氮条件下鲜食玉米的氮肥利用率为15.6%~20.8%.应进一步优化氮肥管理措施,以提高鲜食玉米的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97.
王梓璇  贾钊  邬恺正  朱晓真  王俊亚  冯浩  邹钧 《水产学报》2022,46(11):2053-2065
为系统研究草鱼I型干扰素的合成、分泌和免疫功能,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提纯了草鱼IFNa(CiIFNa)和IFNd(CiIFNd)重组蛋白。将CiIFNa和CiIFNd成熟肽分别克隆到pET-21d或pEHISTEVb表达载体上,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IPTG诱导表达得到CiIFNa和CiIFNd成熟肽的包涵体,经过盐酸胍变性、蛋白复性和浓缩后,利用AKTA分子筛层析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用重组蛋白免疫小鼠,通过PEG法诱导得到杂交瘤细胞;将稳定分泌抗体的阳性细胞株的细胞悬液注射入小鼠腹腔,制备腹水抗体并进行纯化。本研究纯化了草鱼CiIFNa和CiIFNd各2株抗体,并采用SDS-PAGE、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了较全面的鉴定。研究结果表明CiIFNa和CiIFNd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好、效价高,能够特异识别在大肠杆菌和真核细胞中表达的重组蛋白,且不存在CiIFNa和CiIFNd分子间的交叉识别。本研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草鱼干扰素的细胞来源和蛋白表达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羊栖菜马尾藻光合作用与水温、光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仲嘉 《水产学报》1997,21(2):165-170
羊栖菜马尾藻在不同水温、光强下,光合作用各有其明显的规律性,有适宜的水温和光强范围。光合作用的适宜水温约为15-25℃,而以20℃为最适水温。光饱和产争光合速度随水温20,15,25,10℃依次降低。根据测定结果,本文对其在羊栖菜马尾藻生产上的合理应用,促使养殖技术和产量的提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解南极半岛周边水域内南极磷虾(以下简称磷虾)拖网渔场的特征,基于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福荣海"轮在南极半岛周边水域的生产数据,分析了水域内磷虾中心渔场年际空间分布和生产特征。结果表明,南极半岛周边水域内磷虾拖网渔场主要分布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Bransfield Strait)、乔治王岛(King George Island)和斯诺岛(Snow Island)3个区域;其中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是历年磷虾生产最稳定的区域,尤以海峡中部靠近南极半岛一侧水域(58°~60°W、63°~64°S)的作业天数和年产量占比最高;乔治王岛和斯诺岛区域的作业天数和年产量占比较低,且主要分布在岛屿周边近岸水域;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区域、乔治王岛区域和斯诺岛区域的历年产量占比分别为60.00%~99.97%、0.03%~21.15%和0.01%~17.25%,历年作业天数占比分别为61.76%~98.75%、1.25%~28.68%和0.84%~16.67%。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渔场的生产主要在3—5月,日产量主要为150 t以下;乔治王岛区域生产主要在1月份,日产量以150 t以下为主;斯诺岛区域的日产量在3月份较高,主要以150~250 t为主。各年度的连续生产期分布区域以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中部水域为主;各日产量区间的生产日历年主要分布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中部,各日单位小时产量生产日也呈现逐渐集中到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的趋势;各级别亚渔场历年主要分布区域均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  相似文献   
1000.
头足类的养殖主要依赖于天然饵料, 目前无人工配合饲料可用, 这一问题成为其发展大规模养殖的制约因素, 研究中华蛸(Octopus sinensis)的糖代谢模式可为其配合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添加比例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克隆了中华蛸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 phosphate isomerase, GPI)、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 PGK) 和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 3 个糖代谢酶的相关基因, 并对其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中华蛸 OsGPI 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1725 bp, 编码 574 个氨基酸; OsPGK 的 ORF1248 bp, 编码 415 个氨基酸, OsPK 的 ORF1683 bp, 编码 560 个氨基酸。qRT-PCR 结果显示, 这 3 个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 但在脑、 消化腺和后唾液腺中的表达水平最高。3 个基因在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皆有表达, 总体趋势是初孵幼体的表达量高于多细胞期。在幼体饥饿胁迫过程中, 随着饥饿时间的推移, 3 个基因在饥饿 2 d 后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紧接着在饥饿 3 d 和 4 d 后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最后在饥饿 5 d 后的表达水平开始回落并降低。在投喂配合饲料(compound feeds)、锐齿蟳(Charybdis acuta)和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的实验中, 与投喂 0 d 相比, 配合饲料组和沙丁鱼组在投喂 21 d 后, OsGPIOsPGKOsPK 在中华蛸消化腺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在投喂 42 d 后, OsGPIOsPGKOsPK 的表达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锐齿蟳组在投喂 21 d 和 42 d 后, OsGPIOsPGKOsPK 的表达量相较投喂 0 d 时的均显著升高。OsGPIOsPGKOsPK 在胚胎发育、饥饿和不同饲料投喂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说明其参与了中华蛸糖代谢过程的调节, 本研究可为中华蛸饲料的选择和配合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添加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