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采自杨陵区食品公司屠宰点、西北农业大学实验农场种猪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院的214份猪血样进行弓形虫抗体的定性检测,包括血清检测法(176份),滤纸干血滴法(38份)两种方法。结果检出阳性血样5份,阳性率为2.34%。其中来自杨陵区食品公司屠宰点猪血样136份,全部用血清检测法测定结果,阳性5份,阳性率为3.68%,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场种猪场血样76份,38份血清  相似文献   
22.
旋毛虫生活史的研究经历了很长时间,取得了很大进展。其生活史包括肠、移行和肌肉三个发育阶段。肠阶段从一期幼虫的感染到成虫产幼虫。移行阶段是整个生活史研究的重点,其研究过程经历了许多曲折,主要有四种观点。现已证实了新生幼虫移行多途径的存在和其主要途径。肌肉阶段从幼虫侵入肌细胞到形成肌肉包囊,其中包囊形成的过程有些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陕西杨凌某奶山羊场山羊球虫的感染状况,采用粪便漂浮法、斯陶尔法和卵囊培养法等对山羊的球虫感染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各虫种进行鉴定。结果检获12种艾美耳球虫(Eimeria),即艾丽艾美耳球虫(E.alijevi)、小型艾美耳球虫(E.parva)、浮氏艾美耳球虫(E.faurei)、阿氏艾美耳球虫(E.arloingi)、颗粒艾美耳球虫(E.granulosa)、山羊艾美耳球虫(E.caprina)、羊艾美耳球虫(E.caprovina)、槌状艾美耳球虫(E.crandallis)、克氏艾美耳球虫(E.christenseni)、阿普艾美耳球虫(E.apsheronica)、阿撒他艾美耳球虫(E.ahsata)和错乱艾美耳球虫(E.intricata)。山羊球虫平均感染率为95.2%(40/42),羔羊感染率为100%。平均感染强度(每克粪便卵囊数)为1 086OPG,多数羊为2种~6种卵囊混合感染。优势种为阿氏艾美耳球虫(E.arloingi)、小型艾美耳球虫(E.parva)、艾丽艾美耳球虫(E.alijevi)、山羊艾美耳球虫(E.caprina)、阿撒他艾美耳球虫(E.ahsata)和错乱艾美耳球虫(E.intricata)。  相似文献   
24.
为了深入研究斯氏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通过给幼兔人工感染不同数量的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对其发病后的急性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观察与分析。将幼兔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除空白对照组外,3个试验组家兔分别经口感染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2×105个/只、1×105个/只、0.5×105个/只。结果表明,在感染后第8天,3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家兔的每克粪便卵囊数(OPG)分别为2.19×107、2×107、1×107和0,相对增重率分别为38.9%、58.0%、73.3%和100%。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对幼兔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5.
为了对陕西省羊血液样品中的泰勒虫(Theileria sp.)进行种类鉴定和遗传学分析,本试验利用形态学方法对采集的血液样品通过涂片和姬姆萨染色后进行显微镜观察,发现红细胞内存在大小1.0~1.5μm、原生质呈淡蓝色、染色质呈红色并处于红细胞内侧边缘的多形性虫体。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梨形虫主要表面蛋白(major piroplasm surface protein,MPSP)基因进行PCR扩增、序列分析以及进化树构建,发现有2份DNA样品(TL001和TL002)扩增出大小约800bp的目的条带。序列比对和种系发育树表明,分离到的2个虫株与GenBank中Theileria luwenshuni(GQ281044)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00%和99%,且位于同一进化支,提示本试验所分离到羊血液原虫为吕氏泰勒虫(T.luwenshuni),同时也为该地区羊泰勒虫病的防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以质量分数1‰和0.5‰的比例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低聚糖,观察其对AA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活率、增重和每羽鸡的平均盈利等方面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7.
采用球虫早熟系虫株选育的方法,反复收集感染后最先排出的卵囊,选育出杨凌地区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并对早熟株的潜伏期、致病性及繁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18代选育的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杨凌早熟株的潜伏期比母株缩短了24h;早熟株卵囊的形态与母株相似,但没有母株卵囊的大;早熟株的繁殖能力低于母株,每羽鸡所排卵囊总量与剂量呈正相关,而每个卵囊的繁殖能力与剂量呈负相关;早熟株的致病性低于母株。  相似文献   
28.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者于1996年对秦岭山区的洋县华阳林场死亡不久的2只大熊猫进行了寄生虫学研究.共找到3种寄生虫:鹿槽盘吸虫(Ogmocotyle sikae)、西氏蛔虫(Ascris schroederi)和大熊猫血蜱新种(Haemaphysalis ailuropoda sp.nov).2只大熊猫均感染有西氏蛔虫,其中一只的感染强度为161条.鹿槽盘吸虫和大熊猫血蜱只在一只大熊猫肠道和皮毛上发现.大熊猫血蜱(H.ailuropoda sp.nov)形态特征体呈黄褐色,无眼.假头基矩形,基突强大,末端稍尖.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传统玻片标本制作方法的比较,研究牛、羊消化道线虫虫卵永久性玻片标本制作的最佳方法。采用琼脂糖粉分别配制10和15g/L的水溶液作为介质。载玻片上加入少许玻璃碎渣,用毛细吸管吸取一小滴虫卵液(约10个虫卵)于玻璃渣上,再吸取一滴介质于虫卵上,盖上小盖玻片(10mm×10mm),待介质凝固后,滴树胶并加盖玻片(18mm×18mm)。制作的玻片中虫卵经长时间保存后,能保持原来的形态及色泽,清晰可见,易于辨认。琼脂糖为介质的水溶性虫卵玻片的制作解决了传统方法制作玻片标本易出现气泡、空隙、发霉及虫卵变形等的问题,是虫卵玻片标本理想的制作方法,可供临床和教学实习使用。  相似文献   
30.
对临床乳房炎(57株)和原料乳(4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用PCR方法检测mecA基因、PVL基因、ETs基因、SEs基因和TSST-1基因;采用CLSI指导说明执行琼脂稀释法药敏性试验。结果显示原料乳菌株中,84.09%携带有毒素基因,其中PVL的检出率为84.09%,肠毒素的检出率为52.27%,主要流行的肠毒素基因为sea(56.82%),均未检测到携带mecA、ETs、TSST-1、sei和sej基因的菌株;同时得到10种毒素基因型,其主要流行的毒素基因型为PVL+sea(29.55%)和PVL(27.27%)。临床菌株中,78.95%携带有毒素基因,其中PVL的检出率为28.07%,肠毒素的检出率为77.19%,主要流行的肠毒素基因为sea(47.37%),没有检测到携带ETs、TSST-1和seh基因菌株;同时得到25种毒素基因型,其主要流行的毒素基因型为sea(19.30%),其次是seb(7.02%),sea+sed+sej(3.51%)和PVL+sea+seb+sec+seg+sei(3.51%)。6株(10.53%)携带有mecA基因菌株均含有较多毒素基因。原料乳分离株对甲氧苄啶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和86.36%,其次对氯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哌酮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36%、4.55%、2.27%、2.27%和6.82%,所有原料乳菌株均对环丙沙星敏感,同时得到8种耐药谱,多重耐药率达22%;临床乳房炎菌株对红霉素和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和71.93%,其次对氯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28.07%、26.07%、24.56%、19.30%和7.02%,临床乳房炎菌株对头孢哌酮和四环素的敏感率为100%,同时得到13种耐药谱,多重耐药率达77.19%。所有原料乳和临床乳房炎菌株均对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临床乳房炎菌株携带的毒素基因和多重耐药率比原料奶菌株高,同时在临床乳房炎乳中检测到MRSA菌株,提示我们应加强乳及其乳制品的管理,并对奶牛乳房炎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