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49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35篇
  44篇
综合类   255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78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酯酶同工酶染色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鱼的酯酶同工酶,对已有染色程序进行改良,用KMnO4取代传统的坚牢蓝RR盐,溶于Tris-Gly(pH值8.3)中,达到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2.
在精准农业的实施过程中,研究如何用较少的样本来反映田间信息的空间变异规律,再用科学的插值方法进行插值和预估是精准农业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以东北典型黑土区——吉林省榆树市为研究区域,在榆树市弓棚镇13号村内选择相对平整的地块进行土壤采样并测试其土壤养分。在对原始采样格网点按一定的样点间隔和布局进行抽取的基础上,利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分别进行空间插值,比较不同采样尺度(40m×40m,56m×56m,80m×80m,113m×113m,160m×160m五个尺度)对空间插值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采样尺度的增大,碱解氮的空间结构系数C/(C0+C)有减小的趋势,表明采样间距以内的不可估计误差逐渐增大,其空间结构的表现能力在逐渐减弱;(2)Kriging插值精度总体优于BP神经网络,随着采样尺度的增加,两种模型的模拟精度都有所下降,BP神经网路的插值精度和Kriging模型的插值精度的差距逐渐减小;(3)两种模型在113m×113m尺度上插值精度都发生了突变,如考虑碱解氮的空间变异规律和经济因素,碱解氮的最佳采样尺度应在80~113m。  相似文献   
93.
对河北省木兰围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深度和林分类型均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基本表现为: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养分质量分数降低,土壤密度增大,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土壤齐分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表明针阔混交林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转...  相似文献   
94.
利用小波变换分析对生长季日照时数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突变特征进行了探讨。小波变换分析即可以分析生长季日照时数时间序列在时间域上频率特征,同时能够清晰地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强弱变化和分布情况以及日照长短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并且还能分析出生长季日照时数主要周期。以黑龙江省西部甘南县生长季(5~9月)日照时数为例,通过分析表明:生长季日照时数年际及年代际时间尺度在时域中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局部化特征;同时分析出生长季日照时数具有8年和22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95.
研究土壤水分对自行研制的包膜尿素(BG、BF)氮素溶出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恒温土壤培养方式,探讨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10%、40%、80%和100%条件下包膜尿素氮素溶出特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40%以下时,BG和BF在各培养时期内的氮素溶出率都比较低,在培养第42天氮素溶出率仅为66.3%和68.4%,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时,溶出率均达到了80%以上;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40%、80%和100%条件下,氮素溶出50%所需要的天数,BG型包膜尿素比BF型延长了4.6d 、0.2d和0.9d;氮素溶出特性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N1=N0[1-exp(-kt)]描述,k为氮素溶出速率常数,包膜尿素BG的k值小于BF.土壤水分对包膜尿素氮素溶出率影响较大,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氮素溶出率增大;硅藻土作为包膜材料对养分的缓释效果要好于沸石粉.  相似文献   
96.
利用MRS选择培养基筛选开菲尔粒中具有抑菌作用的乳酸菌。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结合对理化抗性特征的鉴定、抗菌谱测定、菌落形态与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结合伯杰氏手册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生理生化反应为乳酸菌,菌落形态与特征为球菌,对多数的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该菌株为乳酸乳球菌二乙酰乳酸亚种。鉴定分离为产球菌样细菌...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玉米密植栽培技术、机械深松少耕技术、机械深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等进行综合组装集成,在黑龙江省双城市3个试验点,推广示范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2010年核心示范面积6hm2,示范面积60hm2,辐射带动6 000hm2,产量较农户模式增产2 926kg·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共节本增效0.27亿元。  相似文献   
98.
不同磷水平下大豆植株磷素积累与转运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绥农14为试验材料,土壤设置5个磷素处理水平,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磷素积累分配与转运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苗期(V3)大豆叶、茎、根的磷素积累均随土壤磷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而到鼓粒盛期(R6),26.62mg/kg土壤磷素水平更有利于荚果磷素的积累;到成熟期(R8),大豆荚果磷素积累量远大于大豆植株其他器官,16.68mg/kg土壤磷水平下更有利于子粒中磷素的积累。营养生长阶段(V3~R1),随土壤磷水平升高,磷素积累量和积累率随之升高,但当土壤磷水平为31.37mg/kg时,磷素积累量和积累率又有所降低;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R1~R5),积累率以低磷5.68mg/kg所占比重大,45%磷素在此区段积累;生殖生长阶段(R5~R8),除低磷5.68mg/kg水平积累量和积累率极低外,其他处理约有三分之一的磷积累。大豆荚果中的磷素来自营养器官的转移比例:叶>茎>根>叶柄;荚果中的磷素30%以上来自营养器官的转入,其中低磷5.68mg/kg水平转移率最高,达59.65%,随土壤磷水平的增高,其转移率呈波动变化,变幅在29.08%~41.95%之间。  相似文献   
99.
通过酶活性测定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研究经病原菌诱导后黄瓜叶片中脂氧合酶(LOX)活性与茉莉酸(JA)积累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黄瓜经褐斑菌诱导后,叶片中茉莉酸(JA)大量积累,同时脂氧合酶(LOX)活性上升,接种叶片的上位叶中LOX活性和JA含量于诱导接种褐斑菌12h后开始升高,并于诱导接种24h后达到峰值,接种叶片的下位叶中LOX活性和JA含量在诱导接种12h后变化不大,但在24h后显著升高,并于48h达到峰值,此后逐渐平稳下降。相关分析表明,LOX与JA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92。同时通过喷施脂氧合酶抑制剂(NDGA)和添加茉莉酸的试验证实LOX是JA合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00.
以5种黄瓜主要病原菌作为诱导抗病因子,研究其对黄瓜主要病害的作用,结果发现黄瓜经病原菌诱导后,可以产生对诱导病原菌及其它病原菌引起病害的交互保护作用,并且诱导的交互保护作用与诱导浓度、诱导间隔期、不同品种存在相关性.诱导效果不随诱导接种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黑星病菌对霜霉病菌的诱导作用中,以浓度为1×102个/ml的黑星病菌孢子悬浮液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间隔期为48h黄瓜黑星病菌对霜霉病的交互保护作用最明显,抗性品种的交互保护作用明显好于感病品种;炭疽病菌可诱导黄瓜有效抑制褐斑病的发生,但挑战接种褐斑病菌后,却促进了炭疽病的发生.诱导接种炭疽病菌后再挑战接种褐斑病菌12d,对褐斑病的防效为92.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