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动物毛色是一种容易被识别的表型,也可作为筛查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毛色主要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真黑色素和棕黑色素的分布、比例和产生速率所决定。许多基因对黑色素的产生和分布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各基因间的不同基因型形成多种基本毛色、淡化毛色和花斑。此外,miRNA靶向结合毛色主效基因mRNA,诱导抑制/增强其转录翻译过程,从而调控毛色基因的表达,影响黑色素合成。文章简述了家畜调控毛色的主效基因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C1R)、野灰位点信号蛋白(ASIP)、原癌基因(KIT)、酪氨酸酶关联蛋白(TYRP)、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和内皮素受体B(EDNRB)的DNA序列多态性(不同基因型)与毛色性状、疾病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毛色形成相关miRNA挖掘鉴定、miRNA调控毛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与毛色基因研究应用价值,旨在为今后研究家畜毛色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的S105省道公路沿线地表为研究对象,模拟研究土壤风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提出防治建议。[方法]经实地调查,采集原位土壤、砾石、植被样品,在风洞实验室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其风速、砾石覆盖度、植被覆盖度及净风与挟沙风等因素对风蚀的影响规律。先单因素试验分析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规律及趋势;再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及主次顺序,优化影响度组合方案。[结果]对地表土壤风蚀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风速>挟沙风>植被覆盖>砾石覆盖。当风速15 m·s-1、有挟沙风、植被覆盖0%、砾石覆盖25%时,地表风蚀量最大;而砾石0%,植被25%,风速9 m·s-1,无挟沙(净风)时,地表风蚀量最小。风速越大和带挟沙风时植被的防风蚀效果越显著高于砾石;而风速越小和净风时植被和砾石的防风蚀效果较相近。[结论]防治风蚀沙化需要优先保护自然生态平衡,降低风速和挟沙的影响;其次,植被覆盖和砾石覆盖均能有效降低风蚀,通过合理组合利用能更好地降低风蚀、稳固地表土壤,从而取得更大的防风蚀效果。对保障公路行车安全及生态系统的恢复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牛活体采卵-体外受精(ovum pick-up and in vitro fertilization,OPU/IVF)体系,建立高效的牛体外胚胎生产系统。[方法]以从屠宰场采集的健康牛新鲜卵巢为试验材料,进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体外胚胎培养相关条件的摸索,重点考查体外胚胎培养液中添加瘦素(leptin)对囊胚率的影响。选取13~15月龄健康荷斯坦奶牛及和牛各10头作为供体,进行活体采卵、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胚胎生产,记录可用卵数及可用囊胚数,统计卵裂率、囊胚率;2个品种牛的体外冷冻胚胎解冻后,以荷斯坦奶牛为受体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后45 d统计妊娠率。[结果]添加30 U/mL的leptin可以显著(P<0.05)提高屠宰场来源牛体外胚胎的囊胚率。随机选择供体牛活体采卵,平均每头荷斯坦奶牛获得可用卵7.5枚,平均每头和牛获得可用卵8.1枚;荷斯坦奶牛及和牛的卵裂率分别为84.00%、82.71%,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体外培养条件下,平均每头荷斯坦奶牛获得可用囊胚4.3枚,平均每头和牛获得可用囊胚3.7枚;荷斯坦奶牛的囊胚率(57.33%)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不同种植模式下坡耕地红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中有机碳转化和稳定的作用机制,以坡耕地红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通过室内有机碳矿化培养方法,并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培养过程中CO_2通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动态特征及其对土壤总矿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粒径均以2 mm和2~0.25 mm为主,其总量在78%以上,玉米单作显著减少2 mm团聚体的比例,但却显著增加0.25 mm团聚体的比例。不同种植模式下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全土、2 mm团聚体和2~0.25 mm团聚体。全土中玉米大豆间作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大豆单作处理,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在单作处理与对应的间作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种植模式下全土和团聚体中有机碳矿化作用的强弱表现为单作处理比对应的间作处理更强,并且大豆单作处理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最高。不同种植模式下2~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最快,有机碳矿化作用最强,而0.25 mm团聚体C_0/SOC值(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作用消耗土壤中有机碳的比例)较全土及其他两个粒径团聚体显著降低,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固存。2 mm和2~0.25 mm团聚体对全土有机碳矿化的贡献最大。研究表明,大团聚体(0.25 mm)在坡耕地红壤有机碳矿化中起重要作用,玉米大豆间作和玉米白萝卜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增强土壤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两种国产骆驼刺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拉.  司群卡.   《中国草地》1992,(6):56-59,55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内蒙古的羊存栏量和羊肉产量稳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而其中的三分之二都是来自农区的舍饲养殖。因此,通过对内蒙古农区舍饲模式下羊的养殖福利现状进行综述,为研究与推广内蒙古舍饲羊福利养殖技术,建立适合内蒙古舍饲羊福利养殖模式提供参考,并进一步促进内蒙古开展羊的福利养殖,打破动物福利国际贸易壁垒,提升内蒙古养羊业的国际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肉羊生产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及国外肉羊生产现状、国内外肉羊生产中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和肉羊业生产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及国外肉羊生产现状、国内外肉羊生产中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和肉羊业生产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