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5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583篇
林业   378篇
农学   292篇
基础科学   240篇
  614篇
综合类   3289篇
农作物   508篇
水产渔业   325篇
畜牧兽医   905篇
园艺   517篇
植物保护   24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343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577篇
  2011年   571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490篇
  2007年   452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长沙市郊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通过田间采样方法,对长沙市郊红菜园土和冲积菜园土O~20cm表土共计290个样品中Cu、Cd、Pb、Zn、CT、As、Hg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8个肥力指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d、Pb、Zn、As4种元素含量红菜园土高于冲积菜园土,Cr和Hg则是冲积菜园土高于红菜园土,Cu在两种菜园土中含量相当;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两种菜园土壤均以Cd元素的最大。两种菜园土中cu与cd、Ph、zn,cd与Pb、cr,Ph与zn之间均表现为显著以上正相关关系;而Hg与cu、cd之间不表现相关关系;重金属元素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冲积菜园土多于红菜园土。重金属元素含量与肥力指标之间均能建立一定回归方程,且达显著以上水平;土壤有机质是影响重金属积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2.
邵阳市主产烟县烤烟化学成分特征与可用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集了邵阳市主产烟县6个典型产烟乡镇的B2F、C3F、X2F三个等级烤烟样本54个,测定了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钾、氯含量,分析了邵阳市主产烟县烤烟化学成分特征,并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其可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邵阳市烤烟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钾、氯含量都处于合理水平,化学协调性好.主要化学成分等级间差异显著,县际间和乡镇间差异不显著.等级间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C3F、B2F、X2F.产烟县间以邵阳县烤烟的化学成分可用性最高,隆回县烤烟的化学成分可用性相对较低.乡镇间,B2F、C3F、X2F等级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从高到低分别依次为:马头桥、河佰、下塘云、六都寨、周旺、丰田,下塘云、河佰、周旺、丰田、马头桥、六都寨,丰田、河佰、马头桥、六都寨、周旺、下塘云.  相似文献   
993.
在湘阴试验示范基地对二化螟开展了3种不同防控技术措施的试验,比较分析了二化螟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和常规药剂的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性诱剂与杀虫灯对该虫的防控效果较好,可持续控制该虫种群的发展,其经济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94.
论提升福建省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能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邹晓洁 《现代农业科技》2009,(16):349-350,353
立足当前福建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低、优质科技品种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健全、科技资源布局配置还不尽合理等问题,从加强农业"五新"推广工作、明确农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建设福建特色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提升福建省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能力的发展路径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在水稻的成株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BTH溶液,48h后接种纹枯病病原菌,水稻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相对于对照都明显降低,相对防效都在54%以上.且不同浓度的BTH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不同,浓度为0.75mmol·L-1的BTH诱导效果最佳为63.59%.用0.75mmol·L-1的BTH处理成株期水稻植株,采用比色法测定处理后10d内水稻叶片中POD与PPO活性.结果表明,BTH处理或接种均可使水稻植株中这2种酶活性提高.BTH诱导POD与PPO酶活性系统的增强与水稻对纹枯病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15龄和4龄的苜蓿根际土壤的不同浓度化感作用的强弱及其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将苜蓿土壤浸提液稀释成一系列浓度梯度,采用纸上萌发试验培养苜蓿、糜子和莜麦种子。[结果]两个年龄苜蓿浸提液对莜麦种子萌发无影响,对糜子、苜蓿种子的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力的强度为糜予〉苜蓿,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15龄苜蓿土壤浸提液的抑制力强于4龄。两个年龄的苜蓿浸提液对糜子的根长、苗高均无影响,但显著抑制了苜蓿的根系生长。4龄苜蓿能促进莜麦根系和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随着土壤溶液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也增强。[结论]15龄苜蓿根际土壤的化感作用强于4龄苜蓿,对糜子、苜蓿均有抑制作用,4龄苜蓿土壤能促进莜麦幼苗的生长,建议苜蓿后茬作物播种莜麦。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对肠道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1日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只,基础日粮预饲一周后,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伴大豆球蛋白液(Conglycinin组)、伴大豆球蛋白酶水解肽P2组分(P2-PTC组)、伴大豆球蛋白盐酸彻底水解液(HCl-FHC组),各0.5 ml,1次/天。除对照组外,各处理组灌胃液体总含氮量相等(折合蛋白含量为0.5 mg?ml-1),实验共21 d。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灌胃伴大豆球蛋白酶解肽对大鼠粪样细菌区系变化的影响,并采用连续稀释PCR的方法半定量研究伴大豆球蛋白酶解肽对大鼠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灌胃伴大豆球蛋白酶解肽的大鼠在实验后第1周,其粪样微生物区系变化迅速,而后缓慢,最终形成稳定的体系,提示酶解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肠道细菌的组成,与对照组和蛋白盐酸彻底水解液组比较,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结论】本试验在分子水平证明了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对肠道双歧杆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地检测猪瘟病毒野毒的一步TaqMan-MGB 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临床鉴别猪瘟野毒和HCLV疫苗毒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工具。【方法】在猪瘟病毒基因组5′端非编码保守区设计一对猪瘟病毒通用引物和一条特异性MGB探针,通过优化,得到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临床样本符合检验。【结果】该方法在100~10-7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检测极限达5.3×10-2pg 病毒核酸;对24个质控样本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除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CLV)以外的猪瘟流野毒株,其它猪相关致病病原检测阴性;对122份疑似猪瘟样本检测的结果与本实验室建立的RT-nPCR方法的符合率为94.3%(115/122),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6.4%(38/44)和98.7%(77/78),Kappa值为0.87>0.75。【结论】建立的一步TaqMan-MGB 荧光定量PCR方法能鉴别猪瘟野毒和HCLV疫苗毒,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与笔者先前建立的RT-nPCR方法对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对水稻抗性淀粉性状的遗传研究,为高抗性淀粉水稻资源创新与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抗性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粳稻品系为材料,比较分析高低抗性淀粉粳稻品系类型间的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稻米RVA谱特性值、膳食纤维和直链淀粉含量等主要品质特性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高低抗性淀粉水稻品系间支链淀粉链长分布差异显著,高抗性淀粉水稻品系的支链淀粉中短链部分即聚合度为5~12所占的相对百分比率显著低于低抗性淀粉类型品系,而长链尤其是聚合度为13以上的长链比率明显高于低抗性淀粉类型品系。膳食纤维和直链淀粉含量,高抗性淀粉品系显著高于低抗性淀粉品系,最高黏度值、最终黏度值、热浆黏度值和崩解值等,高抗性淀粉品系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低抗性淀粉类型品系。抗性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短链聚合度(DP≤12)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与支链淀粉的中长链聚合度(12<DP≤36)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膳食纤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中支链淀粉的链长分布、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RVA谱特性值与稻米抗性淀粉含量关系密切,在育种实践中可作为育种选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为当前生产条件下长江流域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4-2006连续3个年度在长江流域10省布置油菜肥效田间试验,并用ASI法对基础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以缺素区与推荐施肥区油菜籽相对产量<60%,60%~75%,75%~90%,90%~95%和>95%为标准,分别将土壤有效磷、钾和硼分成“严重缺乏”、“缺乏”、“轻度缺乏”、“适宜”和“丰富”5级。【结果】长江流域油菜区土壤有效磷“严重缺乏”指标为<5.5 mg P?L-1,“缺乏”指标为5.5~12.5 mg P?L-1,“轻度缺乏”指标为12.5~28.5 mg P?L-1,“适宜”指标为28.5~38.0 mg P?L-1,“丰富”指标为>38.0 mg P?L-1;本研究没有建立土壤有效钾及有效硼的“严重缺乏”指标,土壤有效钾 “缺乏”、“轻度缺乏”、“适宜”和“丰富”的指标分别是<30 mg K?L-1、30~75 mg K?L-1、75~100 mg K?L-1和>100 mg K?L-1;土壤有效硼“缺乏”、“轻度缺乏”、“适宜”和“丰富”的指标分别是<0.25 mg B?L-1、0.25~0.95 mg B?L-1、0.95~1.50 mg B?L-1和>1.50 mg B?L-1。【结论】在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运用ASI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钾及硼含量高低分别与不施磷、不施钾及不施硼处理的油菜籽相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据此建立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可以用来指导长江流域油菜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