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着重研究了遥感技术在制作城市1:2000多目标地籍图中的应用.以黑龙江北安市为例,详细描述了从遥感数据获取到利用ERDAS影像处理软件对影像进行校正,并通过HIS影像融合原理对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过程,以及根据各部门的不同需求利用ARCMAP软件生成1:2000多目标地籍图矢量文件成果的方法和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32.
松嫩平原中部农作物空间格局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国家一系列农业供给侧政策,如大豆目标价格、大豆生产者补贴、水稻最低保护价下调、"玉米调减"、"轮作休耕"等实施的背景下,对松嫩平原中部地区主要农作物年际空间格局时空变化进行分析,为国家相关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松嫩平原中部(海伦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14、2015、2016、2017和2018年5年农作物空间分布数据,选取水稻、玉米、大豆和其他作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年际间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作物面积转换、作物轮作等。【结果】 (1)水稻2014—2017年面积持续增加,2018年水稻面积减少,大豆、玉米5年间年际波动较大,其他作物面积持续增加。(2)2014—2015、2015—2016、2016—2017和2017—2018年这4个时段旱田轮作区域的面积占5年间旱田公共面积的51.72%、50.36%、45.57%、55.32%;玉米和大豆之间的轮作分别占轮作面积的94.42%、93.54%、84.28%、81.76%。(3)4个时段旱田公共区作物轮作次数分别为0次、1次、2次、3次和4次的旱田面积分别为28 248.60、48 695.32、96 812.60、69 538.50、25 731.23 hm~2,分别占旱田公共区面积的10.50%、18.10%、35.99%、25.85%、9.56%。【结论】(1)5年间海伦市作物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水稻总体呈增长趋势,其种植面积和比例2017年之前持续增加,年增长率超过10%,2018年略有降低;玉米、大豆种植面积和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年际间波动剧烈,且变化趋势相反;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和比例持续增加,种植比例提高近5倍。(2)2014—2015、2015—2016、2016—2017和2017—2018年这4个时段中旱田轮作区域面积高于45%,2017—2018年轮作面积最高,达到55.32%;玉米和大豆之间的轮作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玉米大豆轮作为主要的轮作方式,高于轮作面积的80%;4个时段均轮作的区域面积不足旱田公共区面积的10%,玉米、大豆的重茬和迎茬仍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33.
以最新的卫星数据为信息采集源,利用GIS方法对矢量格式的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信息更新.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文章以黑龙江省北大荒农垦集团克山农场为研究区域,以当地马铃薯全生育期为研究时段,以早熟马铃薯、晚熟马铃薯及其他主要农作物大豆、玉米、水稻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时序Sentinel-2数据的识别差异性研究。【方法 】基于早熟马铃薯、晚熟马铃薯及大豆、玉米、水稻各时期各波段光谱反射值,利用光谱差异性指数,创建了光谱振幅指数,结合各种作物生育期数据,评价不同波段、不同时间序列对早熟马铃薯、晚熟马铃薯识别的差异性;筛选出可以较好区分早熟马铃薯、晚熟马铃薯、大豆、玉米、水稻的波段和时间序列组合。【结果 】在该文的时序内,能够同时区分早熟马铃薯、晚熟马铃薯与大豆、玉米、水稻的Sentinel-2数据时段为2022年8月9日和8月31日,波段为Band 5、Band7和Band 11。利用计算机自动分类,结合人工目视解译方式获得2022年克山农场种植结构,马铃薯、大豆、玉米、水稻、其他作物比例为13∶57∶27∶0∶2 (其中的水稻比例不足0.30%)。【结论 】综合Sentinel-2数据各波段反射值、光谱差异性指数,结合生育期资料,使用单一时相识别马铃薯时,最佳时段为晚熟马铃薯的成熟期后...  相似文献   
35.
为了防控高原湖泊流域稻田氮素径流流失,保护受纳水体生态环境。在洱海流域水旱轮作种植模式下,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有机无机配施(NPKS)、有机肥全量替代(SS) 4个等氮量有机替代处理,研究水稻田面水氮素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对田面水氮素流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肥施用后田面水NH4+-N、NO3--N、Org-N和TN浓度迅速升高,在3~7 d内达到峰值,施肥后7 d是防止田面水氮素大量流失的关键风险期。等氮量有机替代种植,田面水中NH4+-N/TN浓度占比为39.01%~54.01%,NO3--N/TN浓度占比为11.33%~21.62%,Org-N/TN浓度占比为33.85%~41.94%。化肥氮施用增加田面水NH4+-N/TN浓度占比,有机肥施用增加田面水NO3--N/TN和Or...  相似文献   
36.
为促进土壤碳氮循环研究和土壤质量评价,选择松嫩平原中部青冈县为研究区,以表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有机质野外采集点状数据,基于哨兵(Sentinel-2)卫星全波段数据,反演研究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一景数据建模,另一景数据验证的方式,探索验证哨兵数据在土壤有机质遥感识别的迁移性和区域适用性,并结合高程和坡度数据分析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采用Sentinel-2卫星影像数据结合地面数据,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构建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模型时,4种参数-原始波段(REF)、倒数(1/R)、对数的倒数[log(1/R)]和倒数的对数(1/logR)中倒数(1/R)的效果最好。(2)本研究利用同一年临近期两景Sentinel-2影像数据,探讨模型在邻近区域的适用性,验证精度RMSE为0.147,模型可用于青冈周边区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3)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区内伴随着纬度的升高,有机质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210~220 m高程的平均土壤有机质最高,>230 m高程的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有机质含量在各高程等级差异性不明显;坡度≤2°区域有...  相似文献   
37.
滇中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滇中农用地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及理化性状的分析检测,进行土壤类型、海拔分布、理化性状与土壤重金属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滇中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来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限值,不同土壤类型中红壤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土壤重金属元素镉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较小,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受海拔的影响较大.土壤重金属与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质地粘重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土壤pH与重金属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效锰与重金属铅、铬、镉、汞、砷都呈正相关关系;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与重金属元素大都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8.
昆明市植烟土壤肥力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全面分析昆明市植烟土壤肥力状况,以1 000个代表性植烟土壤的理化指标为基础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对植烟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昆明市植烟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容重、孔隙度和持水量整体处于适宜烤烟生长范围,>0.25 mm水稳性团粒含量较高,土壤抗侵蚀能力强。(2)植烟土壤pH变异系数较小,微酸性土壤比例占48.10%;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适宜,碱解氮含量中等,有利于烤烟种植中氮素的调控;速效磷含量变异程度较高,速效钾含量丰富;交换性镁、有效钼含量变异程度较大,有效硼含量中等,水溶性氯含量不均衡。(3)昆明市植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IFI)的变化范围是0.258~0.957,平均值为0.703,整体IFI分值较高。植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中养分强度因素的有效钼、有效硼、交换性镁和速效磷指标相对其余指标对植烟土壤肥力的作用分值较小,是影响昆明市植烟土壤肥力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39.
基于"3S"技术的通河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S"技术具有快速、准时地采集、存储管理、更新、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可在较短时间内利用较少的人力、财力掌握资源的基本情况."3S"技术的集成系统构成了动态的对地观测体系,特别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和GIS的快速发展,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为保持县级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实性,本文以通河县为例,研究了在"3S"技术支持下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40.
Landsat TM8及GF-1影像黑龙江省线状地物实际与解译宽度对比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线状地物又称为线性地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土地利用方式。在遥感图像上,线状地物大量存在,这种存在表现为线状地物的可见性,即线状地物的图像特征表现为数个像元宽度的狭长型地物;另一方面,大量线状地物被"淹没"在遥感图像的混合像元中,这部分线状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具有相对不可见性。在面状地物解译中,线状地物常常由于遥感影像分辨率有限而包含在面状地物中,使面状地物解译结果偏大而不够准确。因此,准确解译线状地物可以校正面状地物解译结果。Landsat TM8影像与GF-1影像作为近几年新出现的高质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在各行各业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农业遥感中亦是如此。在农作物面积估算中,Landsat TM8影像与GF-1影像线状地物扣除技术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农作物面积估算精度。Landsat TM8影像与GF-1影像线状地物实际宽度与解译宽度对比研究对于农作物面积估算和估产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分辨率相差较大,在线状地物解译中,GF-1影像具有明显优势。该文以23景Landsat TM8影像和14景GF-1影像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黑龙江省341条线状地物实际宽度与解译宽度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线状地物解译精度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为卫星遥感影像分辨率。Landsat TM8影像解译精度较差(|夸张系数|50%)的线状地物共94条,占全部线状地物的27.5660%;在这部分线状地物中,通常是解译宽度远大于实际宽度;以线状地物实际宽度分类中的0~10 m类别中,线状地物的解译精度最差,而按走向分类和按类型分类对线状地物解译精度影像不大。GF-1影像解译精度较差的线状地物共有29条,占全部线状地物的8.5044%,在这部分线状地物中,通常是解译宽度远大于实际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