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76篇
农学   96篇
基础科学   45篇
  112篇
综合类   273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18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21.
人工养殖条件下真蛸的生物学特性及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真蛸(Octopus vulgaris)的生物学特性和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真蛸喜栖息于阴暗的场所,隐居,主要捕食一些活体甲壳类和贝类,也能很好的适应死鱼、蟹和贝类等饵料,夜间或傍晚摄食较为活跃.繁殖季节,雌、雄个体间存在交配行为,临产时亲蛸(♀)藏入巢穴,受精卵分批产出,呈穗状悬挂于巢穴顶部或四壁,亲蛸(♀)具有护卵行为.人工养殖条件下亲蛸不能全部产出其所怀的卵,产卵量为7×104~20×104粒,单位体重产卵量为42~71粒·g-1.受精卵为盘状卵裂,经过肉眼可见的红珠期、黑珠期、胚胎的逆转,水温18.2~22.1℃时,真蛸幼体经过35~42 d孵化出膜;22.3~26.9℃时,真蛸幼体经过24~37 d孵化出膜;24.6~28.3℃时,真蛸幼体经过23~33 d孵化出膜.  相似文献   
922.
不同配置乔灌混交林防风效益的风洞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防护林对减轻风沙灾害,改善和恢复干旱区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为优化干旱区防护林配置,该研究以旱柳、梭梭和油蒿为研究对象,设计A型(高密度)、B型(中密度)、C型(低密度)3类乔灌混交林模型,每类林带依据林龄(5、10和20a)设计3种高度,共9种乔灌混交林模型。在12m/s风速条件下进行风洞试验,分析不同配置乔灌混交林的风速频数、风速流场、有效防护面积。结果表明:不同配置的乔灌混交林背风面风速流场差异显著,等密度林带高度增加,带后相同位置的风速减小、气流越平稳,树龄5 a的中密度和低密度林带风速分别集中在7.2~7.6、7.5~8.5 m/s,树龄20 a的中密度和低密度林带风速分别集中分布在4~5、4.5~5 m/s;树龄10 a的中密度和低密度带后最大风速与高密度林带相似,但最小风速分别为高密度林带的5.88、7.27倍,说明高密度林带降低风速作用明显,但风速随着林带距离的增加恢复迅速;不同密度林带的防风效能最佳区随带高的增加而向后移动,林带高度增加,林带密度优势减弱。因此,中高林龄的中密度乔灌混交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923.
水杨酸对落叶松的诱导抗病性及其林间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水杨酸0.1%水剂、2%烟剂对落叶松落叶病、落叶松枯梢病进行了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水杨酸水剂和烟剂对病菌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林间株组防治试验和林分大面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0.1%水杨酸水剂林间株组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效果达94%,是生产中应用的杀菌剂代森铵防治效果的2.4倍。水杨酸烟剂1997年林间株组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效果达93.8%,明显高于百菌清烟剂(88.4%)。2000年不同防治时间、不同含量的水杨酸烟剂林间株组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枯梢病均有显著效果。其中以2%水杨酸烟剂防治落叶松落叶病、1%水杨酸烟剂防治落叶松枯梢病效果较好。3次试验对落叶松落叶病、枯梢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90.7%和74.2%。5%水杨酸烟剂林分大面积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效果可达80.77%,防治落叶松枯梢病效果可达53.86%。  相似文献   
924.
蛸类渔业概况及增养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蛸类具有对养殖环境高度的适应性,且分布广、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等特性,已成为头足类中最受关注的养殖对象和研究热点。此文概括地介绍了蛸类在海洋渔业中的地位,系统地阐述了蛸类渔业概况及增养殖研究现状,并对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25.
果园行间3D LiDAR导航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克服二维激光扫描仪在果园导航中感知信息少、无法有效应对树冠茂密、树干被遮挡等复杂三维果园场景,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3D LiDAR的果园行间导航方法。以3D LiDAR为检测设备实时采集果园信息,使用挖空打断后的树墙体心等效树干位置,根据左右树行的最佳平行度对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与最小二乘法拟合的树行进行互补融合并求其中心线得到导航线;对纯跟踪算法进行改进,实现差速运动机器人对树行的跟踪。结果表明:系统在篱壁式仿真果园环境下以0.33 m/s的速度沿中心线行走时,绝对航向定位偏差在1.65°以内,绝对横向定位偏差在6.1 cm以内;以0.43 m/s的速度跟踪树行的绝对横向偏差在15 cm以内。在真实梨园下,系统分别以0.68与1.35 m/s的速度跟踪树行,绝对横向偏差分别不超过21.3与22.1 cm。本系统可广泛用于标准果园与复杂三维果园机械的自主导航,具有可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26.
园艺作物的香气由其细胞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产生,主要由酯类、醇类、醛类、酮类、醚类、萜类、烷烃等物质组成,是其重要品质指标。园艺作物主要分为果树、蔬菜、花卉、茶 4 大类。不同类型园艺作物的 VOCs 种类各不相同,是造成园艺产品风味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影响园艺作物VOCs 的因素主要有基因表达、栽培条件、采后处理等。不同的基因的表达是不同园艺作物之间 VOCs 差异的重要原因;光照强弱、栽培环境、肥料施用以及嫁接砧木的品种等栽培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园艺作物 VOCs 的合成;采后处理中储藏温度和乙烯含量是影响园艺作物 VOCs 的重要因素。植物中 VOCs 合成途径主要有脂肪酸途径、氨基酸途径、莽草酸 / 苯丙素途径、萜类途径、脂氧合酶(LOX)途径等。直链醛、醇、酯主要通过脂氧合酶途径以及 β- 氧化途径产生,支链醛、醇、酯由氨基酸途径产生,萜类化合物由萜类途径产生,多酚类化合物由莽草酸 / 苯丙素途径产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园艺作物香气物质成分、影响香气挥发的因素以及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调控,提出了当前园艺作物香气的相关酶的生理功能、香气的遗传控制及其影响因素、香气物质与代谢机制研究较少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7.
928.
顶复门原虫的AP2结构域蛋白(ApiAP2)可能是调控虫体生长发育的转录因子。本研究旨在克隆、表达毒害艾美耳球虫ApiAP2转录因子,检测其天然蛋白及其在虫体内的亚细胞定位。以毒害艾美耳球虫第3代裂殖子的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毒害艾美耳球虫EnApiAP2基因后,连接至pMD18-T载体,测序后构建pET28a (+)-EnApiAP2表达载体,转化至表达菌BL21(DE3),重组菌经测序鉴定后诱导表达,并纯化复性重组蛋白。用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鼠抗rEnApiAP2多克隆抗体。利用多克隆抗体,分别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裂殖子中天然EnApiAP2蛋白及其定位。最后,应用荧光定量PCR分析EnApiAP2基因在第2、3代裂殖子中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 830 bp,编码610个氨基酸,含有一个AP2结构域,预测分子质量67.69 ku;重组蛋白大小约为74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可以被6×HIS标签单抗、鸡抗毒害艾美耳球虫康复血清和鸡抗柔嫩艾美耳球虫康复血清识别;在第3代裂殖子中检测到天然EnApiAP2蛋白,分子质量约为85 ku;EnApiAP2蛋白定位在第2、3代裂殖子细胞核内;第3代裂殖子EnApiAP2转录水平显著高于第2代裂殖子(P<0.01)。成功克隆、表达了EnApiAP2基因,证实该基因表达的蛋白定位在裂殖子的细胞核内,为进一步研究EnApiAP2蛋白的转录因子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9.
针对宁夏银北盐碱地玉米种植存在重施氮肥、不施有机肥、产能低下、土壤结构板结等问题。基于常规施肥,建立有机肥氮替代不同比例化肥氮的田间试验,研究其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有机肥氮替代处理对玉米株高、茎粗产生抑制作用,但提高了叶片SPAD值。随着有机肥氮替代比例减少,植株氮素总积累量表现为明显增加趋势,替代比例为20%处理下氮素积累量与生物产量分别较常规施肥显著增加26.02%、12.46%。有机肥氮替代处理显著提高氮素生理利用率,替代比例为20%的处理下氮素偏生产力与氮素农学效率最高。有机肥氮替代处理下土壤pH与全盐含量较常规施肥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替代比例为100%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常规施肥增加11.05%,同时,该处理增加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产量与植株氮素及土壤理化指标相关性表明,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均与植株氮素积累量、土壤全氮相关性显著,而籽粒产量与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大团聚体含量、破坏率相关性显著。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处理对产量及氮素利用率提升效果显著,且对土壤理化性质改善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30.
摘要:针对河北二季作区马铃薯新品种缺乏的问题,采用分子标记、EMS诱变育种、愈伤组织培养、远缘杂交等技术,创新了早熟、优质、抗病马铃薯种质资源,结合杂交育种,培育出适合河北二作区种植的彩色早熟马铃薯新品系SH-8,并以彩色马铃薯品种冀张薯5号为对照,通过多点区域比较试验,对其生育期、特征特性及产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品系SH-8薯块长卵圆形,皮红色,芽眼黄色,肉色红白相间,综合抗病性较强,平均667 m2产量2 124.60 kg,比对照冀张薯5号增产19.75%。新品系SH-8丰富了河北二季作区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