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3篇
  12篇
综合类   10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在相同舍饲条件下对奥白星M14、樱桃谷鸭与番鸭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屠宰性能、肉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M14×番为全身白羽、头黑点;7、8周龄体重分别为:M14×番2.468 kg和2.925 kg,樱×番2.464 kg和3.055 kg,两组肉鸭各周龄体重差异不显著;8周龄成活率樱×番(95%)高于M14×番(88%);屠宰率、胸腿肌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70日龄胸肌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14×番略高于樱×番.  相似文献   
3.
陈震 《山东饲料》2005,(B06):38-39
在养鸭生产中,饲料费用是鸭场的一大笔开支.约占总成本的60%-70%。在当前饲料涨价情况下,如何减少饲料浪费、节约饲料开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养鸭业主关心的焦点:养鸭节约饲料成本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家禽人工授精技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日趋成熟,因其具有提高种蛋受精率、减少公禽饲养量、降低非生产性饲料消耗及为育种工作充分利用优秀种禽创造了更大的可能性等作用,使该技术得以在全球养禽业广泛推广应用,我国推广应用家禽人工授精技术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仍应用于蛋鸡生产,鸭的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应用报道甚少随着养鸭业的发展,使用该技术也越来越多虽然人工授精技术不难掌握,但由于影响受精率的原因较复杂,环节也多,因此鸭人工授精的受精率要提高到一定水平,许多措施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在此,笔者参考一些研究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影响鸭人工授精的原因及对策作一粗浅的概述,为深入探讨提高受精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罗布麻叶尘沙残留难在线高效清洗而制约成茶加工品质问题,分析了罗布麻叶面高压水射流清洗除尘冲击应力,研究了高压水射流清洗虚拟样机每日在线清洗250kg采摘叶的连续工作参数,并集成设计了虚拟样机高压水射流清洗系统、传送及支撑系统,开发了可连续在线清洗的三维虚拟样机。本设计虚拟样机的渐进推广可更好地提升罗布麻叶的制茶品质,加快我国荒漠地区的生态改良。  相似文献   
6.
稻谷热风、微波干燥品质与玻璃化转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函数拟合、近红外检测及发芽率测定,研究稻谷热风、微波干燥的去水性能及其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与出芽品质;结合TG/DSC测试,探讨2种热源干燥稻谷的玻璃化转变对其干燥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对数函数拟合稻谷热风、微波干燥去水性能的准确度高;经2种热源干燥稻谷的蛋白质、淀粉含量过程差异不显著;但热风干燥稻谷初期蛋白质含量差异明显。鲜稻谷发芽率显著低于其经热风、微波干燥后的发芽率,三者分别为0.65±0.19、0.93±0.03、0.77±0.02。随含水率降低,经热风、微波干燥稻谷的热重损失与热流则呈不同趋势变化,二者中点温度均减小,综合影响干谷品质。  相似文献   
7.
8.
研究气候变化情景下豫北地区农业需灌水次数的变化情况,可为当地灌溉以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分析处理近63 a(1951—2013年)气象数据和新乡七里营站点土壤数据,结合作物生长参数,利用降水、灌溉、作物蒸散发与土壤水分之间变化关系,建立干旱灌水指数模型。此模型中干旱灌水指数(DII)分布在[-1,1]之间,小于0时即干旱需灌水。在现有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下,利用干旱灌水指数模型计算多年需干旱灌水指数,并进一步得到灌水次数。选择冬小麦生长季分别为湿润(1985—1986年)、正常(2004—2005年)、干旱(1983—1984年)的3个典型实际代表年度,夏玉米生长季分别为湿润(2003年)、正常(1993年)、干旱(2009年)的3个典型实际代表年,计算了不同代表年冬小麦、夏玉米作物需水情况。进一步计算得到了冬小麦、夏玉米在典型湿润、正常、干旱3个不同代表年的干旱灌水指数,并进行了有无灌水的干旱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近63 a冬小麦-夏玉米系统每年需灌水2~7次不等,平均需灌水5.1次。冬小麦和夏玉米湿润、正常、干旱3个代表年蒸散发量(ETC)分别为489.4 mm、551.4 mm、481.7 mm和466.1 mm、477.8 mm、529.3 mm。在无灌水条件下典型代表年内,冬小麦、夏玉米都会遭遇不同程度干旱,典型湿润、正常、干旱代表年冬小麦分别灌水2次、3次、4次,夏玉米分别需灌水1次、2次、3次后,基本可以消除干旱对其正常生长影响。综上,通过干旱灌水指数来量化需灌溉次数是可行的。气候变化情景下,近10年(2003—2013年)需灌水频次变化大,年际间干旱事件频发,更好的科学灌溉管理可减少干旱对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无人机多时相植被指数的冬小麦产量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对不同水分亏缺条件下冬小麦多个生育期进行遥感监测,采用不同种类多光谱植被指数表征冬小麦的生长特征,分析了植被指数与冬小麦产量的相关关系,并利用多时相植被指数构建产量估测数据集,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和随机森林回归3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冬小麦产量估测。结果表明,随着冬小麦的生长,多个植被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断增强,灌浆末期相关系数达到0.7,植被指数与产量的线性回归决定系数也达到最大。多时相植被指数反映了冬小麦生长的变化特征,进一步提高了冬小麦产量估测精度,采用开花期和灌浆初期的多时相植被指数进行估产比采用单个生育期的植被指数估测产量的精度高,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估测精度R2提高约0.021,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R2提高约0.015,随机森林回归模型R2提高约0.051。采用灌浆末期的多时相植被指数,3种模型均有较高的估测精度,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估测精度最高时的R2、RMSE分别为0.459、1 822.746 kg/hm2,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估测精度最高时的R2、RMSE分别为0.540、1 676.520 kg/hm2,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估测精度最高时的R2、RMSE分别为0.560、1 633.896 kg/hm2,本文数据集训练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估测精度最高,且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基于果壳孔隙率测定的荔枝干燥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荔枝干燥性能受果壳孔隙结构制约问题,通过电镜观察了果壳不同表面的孔隙形态,应用Image Pro软件,计算了其平均孔隙率。通过构建荔枝多层结构水分高温蒸发与热质传输耦合模型,采用Fluent软件,仿真了荔枝70℃干燥过程温度、压力、速度的变化,并比较了该过程的水相体积分数仿真结果与试验值差异。结果表明:荔枝果壳各表面孔隙结构存在自相似性,其平均孔隙率为0.516±0.032;荔枝干燥失水,果体温度由果壳向内传导,渐近平衡;果壳内表面形成逐渐增大的负压差;果肉表面水蒸气速度低,压差小,随时间增加,水蒸气速度及压差波动均增大;仿真结果与试验值能较好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