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3篇
林业   146篇
农学   168篇
基础科学   162篇
  147篇
综合类   872篇
农作物   99篇
水产渔业   188篇
畜牧兽医   562篇
园艺   125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一年生植物种群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及差异,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一年生植物刺穗藜(Chenopodium aristatum)为对象,分析了围封对照(CK)、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和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下刺穗藜种群特征(密度、单株重、株高、比叶面积、叶片/茎/根系干物质含量、叶片全碳、氮含量),种群变异性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放牧显著影响刺穗藜种群密度(P<0.05),但对其比叶面积、叶片/根系干物质含量及叶片全碳、氮含量无显著影响;总体而言,放牧使刺穗藜种群密度增加,但对其种群性状影响较小;放牧使得刺穗藜种群相对密度增大(P<0.05),并造成其种群变异性降低(P<0.05);对刺穗藜种群空间分布模拟发现,放牧使得刺穗藜种群空间分布均匀,空间异质性降低。在草地利用过程中,一年生植物种群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可能对群落结构造成影响,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2.
不同施肥种类对“巨玫”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巨玫"葡萄为试材,采取有机肥(芝麻饼肥、发酵鸡粪)与化肥(硫酸钾、尿素、磷酸二胺)配施,分别以基肥和追肥的方式对"巨玫"葡萄进行施入,研究了不同有机肥种类与化肥配施及不同施肥方式对"巨玫"葡萄浆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中,以芝麻饼肥与化肥生长期追施处理"巨玫"葡萄浆果品质最佳,总糖含量18.39%、糖酸比44.65,在所有处理中最高,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3.26%、6.5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02%、维生素C含量2.05mg/100g,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3.76%、16.38%。  相似文献   
53.
以大葱不育系和保持系为试材,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以揭示大葱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雄蕊鉴别特征及雄性不育发生的细胞学机制。结果表明:大葱不育系的花药外形表现为干瘪,无花粉粒散出,花粉囊内的花粉粒无活性;保持系的花药外形饱满,成熟后开裂,有黄色花粉粒散出,花粉囊内的花粉粒活力为91.65%;通过对大葱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学比较发现,大葱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原因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绒毡层细胞的提早液泡化并解体,解体时间始于花粉母细胞时期,到单核花粉粒时期几乎完全消失,不能为小孢子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二是绒毡层细胞内的原生质浓度低,无明显的多核现象,该绒毡层细胞的异常也造成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引起花粉粒败育;三是在单核花粉粒到成熟花粉粒发育过程中,有些花药的药隔细胞纤维化,阻碍了水分和营养物质由维管束向花粉囊的输送,从而引起花粉粒败育。而保持系的花药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和减数分裂时期,细胞质浓、染色较深、无早期液泡化现象,在单核花粉粒时期出现解体,一直到花粉粒成熟才逐渐解体消失。该研究为田间鉴定大葱不育系及揭示不育发生的细胞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定植时期最易造成死苗的真菌病害。本文研究了生物刺激素(木霉菌、海藻酸、聚谷氨酸)协同灌根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以及促生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木霉菌、海藻酸、聚谷氨酸单剂灌根和木霉菌+海藻酸、木霉菌+聚谷氨酸的协同灌根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炭疽病造成的死苗率,其中木霉菌+海藻酸的防效最高,可达78.26%。相比对照,所有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和加氧酶活性等光合指标,以及土壤脲酶活性。协同灌根处理显著提高草莓株高、根茎粗、叶柄长、叶面积等生长指标达15.62%~47.00%。其中木霉菌+海藻酸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土壤脲酶活性最高。综合而言,木霉菌与海藻酸协同灌根在促进生长、促进光合、提高土壤供氮水平以及防控草莓炭疽病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可作为生物防治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5.
目前物种的相对多度与种间关系的内部联系如何影响物种共存仍不清楚。为探讨植物群落物种间关系强度的多度不对称性及其对载畜率的响应,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为对象,分析了对照、轻度、中度及重度放牧下群落物种的多度及其频率。结果表明:随载畜率的增大,物种数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不同载畜率下同分布指数CO均存在明显的多度依赖性;常见种(如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及刺穗藜(Chenopodum aristatum))对其他物种的作用强度普遍较强。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对无芒隐子草及刺穗藜的作用强度均高于其二者对短花针茅的强度,表现出种间强度的不对称性。此外,放牧使得短花针茅对无芒隐子草的作用强度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使得无芒隐子草对短花针茅的作用强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因此,物种间存在多度的不对称性,而放牧进一步造成其物种间作用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56.
乔永刚  宋静  柴生武 《种子科技》2002,20(4):241-242
甘草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温带的干旱地区 ,是我国干燥地区钙质土的指示植物。它对土质要求不太严格 ,但人工栽培以砂质土壤为好。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 ,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人工栽培甘草 ,播种时需要有较好的墒情。因此 ,如果采用直播栽培的方法 ,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甘草的人工种植面积。而利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 ,在能浇上水的地块育苗 ,第二年移栽到浇水不便的地块上 ,这样就扩大了甘草的人工栽培面积。种植甘草经济效益高于种植粮食作物 ,并且…  相似文献   
57.
晋麦72(原名临抗5号)是由山西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郑891为母本,烟1604为父本杂交,经多年系谱选育而成.2001年3月16日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58.
乔维德 《农村电工》2006,14(11):32-32
1 对于大多数电脑用户,使用的仍然是PS/2接口的鼠标和键盘,该接口不支持热插拔,必须在关机后才能拔鼠标和键盘,否则很有可能导致鼠标和键盘及其接口的损坏。而对USB接口的鼠标和键盘可以随时插拔。  相似文献   
59.
农网改建一期工程中,我所第一电工班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10个台区的施工任务。前两个台区施工中,线路定杆位时,测好直线、量好挡距后,在线路中心线上钉一个木桩,以木桩为中心用石灰撒出一个圈和马道。但挖杆坑时挖掉了木桩失去了基准。因缺少专用工具,杆坑都挖得口大底小,多数偏离中心线,立杆时多数杆坑需修正,这样,20个人在一个8h工作日中立杆10~13根,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鉴于以上情况,在此后的施工中,我们改进了方法。线路定好直线、挡距后,一个直线杆杆坑在同一条中心线上间隔60cm钉2个木桩,…  相似文献   
60.
地基差异沉降时管道的纵向力学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将导致管道纵向力学性状的变化,产生破坏管道的应力响应,从而引发工程事故。针对地基产生差异沉降的实际管道,通过建立较为合理的力学模型,分析其受力特性,计算管道上的最大挠度、转角、弯矩及确定出应力集中的危险受力区域。通过对该结果的研究,绘制相应关系曲线,为解决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管道渗漏和爆管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