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地被菊(Dendranthema×grandiflorum Kitamura)‘紫勋章’品种为植物材料,对其在北京秋冬季自然降温过程中叶片、脚芽、根进行测定分析,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各生理指标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露地越冬过程中,地被菊的根系活力随温度缓慢下降;叶片、脚芽的相对含水量及根的含水量随温度降低而下降;叶片、脚芽的SOD、CAT酶活性总体呈升降趋势,POD则相反,而根的酶活性只在突然降温的短期内及1月份出现显著变化,总体受低温影响较小;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脚芽和根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总体呈升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地被菊的抗寒性与相对含水量、SOD、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根系活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付宇 《新农业》2012,(16):32
市场概述 10月,全国肉鸡收购均价呈直线上涨趋势,而辽宁地区肉鸡市场略有不同,呈先下降后上涨趋势.11月,全国及辽宁地区肉鸡雏市场均呈持续上涨趋势.  相似文献   
33.
随着汽车的普及,对汽车的需求也日益多功能化,在一些特殊的使用环境下,对水陆两栖汽车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智能无人驾驶的两栖车可以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可以有效的规避障碍物,代替有人驾驶车辆从事危险工作。文章从设计角度出发,研究了智能两栖车控制的核心部分——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3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钠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液离子浓度以及血常规、血气和胫骨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公雏27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分别饲喂氯满足需要但钠水平为0.075%(低钠组)、0.160%(中钠组)和0.245%(高钠组)的饲粮。试验期42 d,分为前期(1~14日龄)、中期(15~28日龄)和后期(29~42日龄) 3个阶段。结果显示:1)随着饲粮钠水平的升高,肉仔鸡14和28日龄平均体重显著增加(P0.05),低钠组肉仔鸡42日龄平均体重显著低于中钠组和高钠组(P0.05)。低钠组肉仔鸡前期、中期、后期和全期平均日增重均显著低于中钠组和高钠组(P0.05)。肉仔鸡前期平均日采食量随饲粮钠水平增加显著增加(P0.05),中期、后期和全期平均日采食量表现为低钠组显著低于中钠组和高钠组(P0.05)。肉仔鸡前期、中期和全期料重比表现为低钠组显著高于中钠组和高钠组(P0.05)。2)低钠组肉仔鸡28日龄血液钾离子浓度显著高于中钠组(P0.05),该组28日龄血液钠离子和氯离子浓度显著低于中钠组和高钠组(P 0. 05)。低钠组42日龄血液钠离子浓度显著低于中钠组和高钠组(P0.05)。3)饲粮钠水平对肉仔鸡28日龄血常规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高钠组42日龄血液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低钠组(P0.05),低钠组血液红细胞比容显著低于中钠组和高钠离组(P0.05)。4)饲粮钠水平对肉仔鸡血气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5)低钠组肉仔鸡42日龄胫骨重量和长度均显著低于中钠组和高钠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钠水平为0.075%时会降低肉仔鸡的采食量,对胫骨发育和生长不利;较高的饲粮钠水平(0.245%)可改善肉仔鸡的生长性能,且在前期(1~14日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5.
针对目前残膜捡拾机构性能不可靠,造成残膜收净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曲柄摇杆式残地膜捡拾机构,建立机构几何与数学模型,对所设计机构的工作机理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达到了捡拾与卸膜的工作要求。大田试验表明,机具的工作效率大于0.4hm2/h,残膜回收率达到88.5%,工作过程中基本未出现缠绕问题。  相似文献   
36.
研究依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点1970—2019年日平均温度资料,旨在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对不同界限温度下积温的初始日期、终止日期、持续日数、积温变化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积温初日提前、终日推后;负积温呈相反趋势。在时间上,不同界限温度下积温变化幅度不同,但整体上受持续天数变化影响均呈现升高的趋势,各站点与全站变化整体趋势基本一致。正积温均大约在1994年前后发生突变,后期显著上升并且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负积温在20世纪80年代间存在多个突变时间点。各积温周期性变化均在2年尺度内波动显著。在空间上,纬度及海拔对积温变化有明显影响,积温整体由南到北呈减少趋势,其中阿尔山积温受海拔高度影响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