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0篇
  28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27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黎豆是一种近似野生的古老植物,目前几乎无人栽培,但在贫瘠的荒地里仍可见到它的踪迹。黎豆是优良的绿肥作物,种子可以食用,茎叶可作牧草,繁茂时节覆盖地表能抑制杂草,抗病虫害能力强且有防除线虫的功能,与禾本科作物共生性强,可以混栽。因此,黎豆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多用途作物。 1 抑制杂草、病虫害,防除线虫 1.1 抑制杂草黎豆的抑制杂草功能早已被人们知晓并利用,巴西就有用栽培黎豆防治莎草、白茅等杂草的做法。其防除杂草的主要原因有二:①茎叶生长快,能迅速覆盖地面,遮住地面阳光;②茎叶体内含有的特殊氨基酸二羟基苯基丙氨酸 (又称多巴 )。在黎豆的茎叶体中多巴含量约占 1%,这种物质能抑制阔叶杂草生长,但对玉米等禾本科植物无影响。  相似文献   
482.
在山东济南董家镇温室内发现疑似感染甜瓜黄斑病毒(Melon yellow spot virus,MYSV)的黄瓜植株,通过RT-PCR检测,获得大约500bp的特异性片段。经测序确认,该病毒为MYSV;对发病植株温室内采集的棕榈蓟马进行RT-PCR检测,发现33.3%的棕榈蓟马体内携带MYSV。室内试验中,MYSV感病株率随着带毒棕榈蓟马数量和取食时间增加而明显升高,表明棕榈蓟马能有效传播MYSV,其种群数量和取食时间对MYSV的传播具有显著的影响,生产中可通过防控棕榈蓟马预防MYSV的传播。  相似文献   
483.
旨在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敲除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eIF5A)的MARC-145多克隆细胞系,并验证该细胞系对PRRSV感染的影响。针对eIF5A基因构建并筛选成功获得重组慢病毒,用重组慢病毒感染MARC-145细胞,嘌呤霉素及有限稀释法进行筛选,获得敲除eIF5A的MARC-145多克隆细胞系。对构建细胞系进行活力检测,T7E1核酸内切酶、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验证eIF5A体外敲除效率,病毒增殖试验验证该细胞系对PRRSV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敲除eIF5A基因对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2)通过T7E1核酸内切酶、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表明eIF5A表达显著降低,并将此细胞系命名为MARC-145-△eIF5A细胞系;3)使用PRRSV HN07-1感染MARC-145-△eIF5A,体外试验证明敲除eIF5A对PRRSV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eIF5A基因敲除的MARC-145多克...  相似文献   
484.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能快速定量检测乳制品中牛乳铁蛋白(BLF)含量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以BLF为免疫原免疫BLAB/c小鼠,用间接ELISA筛选、鉴定获得单克隆抗体;继而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BLF的检测方法,并对研制的胶体金定量检测试剂卡进行重复性、线性、样本测试相关性和特异性评估。结果显示:本试验制得BLF单克隆抗体2株,效价均大于3.2×10~6;基于这2株单抗建立的BLF胶体金定量检测试剂卡的空白限为21.86μg/mL,变异系数(CV)<13%,线性测试其直线拟合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0.997 7,与液相色谱法检测样本结果的相关系数R=0.988 5,与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均无交叉反应。综上,本试验研制的BLF胶体金定量检测试剂卡可为乳制品中BLF含量的检测提供一种准确、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5.
番茄工厂化育苗具有机械化程度高、秧苗品质好、病虫害发生少、可周年生产等优点。本文针对兵团第十四师蔬菜种植户对春茬番茄冬季育苗技术的需求,从设施设备、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对沙漠专用型日光温室番茄工厂化育苗技术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出适合在和田地区推广的番茄冬季工厂化育苗技术,以期为该地区冬季培育优质番茄商品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86.
本试验以龙薯9号为材料,研究薯苗类型和种植密度对鲜食型甘薯生长发育及块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苗返苗早、生长快,块根形成时间早于苗床苗。栽后40 d,相同密度条件下,大田苗的单株基部分枝数、最长蔓长、单株叶片数均显著高于苗床苗;相同薯苗类型条件下,最低密度处理的最长蔓长和单株叶片数显著高于最高密度处理。收获时,与苗床苗相比,大田苗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单株薯重、单株结薯数和单株商品薯数均显著提高,商品薯数量占比、平均单薯重、平均单块商品薯重和平均单块商品薯直径显著降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单株薯重、单株商品薯块数、平均单薯重、平均单块商品薯重随密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487.
针对中亚复杂的跨界水问题,从地区和国家层面基于系统耦合视角开展水-能源-粮食-生态(WEFE)系统协调性研究。首先构建了WEFE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亚地区WEFE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近20 a中亚地区WEFE系统耦合度保持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但处于勉强协调;(2)各国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哈萨克斯坦耦合协调水平最优但处于初级协调,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为勉强协调,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为濒临失调;(3)对比多系统的发展水平发现,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粮食存在明显滞后,土库曼斯坦属于水资源滞后型,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属于能源滞后型,子系统间未能达到良好匹配,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协调发展。研究成果可为中亚地区的WEFE协同发展及国家间跨界河流开发合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88.
【目的】研究红枣生长模型模拟输入参数的敏感性和产量预测不确定性,为红枣生长模拟模型的本地化和区域化参数调整优化提供依据,以提高模型模拟预测精度和效率。【方法】以新疆昆玉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区,应用可扩展傅里叶振幅敏感分析法(EFAST)和蒙特卡罗法分析基于DNDC模型系统新构建的红枣生长模型的输入参数敏感特性和产量预测不确定性。【结果】作物参数中全株生物量中果实比例(Gfra)、最大作物产量(MaxY)、生长积温(TDD)和需水量(WaterR)等指标敏感度最高,土壤参数中田间持水率(FC)和孔隙度(Por)等指标敏感度最高,田间管理参数中灌溉量(IrrAm)、施肥量(FerAm)和有机肥施肥量(ManAm)等指标敏感度最高;随着参数的波动范围由±5%增大到±10%,红枣预测产量正态分布的相关一致性系数增大,模型的平稳性增加。【结论】调整参数优化模型,并对2015~2019年各年份进行产量模拟测试验证,预测产量结果相对误差控制在±8%以内(最小误差为-1.99%),调整红枣产量预测模型参数,提高了模型预测产量的精度,优化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489.
这件作品一眼望去很容易误认为是单干素材,但仔细观察,整体树形其实是由双干构成:粗干斜出,没有任何分枝,径直伸至树冠;而右边繁茂的枝条,甚至主干左下飘枝都是由紧挨着粗干的副干延伸而出。  相似文献   
490.
齐宁17号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渝紫薯7号为母本,经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鲜薯产量高、抗病性好、适应性广、食味优等特点,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在山东省区域试验中,齐宁17号熟食味黏、糯、香、甜,食味总评分75.0分,比对照品种济薯21高5分,综合评价口感好,食味优。适宜在山东省及周边甘薯产区作为春、夏薯种植。本文作者从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方面对甘薯新品种齐宁17号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