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9篇
  免费   555篇
  国内免费   1054篇
林业   1002篇
农学   1028篇
基础科学   576篇
  1188篇
综合类   3369篇
农作物   680篇
水产渔业   507篇
畜牧兽医   1368篇
园艺   444篇
植物保护   58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381篇
  2020年   418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392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483篇
  2012年   620篇
  2011年   709篇
  2010年   607篇
  2009年   505篇
  2008年   475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支农惠农的政策之一.对农机购置补贴系统的数据库功能进行分析,提出农机补贴数据表关系模型,并对系统安全维护进行论述.数据库运用在农业购置补贴网络系统中,满足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补贴数据事务性管理,为农机补贴政策决策提供实时和有效的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92.
在综合分析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市场区位、生产规模、产业基础及布局指向等方面因素,兼顾相对集中连片原则,结合粮食生产现状、市场前景与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湖南划分为“一区一圈两带”的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战略。对“一区一圈两带”4个片区的粮食生产特征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3.
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法,建立不同厂家阿胶及动物皮胶中Cl~-、SO_4~(2-)、NO_3~-、PO_4~(3-)4种阴离子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4种阴离子分离效果良好,Cl~-、SO_4~(2-)、NO_3~-、PO_4~(3-)分别在0.000 922~0.023 1、0.001 09~0.027 3、0.000 167~0.004 18、0.000 314~0.007 86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7%~101.0%。该测定方法结果准确、灵敏、可靠,重现性较好,可用于阿胶及动物皮胶中4种阴离子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 研究引进亮斑扁角水虻在室内饲喂条件下的生活史、成虫种群雌雄比例变化规律,对其卵表及幼虫肠道中诱成虫产卵菌进行筛选和鉴定,为亮斑扁角水虻在本地区的规模养殖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引进亮斑扁角水虻,在室内光照条件下饲喂4代,用直接观察法记录亮斑扁角水虻在不同饲喂条件下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显微拍照记录水虻各龄期的形态特征;用稀释涂布平板及平板划线的方法,对亮斑扁角水虻卵携带菌及其幼虫肠道菌进行分离纯化,筛选可诱导产卵的菌株,并鉴定。【结果】 与内地相比,亮斑扁角水虻在新疆饲养周期稍有延长,但其发育完好,能够在本地区进行世代饲养;观察并记录了其卵、幼虫、蛹、成虫及其其生殖器形态;筛选到对亮斑扁角水虻雌性成虫有诱导产卵效果的两株菌e1Y3,其发酵液处理组平均产卵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26和7.40倍,两株菌皆为革兰氏阳性菌,16S RNA测序初步鉴定e1为暹罗芽孢秆菌,Y3为节杆菌属,且Y3为1种潜在的新菌。【结论】 引进亮斑扁角水虻在新疆能够周年循环养殖,具有规模生产及综合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96.
2019年5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发生的一起非洲猪瘟疫情。为追溯疫情来源,分析疫情扩散风险,以现场调查、追踪调查、座谈、采样检测等方式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显示,生猪贩运人员和车辆交叉感染导致疫情发生的可能性较高,不排除流浪犬以及废品杂物等传入疫情的风险,疫情扩散风险较低。由此,建议当地加大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宣传,促进养殖场户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加强人员、物品、车辆的清洗消毒,规范生猪和生猪产品的跨地区调运、产地检疫、运输车辆备案管理以及相关场所和车辆的清洗消毒。此起疫情的调查结果对该地区非洲猪瘟防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海南省文昌市南阳镇、琼海市大路镇、乐东县黄流镇3个地区‘马来西亚1号’菠萝蜜叶片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的周年变化规律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区菠萝蜜叶片营养元素变化规律相似。元素年平均含量表现为氮>钾>磷。根据实际生产中的生育期调研分析,将菠萝蜜的生长周期大致划分为2个批次3个时期:第一批次养树期(11—12月)、花芽分化期(1—2月)、结果期(3—4月);第二批次养树期(5—6月)、花芽分化期(7—8月)、结果期(9—10月)。生长周期内,氮元素含量年变化呈现“N”字型变化趋势;磷含量在1—4月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后呈缓慢上升趋势;钾含量变化趋势与氮含量变化相似,但钾元素含量变化没有氮元素变化明显。菠萝蜜叶片中大量元素含量的适宜范围为:全氮21.03~22.15 g/kg,全磷2.86~3.40 g/kg,全钾13.49~14.47 g/kg。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菠萝蜜需氮、钾元素较多,特别是在花芽分化期和结果期,应注意增施氮肥与钾肥,磷肥应于养树期施足。  相似文献   
98.
UV-C处理对甘薯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桥头产区的“高系14”甘薯为材料,分别进行10、20、30 min的UV-C照射处理,统计甘薯贮藏60 d内的腐烂率、失重率和发芽率,并同时记录5种生理指标的变化,以探讨UV-C处理对甘薯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UV-C处理显著降低了甘薯贮藏期间的腐烂率,但同时促进了发芽,而对失重率无显著影响。生理指标方面,30 min的UV-C照射提高了可溶性蛋白的积累,减少可溶性固形物的损耗,并促进了POD、SOD和CAT的总体酶活性。综合来说,UV-C处理若要应用于甘薯贮藏保鲜,还需辅助使用其他的抑芽手段。  相似文献   
99.
刘英  邓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529-11530,11538
为了明确水稻生产技术的经济特征,推动生产技术应用研究的深入。该研究从水稻生产技术经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水稻生产技术经济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水稻生产技术改进提供重要依据,为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0.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entral Asia is vulnerable to pressure from human activity due to the physical geography and climatic fragility of this region. A set of indicators suitable for the future assessment of this pressure needs to be proposed. Thirty‐six topsoil samples (0–5 cm) were collected from roadsides in a suburban region of Bishkek, the capital of the Kyrgyz Republic in Central Asia, and a risk assessment of anthropogenically disturbed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PTEs) was systematically conducted with classic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of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learly showed that topsoil samples with high contents of PTEs (Pb, Zn and Cu) were strongly affected by traffic within a distance threshold of 200 m and that anthropogenic effec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highway. The enrichment factor and anthropogenic contribution for Pb were the highest among the three PTEs, with average values of 2.0% and 47.4%,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enrichment. However, the results of the 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lso indicated that noncarcinogenic risks did not occur for any of the anthropogenic PTEs. The reported method provides a new systematic pathway to reveal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on the ge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il.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work will be highly valuable as important guidelines for agriculture, and the results of the PTE contents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oil collection in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