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5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紫·池×绿·湖"是新育成的中丝量四元家蚕新品种。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分析了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实验室鉴定、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成绩以及农村少量试养情况。  相似文献   
22.
几种天然彩色茧品种蚕茧抑菌率的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天然彩色茧品种蚕茧的抑菌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天然彩色茧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绿色茧最高,P50×秋丰、LJ1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分别达到了76.14%、83.40%,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4.4%、78.89%;两对黄色茧品种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也均达到。60%以上,均比红色茧...  相似文献   
23.
针对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普遍存在建造成本高、运行维护难度大、难以在农村地区推广普及等问题,在此提出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简易模式,该模式由化粪池沉淀、厌氧消化、简易过滤器净化及还田利用四部分组成,该简易模式示范工程的浅层地下水样COD值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这个构建的农村生活污染处理简易模式实现了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可作为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过渡模式,在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还没有遍及的农村地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为彩色茧蚕丝蛋白应用于化妆品等产品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对几个不同颜色的彩色茧蚕品种进行茧层色素含量和抗氧化性能测定。[结果]绿色茧茧壳中类黄酮色素的含量最高,为0.521 mg/g,是白色茧的4.65倍;黄色茧茧壳次之,而白色茧和红色茧最低。黄色茧和红色茧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0.5 mg/g以上,是白色茧和绿色茧的8倍以上。绿色茧茧层中抗氧化物活性最高,为217.5U/g;黄茧茧层中抗氧化物活性次之,而红茧和白茧较低。[结论]与白色蚕茧相比,绿色蚕茧含有较高的类黄酮,而黄色茧和红色茧有较高的类胡萝卜素,抗氧化能力也是天然彩色茧显著高于白色茧。  相似文献   
25.
RAPD技术在家蚕杂交率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发现家蚕每一个体基因组的DNA片断的特异性分别具有物种、品种和个体3个层次,其中只有品种特异性的DNA片断才能作为家蚕杂交率检验的判别标志.用一粒蚕卵或一条蚁蚕抽提得到的DNA,与从丝腺细胞中抽提得到的DNA的PCR反应结果相同,故在卵期可利用RAPD技术简便、快速,正确地检验家蚕的杂交率.  相似文献   
26.
丁农  张秀梅 《蚕桑通报》1992,23(1):12-17
三眠蚕诱导剂应用于蚕种生产已初见报道。笔者等于1989和1990年春应用三眠蚕诱导剂添食原种扩大中试,进一步考察其对当代和子代成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原蚕三眠化后发育经过缩短、用桑量减少,50kg桑制种量有所提高,制成的三眠蚕杂交种在实验室和农村饲养与四眠蚕杂交种相比产质量  相似文献   
27.
家蚕限性易位系统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回交亲本、限性斑纹系、限性黄茧系及其杂交种的生命力、茧质及丝质等,讨论了易位染以片断对蚕的生理影响,提出了改良和利用限性易位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8.
29.
沈建华  丁农  邱萍 《中国蚕业》2002,23(1):27-29
菁松×皓月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一对春用蚕品种,因为其茧丝质成绩优良,多年来一直是浙江省春蚕当家品种.但近几年来随着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农村氟化物污染严重,菁松×皓月由于其耐氟能力较弱,时常出现氟化物中毒现象,造成蚕茧欠收.能否对菁松×皓月进行改良,在保持其茧丝质优良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其耐氟能力,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据报道,林昌麒等通过对200多个资源品种进行耐氟性鉴定,发现了带耐氟显性主效基因的载体品种T6,用T6与菁松、皓月原种杂交,再连续回交固定,已经选育出耐氟改良品种菁松F×皓月F,该品种在保持原菁松×皓月主要优良经济性状的同时,耐氟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全龄耐氟在90mg/kg以上.2000年春从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引进菁松F×皓月F进行耐氟性测定及常规饲养比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丁农  蒋敏求 《蚕桑通报》1991,22(3):25-27
从蚕种生产的发展趋势看,蚕种场特别是原蚕区迫切要求原种强健、好养、制种量高,杂交原种正是由于具备这些特点,而受到蚕种场的欢迎。因此多元杂交种特别是四元杂交种的利用数量将不断扩大。但是对组成四元杂交种的每个亲本来说,四元杂交种属F_2代,因此各种经济性状的变异是否会明显大于其亲本,特别是蚕茧的匀正度能否齐一,对制丝原料茧来说尤其重要,为人们所普遍关心。徐卫华等(1990)就杂交原种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