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畜牧兽医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2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随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为畜牧业保驾护航的兽药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专家分析,未来10年内我国兽药行业将处于快速发展期,被称为"朝阳行业"[1],已成为当前利润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相似文献   
22.
铁作为猪的必需微量元素,在养猪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母猪生产性能、仔猪生长发育、代谢过程及生理防御机能具有重要作用(Aisen,1990).铁是机体抗氧化系统过氧化氢酶(CAT)的辅助因子,对防止脂类氧化和保持肉味有重要作用.铁是激活参与氧化还原反应酶不可缺少的活化因子,如:过氧化物歧化酶(SOD)、CAT、黄嘌呤氧化酶(XOD)和琥珀酸脱氢酶(SDH),能将超氧阴离子还原为羟自由基,并在CAT或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生成水,减少自由基对肉品的损害,从而改善肉品品质(Beard等,1997).研究发现,铁缺乏大鼠的肝、胸腺、脾和法氏囊中CAT活性比正常鼠显著降低,说明铁缺乏使动物机体清除过氧化氢能力降低(吴建设等,1999).  相似文献   
23.
24.
中性植酸酶及其基因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饲料中未被消化利用的植酸磷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能降解植酸磷的植酸酶(myo-Inositol-hexaphosphate phosphohydrolase,EC3.1.3.8)已成为饲用酶制剂研究的热点。以往植酸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酸性植酸酶上,酸性植酸酶适用于胃pH值呈酸性的单胃动物以及少数鱼类如虹鳟等,但不适用于消化道为中性的淡水鲤科鱼类和畜禽消化道中呈中性的部位。  相似文献   
25.
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给予试验组小鼠不同浓度的清瘟败毒颗粒水溶液,测定清瘟败毒颗粒的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试验组大鼠以88,44,22g/(kg·d)的剂量连续经口给药42d,并另设灌服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给药后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和血液生化、脏器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没能测出清瘟败毒颗粒的半数致死量;小鼠经口灌服受试药物的最大耐受量高于132g/(kg·d);在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各给药组大鼠体重、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清瘟败毒颗粒无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试验表明连续口服给药较安全。  相似文献   
26.
脲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单胃动物肠道和粪中脲酶活性,减少氨气产生,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单胃动物的生产性能,并能防治肉鸡腹水病的发生。文章综述了脲酶抑制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其在单胃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7.
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奥氏奥斯特他线虫(Ostertagiaostertagi)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OoMIF),并对该蛋白的酶功能进行鉴定。通过GenBank和NematodeV3.0数据库发表的序列,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设计了1对特异的引物,通过RT—PCR扩增OoMIF全基因,经测序分析后,将OoMIF亚克隆到pET28a(+),然后将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利用HPLC对可溶性表达的重组OoMIF蛋白进行纯化,同时通过免疫印迹对线虫自身的MIF及纯化后的OoMIF进行鉴定,最后对OoMIF的互变异构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OoMIF具有互变异构酶活性,但没有氧化还原酶活性。为进一步探究OoMIF生物学功能及其MIF在宿主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金银花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银花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免疫增强及抗氧化等作用。论文对金银花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金银花在兽医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纳米材料由纳米级的粒子组成,介于宏观物质与微观原子和分子的中间区域,具有优良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张中太等,2000).Florence等(1995)认为:营养物质的颗粒大小是影响胃肠道对其吸收的一个关键因素.Jani等(1992)报道,小鼠口服50 nm、500 nm和1 μm 3种不同大小的聚苯乙烯微粒,6h内50 nm粒子出现在淋巴结中并有最大程度的吸收,口服18h后500 nm微粒才在肝和脾中出现,而1 μm粒子只有少量被吸收.Desai(1992)在对小鼠的研究中指出:100nm粒子比其他大粒子的吸收率高10~250倍.另据报道,粒径小于5μm的微粒可通过肺,粒径小于300 nm的微粒可进入血液循环,小于100 nm能进入骨髓.  相似文献   
30.
本文综述了γ-氨基丁酸的制备方法、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