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和屎肠球菌长期添加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528只1日龄健康罗曼粉蛋雏鸡,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枯草芽孢杆菌组)、200 mg/kg屎肠球菌制剂(屎肠球菌组)和2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制剂+200 mg/kg屎肠球菌制剂(枯草芽孢杆菌和屎肠球菌合用组)的饲粮。试验期30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第1~8周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显著降低蛋鸡第1~8周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23~30周龄产蛋率均显著提高(P<0.05)。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和平均蛋重(P<0.05)。枯草芽孢杆菌和屎肠球菌对蛋鸡产蛋率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3)与对照组相比,枯草芽孢杆菌和屎肠球菌合用组蛋鸡血清雌二醇(E2)含量显著提高(P<0.05),屎肠球菌组以及枯草芽孢杆菌和屎肠球菌合用组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和孕酮(PROG)含量显著提高(P<0.05),枯草芽孢杆菌组血清AMH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饲粮添加屎肠球菌显著提高蛋鸡血清E2、FSH和PROG含量(P<0.05),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显著提高血清AMH含量(P<0.05)。枯草芽孢杆菌和屎肠球菌对蛋鸡血清AMH含量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综上所述,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屎肠球菌均可促进蛋雏鸡早期的生长,并通过提高血清繁殖激素的含量,提高产蛋期产蛋率,但两者合用并没有进一步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52.
本试验旨在确定猪圆环病毒2型(PCV2)攻击下,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生物素的适宜添加水平及其对仔猪部分免疫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将28日龄断奶、PCV2抗体检测阴性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54头,平均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第1天试验猪全部口鼻接种PCV2,分别饲喂添加了0、0.10、0.20、0.30、0.40和0.50 mg/kg生物素的日粮,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1)添加0.50 mg/kg生物素时,仔猪35 d的日增重、料重比显著高于0 mg/kg生物素添加组(P<0.05);(2)日粮中添加0.30~0.50 mg/kg生物素,试验第21天和第35天,仔猪血清IgG水平显著高于0~0.20 mg/kg添加组(P<0.05);(3)添加0.30 mg/kg生物素,可以提高试验后期仔猪血清IFN-γ水平;(4)35 d日增重、料重比,以及接种后21和35 d仔猪血清IgG水平与生物素添加量分别呈2次及3次曲线回归.由结果得出,PCV2攻击下,日粮中添加0.30~0.50 mg/kg的生物素,对提高仔猪生产性能,提高IgG及后期IFN-γ水平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3.
本试验旨在考察丁酸钠对轮状病毒攻毒和未攻毒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探讨丁酸钠缓减断奶应激的机理.选用(28±1)日龄刚断奶的大白仔猪48头,按体重随机分配到4个组中,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采用单笼饲养.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对照组和组1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组2和组3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丁酸钠;组1和组3在试验开始时每头仔猪接种浓度为1×106TCID50/mL轮状病毒培养液1 mL.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攻毒降低断奶后第14天仔猪的采食量和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或P<0.01),提高仔猪腹泻指数和空肠隐窝深度(P<0.01或P<0.05);提高断奶后第5天血清中γ-干扰素(INF-γ)(P<0.05)、白细胞介素-2(IL-2)(P<0.05)、白细胞介素-6(IL-6)(P<0.10)水平和轮状病毒抗体表达量(P<0.01).丁酸钠可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第14天的平均日增重(ADG)(P<0.05),极显著提高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1),极显著降低腹泻率和空肠隐窝深度(P<0.01),极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P<0.01);极显著增加盲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1);极显著提高断奶后第5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P<0.01)显著提高轮状病毒抗体表达量(P<0.05),有提高IL-2、IL-6水平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丁酸钠可缓减断奶和轮状病毒引起的应激,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其机理在于丁酸钠可改善仔猪肠道发育和微生物菌群结构,调控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DFI)(P<0.01),极显著降低腹泻率和空肠隐窝深度(P<0.01),极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 P<0.01);极显著增加盲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1);极显著提高断奶后第5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P<0.01)显著提高轮状病毒抗体表达量(P<0.05),有提高IL-2、IL-6水平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丁酸钠可缓减断奶和轮状病毒引起的应激,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其机理在于丁酸钠可改善仔猪肠道发育和微生物菌群结构,调控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DFI)(P<0.01),极显著降低腹泻率和空肠隐窝深度(P<0.01),极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 P<0.01);极显著增加盲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1);极显著提高断奶后第5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P<0.01)显著提高轮状病毒抗体表达量(P<0.05),有提高IL-2、IL-6水平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丁酸钠可缓减断奶和轮状病毒引起的应激,提高  相似文献   
54.
为了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高温条件下麻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8日龄健康麻鸡12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在气温为28~32℃条件下,Ⅰ组饲喂麻鸡常规营养水平饲粮,为对照组;Ⅱ组饲粮能量水平提高5%;Ⅲ组饲粮能量水平提高10%。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嫩度显著低于Ⅰ组(P<0.05)。说明在高温环境下提高饲粮能量水平可以提高麻鸡生产性能,并能改善肉质。  相似文献   
55.
对52个大丽花品种的20个形态学特征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应作为大丽花分类的一级标准,依此标准可将大丽花分为两大类;花径应作为大丽花分类的二级标准;叶片大小、花瓣大小和花瓣多少作为大丽花品种分类的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大丽花表型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以综合性状优良的9个大丽花品种为试材,对其3a(2009-2011年)内7个表型性状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丽花叶长、叶柄长和花梗长的基因型作用差异显著,环境作用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指标在品种间和不同的环境作用下均存在显著差异;除株高的环境作用>基因型作用外,叶长、叶宽、叶柄长、花径、花梗长、茎粗的基因型作用>环境作用;利用AMMI模型对部分性状进行分析,叶宽较稳定的品种是争奇斗艳和桔莲;叶柄长较稳定的品种是争奇斗艳和桃红牡丹;花梗长较为稳定的品种是伊妮德和佳人苑。叶宽、叶柄长和花梗长在2009年环境下较稳定,在2010年和2011年环境下稳定性较差。可见,利用AM-MI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大丽花表型性状基因型作用、环境作用、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并能很好地筛选稳定品种及性状。  相似文献   
57.
仔猪生活4月龄到初次配种前是后备猪的培育阶段。培育后备猪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体格结实、健壮发育良好,具有品种典型特征,有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1后备猪生长发育规律后备猪生长发育有一定规律,可以根据其规律,有效地通过营养水平及管理措施的控制,达到人们所需要的体型结构,提高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1.1体重增长规律体重的增长规律是6~8月龄以前增重较快,10月龄后减慢。在后备猪生长前期,应给予丰富饲养,  相似文献   
58.
本试验研究在小麦-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木聚糖晦对肉鸡免疫功能、肠道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只艾维茵肉仔鸡,分为4个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 224、2 449和3 673 IU/kg的木聚糖酶,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肉仔鸡,试验期44 d.结果表明:22日龄小麦-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1 224和2 449 IU/kg组脾脏指数和血液E花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日龄添加木聚糖酶1 224和2 449 IU/kg组十二指肠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 673 IU/kg组(P<0.05),22日龄3 673 IU/kg组十二脂肠和回肠固有层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4日龄2 449 IU/kg组肉鸡十二指肠的肠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4日龄3 673 IU/kg组肉鸡的E花环和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 224 IU/kg 组肉鸡回肠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果显示,在小麦-豆粕型日粮中添加1 224和2 449 IU/kg水平的木聚糖酶可提高肉鸡免疫指标、改善肠道形态及微生物菌群.  相似文献   
59.
我国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全国11个省份共计1013份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了解我国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情况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高达99.51%,但超标率较低,平均为2.27%;不同省份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贵州省最高,河南省、四川省较高,福建省最低,其余7省居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棉粕、家禽配合饲料、菜粕、玉米、仔猪配合饲料、麦麸、豆粕、鱼粉和小麦。我国饲料普遍受到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但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超标率低,含量在不同区域和饲料种类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0.
复合有机酸和黄霉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180只1日龄艾维菌肉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42天,研究复合有机酸和黄霉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胃肠道酸度和微生物的影响,比较复合有机酸与黄霉素作用效果。结果表明:①饲粮添加150mg/kg黄霉素使肉鸡0-21日龄日增重提高6.63%(P〈0.05);0.2%酸化剂使肉鸡22-42日龄日增重提高7.55%,料肉比降低3.96%;②酸化剂能显著提高22-42日龄肉鸡饲粮的钙磷利用率,而黄霉素有降低肉鸡22-42日龄饲粮钙磷利用率的趋势;⑧黄霉素和酸化剂能不同程度降低42日龄肉鸡盲肠内容物的pH值;添加酸化剂使肉鸡42日龄直肠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分别显著增加12.10%和24.29%(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有机酸在改善肉鸡生产性能和胃肠道微生态效果方面与抗生素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