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选取了连续10个月未出现发情的湖羊和正常羊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基因组DNA,对ESR基因设计了2对引物并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同时对GDF9基因的FecGH和BMP15基因的FecXG和FecXB3个突变位点设计了3对引物进行PCR-RFLP检测,以获取乏情与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发现:引物1、引物2和引物3所扩增产物均为AA型,在引物4对正常羊和繁殖障碍羊进行SSCP结果中发现2种羊的基因型完全相同均为BB型,而在引物5进行扩增并做SSCP分析发现2种羊的基因型为CC型和DD型,正常羊CC基因型所占比例为38%,DD基因型为62%,而繁殖障碍羊的CC基因型所占比例为41%,DD为59%,正常羊和乏情羊都仅存在这2种基因型而且所占比例基本相同,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造成乏情的原因与这几种基因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DNA对于细胞有氧代谢和外源性化合物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极其敏感。大量研究表明,ROS可引起多种类型的DNA氧化损伤,形成种类繁多的具有致突变作用的碱基氧化产物。线粒体DNA接近线粒体自由基的合成区域,因此氧化应激是诱导线粒体DNA突变的主要因素之一。线粒体DNA突变或损伤与机体衰老及肿瘤等生理及病理过程有关,其修复机制尤其是碱基切除修复是保证线粒体DNA完整性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其功能及在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中的研究热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对山羊进行3种同期发情处理,处理Ⅰ为C IDRS+PMSG(100 U)+PG(0.1 mg),处理Ⅱ为C IDRS+PMSG(200 U)+PG(0.1 mg),处理Ⅲ为PG(0.1 mg)。结果发现,撤栓后0~24 h处理Ⅰ的发情率(27.76±0.62)%与处理Ⅱ的发情率(35.00±5.00)%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处理Ⅲ(3.62±0.12)%(P<0.05);撤栓后24~48 h和48~72 h处理Ⅰ(35.31±1.40)%和(5.86±0.73)%、处理Ⅱ(56.67±3.33)%和0%和处理Ⅲ(18.07±1.94)%和(14.45±1.94)%的发情率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在撤栓后0~72 h,处理Ⅰ(68.05±1.66)%和处理Ⅱ(91.67±8.33%)的发情率均显著高于处理Ⅲ(36.14±3.88)%P<0.05,但是处理Ⅰ、Ⅱ之间显著不差异(P>0.05)。另外在手术中观察山羊卵巢发现,处理Ⅰ、Ⅱ和Ⅲ有较好黄体的山羊比率分别为(52.15±1.42)%、(46.67±3.33)%和(62.88±2.43)%,处理Ⅰ和Ⅲ高于处理Ⅱ,并且处理Ⅱ和处理Ⅲ之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次优化PG法既可提高发情率,又可使受体羊黄体率达到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4.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老化,导致胚胎非整倍体的比率和流产率增加。研究卵母细胞老化的机制,探讨延缓卵母细胞老化的措施,对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受精效率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论文从卵母细胞老化的生物学特性、影响老化的因素以及延缓老化的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脂质体法转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获得转基因克隆羊的供体细胞,本试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纯化得到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gFFs),绘制了生长曲线,鉴定了胎儿细胞性别及核型特征,并且研究了脂质体量、质粒量和转染时间对gFFs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培养体系可以支持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的体外生长,其细胞形态为梭形,高度汇合后呈火焰状,增殖特性以及核型特征均为正常,性别鉴定显示该奶山羊胎儿细胞为雌性,符合体细胞转基因克隆的基本要求。24孔板中采用脂质体转染试剂4.0μL、质粒DNA 1.2μg,转染6 h可以获得最佳的转染效果,转染效率达4.2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对湖羊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 LC)的毒性作用。[方法]用200μmol·L-1 ZEA处理湖羊LC 8 h,通过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与细胞增殖和凋亡、氧化应激、m6A甲基化修饰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ZEA处理组LC活性和增殖数量极显著下降(P<0.01);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下降(P<0.01);促凋亡基因表达水平(bax、caspase3,P<0.01;tp53、caspase9,P<0.05)均显著升高,相对应蛋白表达水平(TP53、CASPASE9,P<0.01)极显著升高;抗凋亡基因bcl-2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相对表达水平(cat,P<0.05;gsh-px、sod2,P<0.01)显著或极显著上升,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SOD2,P<0.01)极显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