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工序质量评价在滚筒烘丝工序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工序质量评价的方法,对滚筒烘丝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参数优化后卷烟产品的香气更为丰满、透发性好,香气质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烟气更为细腻,杂气和刺激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整体感官质量得到提高,明显的改善了产品的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32.
试验旨在研究胰岛素联合利奈唑胺是否同时具有降糖、抗菌以及抑制α-溶血素活性,从而抑制糖尿病细菌性肺炎。本研究通过体外试验探讨了联合用药对高糖和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共同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检测D600 nm值绘制生长曲线来考察胰岛素、利奈唑胺单独或联合胰岛素的抗菌活性;通过溶血试验考察药物组合对α-溶血素活性的抑制效果;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判定药物组合的体外安全性;借助Western blotting药物组合对炎症通路蛋白的作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胰岛素组未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8325-4株和DU1090株的MIC值,利奈唑胺和胰岛素+利奈唑胺药物组合对这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0.5 μg/mL;由生长曲线结果可知,胰岛素不抑制正常组和高糖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但是在利奈唑胺组和胰岛素+利奈唑胺药物组合组,0.25~4 μg/mL利奈唑胺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溶血试验结果显示,正常组和高糖组胰岛素均不抑制α-溶血素活性,0.25~4 μg/mL利奈唑胺均可抑制α-溶血素活性;细胞毒性试验显示,正常组和高糖组,细胞存活率均大于88.038%,50 nmol/L胰岛素、0.25 μg/mL利奈唑胺、50 nmol/L胰岛素+0.25 μg/mL利奈唑胺药物组合可提高高糖诱导的MH-S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50 nmol/L胰岛素单独使用对高糖和α-溶血素共同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细胞)中TLR2、MAPKs及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没有抑制作用,而50 nmol/L胰岛素联合0.25 μg/mL利奈唑胺可降低高糖和α-溶血素共同诱导MH-S细胞中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其抑制作用比单独使用利奈唑胺时显著。综上所述,胰岛素联合利奈唑胺可通过降糖、抗菌和抑制α-溶血素活性的方式抑制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3.
为了研究虫草素是否具有预防肥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试验利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型高脂血症大鼠动物模型,并给予高、中、低不同剂量(50、25、12.5mg/(kg·d))的虫草素,连续灌胃35d后观察大鼠体重、脂肪系数、血脂水平的变化;体外培养大鼠脑垂体瘤细胞(GH3),通过CCK8、Western blotting、ELISA等方法检测虫草素对GH3细胞的增殖毒性,以及腺苷受体A1(ADORA_1)的表达和对泌乳素分泌量的影响。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脂肪系数和血脂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除外)均极显著升高(P0.01);虫草素高、中、低各剂量组均能极显著或显著降低大鼠体重、脂肪系数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P0.01;P0.05),但HDL水平仅在虫草素高剂量组中显著升高(P0.05),而虫草素中、低剂量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体外试验结果显示,虫草素浓度低于25μg/mL时对GH3细胞增殖无影响;虫草素能够诱导GH3细胞ADORA_1表达升高;虫草素和ADORA_1激动剂(R-PIA)单独作用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泌乳素的分泌量(P0.05;P0.01),虫草素与ADORA_1抑制剂(DPCPX)联合作用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虫草素对泌乳素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虫草素具有预防肥胖和降血脂的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ADORA_1表达抑制泌乳素的分泌,该研究结果将为虫草素作为一种潜在的减肥降脂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4.
快速降氧在片烟原料杀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博  于录 《现代农业科技》2012,(22):122+140
利用气调贮存的快速降氧对片烟原料中的烟草甲虫进行杀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快速降氧可以有效地对片烟原料中的烟草甲虫和虫卵进行杀灭,防止烟叶霉变,对烟叶色泽和内在质量基本无影响;从反应速度、结露现象、气调剂用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等诸多因素考虑,找出经济平衡点,即在7 d之内将氧气浓度降到0.5%以下,夏季密封35 d,冬季40 d。  相似文献   
35.
为了研究柴胡皂甙D能否诱导HeLa细胞发生自噬,并初步探讨其机制,试验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免疫印记等技术评价经柴胡皂甙D处理后的HeLa细胞的自噬水平。结果表明:经柴胡皂甙D处理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GFP-LC3斑点显著增加;柴胡皂甙D能显著增加LC3-Ⅱ的表达;但自噬关键蛋白mTOR没有变化。说明柴胡皂甙D能诱导HeLa细胞发生自噬,并通过非mTOR依赖途径。  相似文献   
36.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重要的致病菌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不断发生变化 ,并呈上升趋势 ,它可以同时对多种抗菌药耐药 ,使治疗由它引起的感染及控制其传播与流行十分困难[1 ] 。近年来 ,通过化学结构的改造 ,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 ,抗菌作用强 ,不良反应少等优点[2 ] 。但是 ,临床应用发现 ,有一些药物与氟喹诺酮同时使用会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性 ,水杨酸及相关化合物就有这个特点[3] 。笔者就是以水杨酸钠和乙酸钠分别与 4种氟喹诺酮…  相似文献   
37.
以旋毛虫新生幼虫期(NBL)脱氧核糖核酸酶-Ⅱ(DNaseⅡ)基因家族中全长序列T31D4为研究对象,对其融合蛋白的核酸酶活性进行鉴定并摸索最佳酶切条件;通过序列分析预测其关键活性氨基酸位点,同时利用基因点突变技术对所预测的位点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旋毛虫的DNaseⅡ具有核酸酶酶切活性,最佳酶切pH为5.0,同时发现其在中性(pH 7.0)及偏碱性(pH 8.0)下仍具有活性。利用Maga2软件对包括旋毛虫在内的以及业已发现的来自38个物种的DNaseⅡ的94个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一个所有物种DNaseⅡ均高度保守的组氨酸位点,该结果与目前国际上所预测的DNaseⅡ关键活性氨基酸位点不同,目前国际上所预测的组氨酸位点在旋毛虫的DNaseⅡ序列中并非组氨酸(H),而是丝氨酸(S)或赖氨酸(K);通过点突变技术进一步验证这个组氨酸位点才是所有物种DNaseⅡ真正的活性氨基酸位点。同时推测旋毛虫的DNaseⅡ可能为一种新类型的DNaseⅡ。  相似文献   
38.
构建结核分枝杆菌7种蛋白的表达载体,通过原核表达得到5种休眠复苏因子蛋白,分别为(RpfA、RpfB、RpfC、RpfD、RpfE)及2种潜伏相关抗原蛋白(Rv3407和Rv0569)。首先以结核菌H37Rv全基因组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结核分枝杆菌的5种休眠复苏因子蛋白和2种潜伏相关抗原蛋白目的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PCR和酶切鉴定准确后测序,将测序准确的目的片段分别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pET-22b,经PCR和酶切鉴定准确后,转化入大肠杆菌DE3表达菌原核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证实成功表达出7种目的蛋白,其中蛋白RpfA、RpfB、RpfC、RpfD、RpfE为包涵体,蛋白Rv3407和Rv0569为可溶性蛋白。这7种检测相关因子蛋白的成功表达和鉴定为潜伏结核病新型检测方法建立奠定了基础,也将为进一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休眠复苏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骆驼蓬灵和洗必泰(CHG)单独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浮菌和生物膜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棋盘稀释法测定两种药物联合时的协同效果;以及激光共聚焦采集图片检测部分联合的效果。结果表明,骆驼蓬灵和CHG联合具有协同抗菌效果。在悬浮菌试验中,9株显示抗浮游菌协同活性,在生物膜试验中,11株显示协同抗生物膜活性。其余菌株显示相加活性,本试验中无颉颃作用。初步探索了体外试验协同作用的原因,为克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外输泵介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的确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金葡球菌标准菌株(ATCC25923)和3株临床分离金葡球菌进行环丙沙星(CPLX)耐药性诱导,并通过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各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利用改良间一氯苯腙羰基氰化物(CCCP)结合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了耐药性诱导菌株及其母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取情况。CCCP的作用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各菌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入量,确证了金葡球菌中外输泵介导对环丙沙星耐药性的存在。达到稳态浓度后,耐药性较强的菌株对环丙沙星摄入量低于耐药性较弱或标准菌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