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7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牛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病原体存在于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中,寄生于动物的口腔和上呼吸道中.  相似文献   
42.
乌连颗粒剂对细菌性犊牛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细菌性犊牛腹泻的临床诊断标准,选取典型阳性病例1 18头,用于观察乌连颗粒剂对犊牛腹泻的疗效作用。结果表明,乌连颗粒剂高剂量组(75g/kg体重)、中剂量组(50g/kg体重)、低剂量组(25g/kg体重)及环丙沙星注射液对照组(1mL/kg体重)对细菌性犊牛腹泻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30%、82.12%、73.68%、88.89%,与阳性对照组(不给药)均差异极显著(P〈0.01);治愈率分别为88.46%、75.00%、63.15%、81.48%。说明乌连颗粒剂对细菌性犊牛腹泻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3.
β-甘露聚糖酶对雏鸡生长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β-甘露聚糖酶对雏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00只1日龄雏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组,每组50只.试验组饲喂添加β-甘露聚糖酶的全价饲料,对照组饲喂相同全价饲料,试验周期为42 d.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1~14日龄和15~28日龄平均日增重均差异显著(P<0.05),29~42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3个时间段内的料重比,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在血液生化指标中,只有白蛋白在5个时间点上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生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本试验证明β-甘露聚糖酶可以提高雏鸡的生长性能和血清中白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44.
研究党参提取物对雪旺细胞增殖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中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将大鼠雪旺细胞株进行传代培养,通过MTT法筛选出党参提取物干预大鼠雪旺细胞生长的安全浓度。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将雪旺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在药物组细胞培养板上加入不同浓度的党参提取物进行培养,分别在12、24、48、72和96 h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DNA含量百分率;用ELISA试剂盒检测雪旺细胞分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党参提取物干预大鼠雪旺细胞生长的安全浓度范围为250~4 000 mg/L;当党参提取物浓度为1 000 mg/L和2 000 mg/L时,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作用显著。结合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1 000 mg/L的党参提取物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的作用极为显著。提示党参提取物在适当范围内可促进雪旺细胞增殖,以1 000 mg/L的效果最佳,并可上调雪旺细胞NCAM与PC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5.
通过复方中药对创伤愈合的作用效果研究,初步筛选出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方剂。试验选取蒲公英、金银花、丹参等12种中草药,依据清热解毒、活血止血等组方原则组成甲、乙、丙3个复方,并制成膏剂。以小白鼠背部皮肤创伤为动物模型,以伤口愈合面积、愈合率、愈合时间、病理变化作为疗效指标,与莫匹罗星软膏(对照组)对照,观察各复方对创伤愈合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实验组与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比较,各复方中药能明显提高小白鼠的伤口愈合率(P〈0.05),复方中药乙组与对照组比较,伤口愈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显著高于复方中药甲、丙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能促进表皮生成,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加速胶原纤维增生和促进瘢痕形成,但复方乙组愈合效果最佳。提示复方乙组与西药疗效近似,其次是丙组,甲组效果最差;筛选出的复方中药乙能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加速胶原纤维增生,防止伤口感染,在创伤愈合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中药对雏鸡冷应激的缓解作用。方法:观察不同分组条件下(常温对照组、冷应激组及冷应激中药组)雏鸡的应答反应,并检测其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试验分别至21 d、28 d和35 d时,冷应激中药组雏鸡体质量极显著(P0.01)高于常温对照组,而常温对照组极显著(P0.01)高于冷应激组;冷应激组雏鸡总抗氧化能力极显著(P0.01)低于常温对照组;试验至35 d时,冷应激组雏鸡尿酸含量与其余两组相比极显著(P0.01)提高。结论:中药干预能提高冷应激雏鸡的免疫水平和抗氧化能力,对冷应激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47.
试验旨在研究抗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复方诃子口服液的药理作用,采用中和毒素试验、抗渗出试验、解热试验、镇痛试验、肠蠕动试验及免疫调节试验的方法,验证复方诃子口服液的药理作用。结果显示,抗毒素中和试验中,复方诃子口服液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抗渗出试验中,各药物组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伊文思蓝的渗出,阿司匹林组及复方诃子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的抑制率分别为58.1%、42.8%、31.6%和14.9%,其中复方诃子口服液低剂量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与空白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复方诃子口服液各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相比,高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中、低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解热试验中,复方诃子口服液高剂量组给药后1h快速抑制体温升高,中剂量组给药后2h抑制体温升高;给药后3h,与模型组相比,复方诃子口服液高、中剂量组体温均明显降低,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不明显。镇痛试验中,与空白组相比,阿司匹林组、复方诃子口服液高、中剂量组镇痛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扭体抑制率分别为64.55%、52.73%和32.73%,疼痛潜伏期分别为9.59、6.33和5.74min;而复方诃子口服液低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肠蠕动试验中,与空白组相比,硫酸阿托品组及复方诃子口服液高剂量组对肠蠕动抑制作用差异极显著(P<0.01),推进率分别为44.18%和52.55%,复方诃子口服液中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低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调节试验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白细胞数、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第14天复方诃子口服液组白细胞数、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复方诃子口服液对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具有抑制肠蠕动、解热、抗疼痛和组织液渗出、中和肠毒素及增强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板蓝根经超微粉碎后对大鼠免疫功能调节的作用影响,利用环磷酰胺构建大鼠免疫低下模型,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普通粉组、超微粉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40 mg/kg环磷酰胺腹腔注射5 d制造免疫抑制大鼠模型,第6天开始给药,除空白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外,其他组给药5 g/kg。第7、14天采集血样及大鼠肝脏、脾脏、胸腺组织,测定免疫器官指数、白细胞数量、C3b受体花环形成率(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形成率(ICR)、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等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 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NF-ɑ和I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白细胞数量、体重、胸腺和脾脏免疫器官指数较空白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第14天时,超微粉组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达到54.75%,吞噬指数为0.58;C3b-R为9.44%,显著高于普通粉组(8.97%)(P0.05),超微粉组ICR为6.09%,低于普通粉组(6.33%)(P0.05)。与普通粉组相比,第14天板蓝根超微粉组肝脏中TNF-α、IL-2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提高。综上所述,板蓝根超微粉和普通粉均可显著增强大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但超微粉效果优于普通粉。  相似文献   
49.
【目的】筛选腹泻仔猪中携毒力基因且多重耐药的大肠杆菌菌株,评估中药水提物对该菌株的抑菌活性,并探索中药抑菌机制。【方法】通过PCR方法与Kirby-Bauer(K-B)药敏纸片法评估临床大肠杆菌菌株的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和耐药性;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估中药水提物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菌株的抑菌活性,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通过电导率仪以及相关试剂盒检测评估石榴皮水提物对多重耐药菌株作用不同时间后菌液电导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含量及菌体内ATP含量的变化;通过SDS-PAGE和蛋白含量检测评估菌体内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大肠杆菌形态变化。【结果】PCR检测14株临床大肠杆菌中肠毒素基因携带率达到78.57%,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菌株至少对2种抗生素耐药,均属于多重耐药菌株。中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黄连、黄芩、石榴皮水提物对多重耐药菌株抑菌活性较好,其中石榴皮水提...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新方法,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及耐药菌株的产生,试验选取黄连、乌梅、白术等中药制成黄连组方口服液,检测其对大肠杆菌O_(78)的抑制作用与临床疗效。体外试验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检测口服液抑菌效果;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口服液对细菌死亡率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口服液对菌体形态与结构的影响;临床试验检测口服液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口服液对大肠杆菌的MIC为62.5mg/mL,MBC为250mg/mL;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口服液组大肠杆菌的死亡率为74.1%,空白对照组大肠杆菌死亡率为37.2%;扫描电镜下可见口服液处理组的菌体溢缩、断裂,形成许多残体;透射电镜下可见菌体变形,质壁分离现象。临床疗效显示,黄连组方治愈率为86.67%,而西药组治愈率为63.33%;空白对照组和西药组脾脏指数与模型组差异极显著(P0.01),空白对照组、西药组、黄连组方高剂量组的法氏囊指数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的胸腺指数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连组方可使菌体发生变形、溢缩断裂、质壁分离等变化达到杀菌效果,并可通过提高动物体免疫力来防治雏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