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3篇
  25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沙区旱垄作对油菜生长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垄作是沙区旱作农田常用的集水防风耕作技术。本文通过野外试验观测和土壤样品分析,对不同结构的垄作与平作下油菜生长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垄作相对于平作增加了生长季内土壤耕作层水分含量,降低了其波动幅度,改变了土壤水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使湿润锋位于耕作层,有利于油菜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对缓解干旱对作物生长的胁迫有积极作用。垄作下土壤易蚀性颗粒含量降低,地表粗糙度和垂直风速梯度增大,有效降低了土壤可蚀性和近地表风速,对防治土壤风蚀和保护作物幼苗有重要作用。不同结构的垄作比较,垄高15 cm、垄沟比1/12和垄高25 cm、垄沟比1/24的两种垄作在油菜生长季内集水效果较优,而垄高25 cm、垄沟比1/6的垄作在农田休闲期内防治风蚀效果较好。故结构合理的垄作是沙区旱作农田微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2.
猪瘟(HC)是由猪瘟病毒(HC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世界各国首要防范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该病曾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因广泛使用我国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使该病得到  相似文献   
93.
遥感影像土地覆被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传统的遥感影像土地覆被分类技术主要有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随着遥感探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分类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传统遥感分类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今遥感影像分类技术领域内的一些新进展和应用,对土地覆被分类技术做出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94.
西洋参茎叶总皂甙的提取分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sLinn.英文名:AmericanGinseng系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主产美国的威斯康星和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的原始森林,具有活化石之称。西洋参属名贵药材,有抗衰、增强机体免疫、滋阴润肺、降压等功效。目前,皂甙(或人参皂甙)被公认为人参和?..  相似文献   
95.
96.
王光新  严平  李静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36-37,56
选择合肥市董铺岛不同景观下垫面水体、林地、草坪、住宅小区作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对湿度、温度等环境气象因子的定位观测,总结出景观中植物配置和水体形成的独特的小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97.
安徽省长江以北干旱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孙秀邦  严平  马晓群  张弦  伍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578-10579
从与土壤相对湿度相关的气象因子出发,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分析1990~2001年干旱时段土壤相对湿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尝试建立安徽省长江以北3个气候区的干旱预警模型。对典型干旱时段的应用表明,各模型可以运用到实际的干旱预警中。  相似文献   
98.
青海湖不同沙漠化治理区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择青海湖不同沙漠化治理区,通过野外采样及室内数据分析,对不同季节的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平均含水量在6月和8月最大,4月和9月较低.克土-早期灌丛治理区,4月和6月土壤含水量表层较低,30cm处达到峰值.8月和9月表层土壤含水量最高,20cm处最低.克土-草方格,4月份表层土壤水分偏低,10cm以下开始上升,6月份和8月份土壤水分基本一致.9月份,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20cm处达到峰值.沙岛固定沙丘及沙棘灌丛,4月、6月和8月土壤含水量表层偏低,10cm以下开始下降,20cm以后逐渐增加,70cm处最高,9月份,表层土壤含水量开始下降,10cm处较低,之后逐渐增高.示范区草方格,表层土壤水分6月和8月高于4月和9月,4月和6月均为逐渐增加趋势,8月,10cm处达到峰值,之后下降,20cm以下变化较稳定,9月份土壤水份垂直变化一直波动.流动沙丘顶部、迎风坡和背风坡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表层以下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湖东种羊场流动沙丘草方格区,土壤含水量表层较低,表层至30cm处表现为上升,以下变化幅度较弱.  相似文献   
99.
土壤水分亏缺对冬小麦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依据,利用桶栽试验方法,通过人工调节土壤含水率形成4个水分梯度,即土壤水分含量分别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CK)、65%~70%(T1)、55%~60%(T2)和45%~50%(T3),研究了土壤水分亏缺对冬小麦根系的影响.各生育时期冬小麦单株平均次生根数随含水率的减少而减少,但不同生育时期水分亏缺对发根数的影响差异很大.拔节~孕穗期土壤水分亏缺引起次生根数的差异最明显,T1、T2、T3的次生根数分别只有CK 的79%、70%、62%;抽穗~开花期的影响其次,T1、T2、T3的次生根分别为CK 的82%、70%、64%;灌浆~成熟期的影响最小,分别为CK的97%、93%和89%.冬小麦根系在生育前期比生育后期对水分适应能力强.分蘖期水分亏缺处理对根系干重的影响不显著,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根系干重受水分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拔节~孕穗期的水分亏缺处理对根系伸长有益,其中以轻度水分亏缺处理(T1)的伸长作用最强;抽穗~开花期水分亏缺处理也有助于根系伸长,但轻度水分亏缺处理(T1)对根系的伸长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