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7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试验旨在探究生地黄与马兜铃配伍对鸡肝脏和肾脏的影响,为中药配伍解毒提供现代理论依据。将80只雄性雏鸡随机分为10组,分别为对照组,马兜铃高、中、低剂量组,生地黄高、中、低剂量组,马兜铃与生地黄配伍高、中、低剂量组。各组中药经过煎煮、过滤、离心去除杂质,制成煎液。每日灌服给药,连续28 d。采用试剂盒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肝脏和肾脏功能指标;利用试剂盒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采集肝脏和肾脏并制备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与单用马兜铃组相比,马兜铃与生地黄配伍后机体的AST、ALT、Cr和BUN含量显著降低(P<0.05),马兜铃与生地黄配伍后能明显提高机体的T-AOC、SOD和GSH-Px含量;单用马兜铃能引起机体氧化损伤,导致MDA含量显著升高,生地黄与马兜铃配伍后能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减缓马兜铃对机体的氧化损伤;病理结果表明,生地黄与马兜铃配伍后能显著降低马兜铃煎煮液对肝脏和肾脏造成的病理性损伤。综上,与单用马兜铃相比,马兜铃与生地黄配伍联用对鸡肝脏和肾脏造成的损伤有缓解作用,可提高马兜铃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2.
早孕因子(early pregnancy factor, EPF)于1974年首次被澳大利亚学者Morton[1]等人发现的.EPF在动物受精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即可检出,并在胎儿死亡或排出后很短时间即消失,以此对孕畜进行是否已受孕的超早期诊断,减少空怀率等,亦可作为监测胎儿发育情况的一个有效指标;同时还可用于胚胎移植过程中活胚胎的选择及判定移植是否成功.  相似文献   
23.
母犬产后缺钙症是宠物门诊经常遇到的疾病之一,现把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 2007年11月25日上午,接诊了一只体重5千克、年龄1岁的雌性京巴犬。主诉该犬产了4只小犬,6天后突然喘的厉害,而且抽搐,口吐白沫,急送诊。另外,主人说患犬平时多吃肉类。  相似文献   
24.
浅谈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饲料添加剂工业的迅猛发展,化学药品添加剂所带来的危害已成为共识,如药物残留、抗药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使人们在选择添加剂时不得不慎重地考虑。如今,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正以它独特的作用、良好的效果、无残留、无抗药性及无污染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中草药具有抗病保健、抗毒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生产性能、调整胃肠机能、无残留等特点。因此,根据中兽医“扶正祛邪”的原理,配制而成的中草药添加剂促进畜禽生长、增强机体抗病力、提高生产性能、提高畜产品品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能更好地满足人类健康对绿色食品的要求。1…  相似文献   
25.
犬子宫蓄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子宫蓄脓(Canine Pypmetra)指犬子宫腔内积聚大量脓液,并伴有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和细菌感染.根据子宫颈的开放与否可分为开放型子宫蓄脓症与闭合型子宫蓄脓症.现将犬子宫蓄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林蛙红腿病病原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蛙红腿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 ,主要危害体质瘦弱的幼蛙及成蛙。每年 5~ 9月为发病高峰。本病传染非常快 ,死亡率高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林蛙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发病较多严重影响林蛙养殖业的发展。本试验对引起林蛙红腿病的病原体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防治林蛙红腿病提供理论依据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病料 (来自龙井市某林蛙养殖场的发病林蛙 ) ,培养基 (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RM琼脂培养基等 ,自制 ) ,生化试剂 (上海医学化验所产品 ) ,药敏试纸 (上海医学化验所产品 ,木醋液 (M…  相似文献   
27.
1 发病原因 由于犬的空肠和回肠交接处界限明显,且空肠管腔比回肠管腔粗大,发生套叠时常常是回肠进入空肠.因此,此部位是犬肠叠的常发部位。 急性肠卡他、肠炎,肠道内寄主虫、异物,以及暴饮冷水、冷食或突然受凉等因素。  相似文献   
28.
种公牛腐蹄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各繁改站均有种公牛腐蹄病的发生 ,腐蹄病往往是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 ,给采精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尽管各站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 ,但还是没能得到有效控制。结合近几年在这方面的工作 ,现总结如下 ,供同行参考。1 发病原因1.1 卫生管理不良。大多数牛舍粪便不能及时排除 ,趾间、蹄底长期受粪尿的侵蚀 ,使趾间皮肤变软 ,皮肤免疫力下降 ,粪中坏死杆菌活动加强 ,导致趾间皮肤溃烂。1.2 运动不足。种公牛每天的活动基本上是两点一线 ,即牛舍和运动场之间。尽管很多繁改站采取多种措施 ,加强牛的运动 ,但由于种公牛体形高大 ,…  相似文献   
29.
“白鼻子”病貉患有低色素小细胞贫血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貉"白鼻子"病的发病原因,对患"白鼻子"病的貉和正常貉进行了血常规检查,用Mann-whinney法进行了组间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与正常貉相比,"白鼻子"病患貉淋巴细胞百分比(P=0.04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31)降低(或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淋巴细胞计数(P=0.004)、中间细胞计数(P=0.004)、中间细胞百分比(P=0.004)、红细胞计数(P=0.000)、红细胞压积(P=0.000)、平均红细胞体积(P=0.001)、血红蛋白含量(P=0.00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0.001)降低(或减少)且差异极显著(P0.01),白细胞计数(P=0.130)、中性粒细胞计数(P=0.47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P=0.91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P=0.831)、血小板计数(P=0.915)、血小板压积(P=0.852)、平均血小板体积(P=0.202)、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0.749)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对"白鼻子"病患貉血色指数、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分析,确定"白鼻子"病貉患有低色素小细胞贫血。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讨复方伊维菌素乳液在动物体内的药物代谢,为兽医临床提供用药参考。试验选取7只山羊,每只山羊按0.1 mL/kg (伊维菌素0.2 mg/kg, 阿苯达唑10 mg/kg)剂量口服,给药后0.5、1、2、3、4、6、8、12、16、24、36、48、60 h颈静脉采血5 mL,分离血清,-20 ℃保存,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样品血药浓度。试验结果表明,①伊维菌素在山羊体内的代谢情况为:0.5 h,0.112151 μg/mL; 第1次达峰时间为4 h, 0.302702 μg/mL;第2次达峰时间为16 h,0.258284 μg/mL;60 h,0.011118 μg/mL。②阿苯达唑在山羊体内的代谢情况为:0.5 h, 0.049285 μg/mL;第1次达峰时间为8 h,4.95283 μg/mL ;第2次达峰时间为16 h,5.694551 μg/mL;60 h,0.06434 μg/mL。复方伊维菌素中的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在山羊体内代谢时间短,第60小时已达到很低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