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早熟1号燕麦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当地黄燕麦为母本,引自加拿大的OA-313燕麦作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然后按系谱法,经过近10年的选育,培育出了早熟1号燕麦,该品种结合了母本和父本的特性,具有早熟,抗寒,抗旱等特点,适合于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寒牧区种植,是人工草地建设的良好品种。  相似文献   
12.
高寒草甸不同斑块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高寒草甸及退化后形成的不同退化斑块群落类型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斑块草地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特点,并分析了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矮嵩草为优势植物的高寒草甸群落变为以细叶亚菊(Ajania tenuifolia)、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和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为优势的群落或斑块后,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未呈现出显著差异,但土壤细菌群落表现出了差别,表现为细叶亚菊和黄帚橐吾斑块土壤细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矮嵩草草甸,而甘肃马先蒿斑块的低于矮嵩草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种类变化和土壤养分含量显著下降引起土壤真菌营养类型的分化,草地退化降低了腐生营养型真菌丰度,增加了共生营养型真菌丰度。土壤养分、pH和水分含量对真菌群落影响相对较小,对细菌群落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不同因子对青稞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的水溶液为溶剂,青稞粉为原料来浸提青稞类黄酮,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青稞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5%,料液比为1:15,浸提温度为40℃,浸提时间1h。  相似文献   
14.
杨雪  王添  谢永丽  乔有明  陈海龙  陈兰  武玲玲 《草地学报》2022,30(11):2899-2909
分离自青海大格勒干旱沙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DGL1(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被证实能够促进青海本地燕麦(Avena sativa)品种‘青燕1号’的生长。为了揭示DGL1促进燕麦生长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Illumina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燕麦根部与菌株DGL1菌悬液分别互作2h,4h,8h,12h的处理组与对照组(CK)间的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GO富集、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燕麦地上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相关代谢通路及关键基因。结果表明:燕麦根部与DGL1菌悬液互作2h,4h,8h和12h,燕麦叶部分别有1894,6130,8033和12215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氨基酸代谢、植物光合作用、次级产物代谢通路和与燕麦生长发育调控等相关代谢途径;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IAA合成的色氨酸代谢途径中生长素早期响应蛋白编码基因AUXI、茉莉酸信号途径中核心受体编码基因COI1,铵转运蛋白编码基因AMT等基因显著上调,推测菌株DGL1对燕麦的促生机制是通过促进燕麦光合作用、激素代谢、次生代谢物合成、氨基酸代谢等多个途径相互协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通径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两组试验数据对通径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通径分析是在考虑自变数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灰色关联分析未考虑自变数间的关系。采用两种方法分析同一数据得出的自变量相对重要性位次不同,但关联度位序与相关系灵敏绝对值的位次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两燕麦品种种子萌发中淀粉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娥  乔有明 《草业科学》2006,23(9):96-98
对2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种子萌发初期的含水量进行了测定,并应用DNS法测定了燕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活性变化,比较了不同时间段内2个品种种子的α-淀粉酶、β-淀粉酶以及总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每克干物质吸水量没有明显的差异;燕麦干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接近于0,β-淀粉酶活性代表了淀粉酶的总活性,两者在种子吸水过程中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萌发启动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随之逐渐开始增强,并在78~96 h内达到最大值,随着贮藏淀粉大量减少,2种淀粉酶的活性也随之下降。“青海444”燕麦的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以及总淀粉酶活性均高于“青引一号”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不同浸提液处理对几种禾草化感潜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甘肃马先蒿植株浸提液和粉末浸提液以及根区土壤浸提液对5种禾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揭示甘肃马先蒿对人工草地退化的潜在作用,为退化高寒草甸恢复和人工草地的建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不同浸提液处理对5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的化感效应,总体而言,粉末浸提液对5种禾草的抑制作用比整株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大。甘肃马先蒿整株浸提液和粉末浸提液对5种禾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综合效应表现为:对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的化感潜力最大,对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Tongde’)最弱,而根区土壤浸提液对同德老芒麦的化感潜力最大,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最弱,对其它3种的作用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8.
克隆植物矮嵩草在放牧选择压力下的风险分散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矮嵩草草甸建群种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构件数量的季节动态、构件数量和生物量的表型变化及死亡概率变化进行了研究.家畜放牧试验设4个放牧强度处理,于1999-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矮嵩草草甸内进行.研究表明,增加放牧强度会延迟部分分蘖抽秆开花,未影响所测其他性状的季节动态特征;每分株分蘖数、死分蘖数、叶片数和死叶片数均随放牧强度增加而显著提高,秆及死秆数在放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秆百分比、每分蘖秆质量及每分蘖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显著下降;不放牧的对照处理中分蘖和分株死亡的概率大于重度放牧处理,在同一放牧处理中,分蘖死亡概率大于分株死亡概率,而分株死亡概率又大于源株死亡概率;构件较大的表型变化、分蘖的死亡以及贮藏资源共同构成了矮嵩草无性系风险分散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高寒地区多年生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种植方式和年限的响应,本试验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高寒地区不同生长年限的单播和混播人工草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共识别出63个细菌门类和17个真菌门类,约有50%的真菌门未识别出来。已识别类群中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占优势,真菌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占优势。不同种植方式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无显著差异。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草地和混播草地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草地的。混播草地不同生长年限细菌和真菌无显著变化,单播草地土壤细菌随年限的增长逐渐减少。高寒地区多年生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受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同草甸植被类型下土壤腐殖质及有机磷类型探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采用熊田法和Bowman-Cole法研究了不同草甸植被类型下的土壤中的腐殖质类型及土壤中的有机磷组分,结果表明,各类土壤总有机质含量变化在7.00%-12.28%之间,游离胡敏酸(fHA)的比率为51.67%-60.10%游离富啡酸(fFA)的比率为80.01%-86.46%;在可提取腐殖质中胡酶酸所占比率为47.99%-56.98%。此外,土壤中腐殖质的相对色度(RF)和E4也都有明显的差异。在土壤的有机磷组分方面,活性有机磷的含量比较低,变化在2.35%-6.01%之间;中等活性有机磷的含量在高海拔寒冷地区较低,变化在32.58%-34.66%之间,在低海拔谷地地区较高,变化在41.97%-52.18%之间;低温有利于中等活性有机磷向中等稳定性有机磷转化;而各类高度稳定性有机磷含量较低,仅高于活性有机磷,均在15%左右。有机碳/有机磷(Co/Po)比值均大于100,有机质中的相对含磷量较低。藏嵩草+华偏穗草草甸土壤中全磷含量高,其中又以无机磷为主,是该植被类型下土壤的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