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疆褐牛是我国育成的首个乳肉兼用牛品种,具有抗逆性强、体细胞数低、耐粗饲的优点,拥有西北第一牛的美称。前人研究发现,STAT5B基因与新疆褐牛的泌乳性状有关,为了进一步探索STAT5B基因对新疆褐牛泌乳性状的影响,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 PCR)对STAT5B基因在不同乳房健康程度的新疆褐牛血液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同时使用NCBI Blast、Prot Param、Prot Scale、SOPMA、SWISS-MODE、MEGA、TMHMM Server v.2.0、Signal P-5.0 Server、WoLF PSORT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STAT5B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结构分析与功能预测。RT-q PCR结果表明:STAT5B基因对奶牛乳房炎影响不显著,但STAT5B基因在健康新疆褐牛血液中的表达量高于患乳房炎的新疆褐牛。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STAT5B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式为C4006H6263N1111O1197S25,共编码787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22.
为探索非遗传因素对细毛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本文对新疆科创畜牧繁育中心2009—2017年的鉴定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方差分析鉴定年份、年龄及性别3个非遗传因素对多胎细毛羊头部评分、体型评分、密度评分、细度评分、匀度评分、弯曲度评分、油汗评分、总评分8个主观鉴定性状和羊毛长度、剪毛后体重、剪毛量3个客观测定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鉴定年份对各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性别对密度评分、毛长度、匀度评分、油汗评分、总评分、剪毛后体重、剪毛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对头部评分、体型评分、细度评分、弯曲评分的影响均不显著。年龄对细度评分有极显著影响,对头部评分、剪毛量有显著影响,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3.
试验旨在探索WNT4和HOXC13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西藏绒山羊绒毛纤维直径性状的影响,寻找与西藏绒山羊绒毛纤维直径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以380只1岁西藏绒山羊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混池DNA直接测序法检测WNT4和HOXC13基因的SNP,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SNP分型,利用SAS 9.1软件中最小二乘方差模型对SNP位点与绒毛平均纤维直径、纤维直径标准差、纤维直径变异系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WNT4基因第3外显子区域检测到2个SNPs位点(SNP1和SNP2),HOXC13基因第2外显子区域检测到2个SNPs位点(SNP3和SNP4),均处于中度多态(0.25 < PIC < 0.50)。χ2检验表明,群体中WNT4基因的SNP1和SNP2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 < 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个SNPs位点均与平均纤维直径呈极显著相关(P < 0.01),SNP2和SNP3与纤维直径标准差呈极显著相关(P < 0.01),SNP2与纤维直径变异系数呈极显著相关(P < 0.01)。综上,WNT4和HOXC13基因对西藏绒山羊绒毛纤维直径有显著影响,可以尝试将其SNPs位点作为影响西藏绒山羊绒毛纤维直径的分子标记之一,为超细型西藏绒山羊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人们日常饮食生活中羊肉比重的增加使养羊业有了广阔的发展市场,使得肉羊养殖业的发展尤为迅速.随着消费人群的增加,肉羊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已经不断地在提高,随着肉羊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肉产品的需求量和在质量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同时,肉羊养殖中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对此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25.
收集了新疆巩乃斯种羊场1999-2008年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母羊鉴定记录,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一个品种5个品系(中美体格大品系、中国美利奴羊品系、肉用型多赛特品系、多胎品系、毛密品系)的14个主要性状(头毛评分、毛长度、毛细度评分、毛弯曲评分、毛密度评分、毛油汗评分、毛匀度评分、毛光泽评分、体型外貌评分、鉴定时体重、剪毛后体重、剪毛量)进行主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个主要性状按不同品系可简化为7~10个主成分因子,所提供信息量占14个主要性状信息量的85%。在主成分的基础上把14个性状划分为2个大类群。  相似文献   
26.
为了了解荷斯坦奶牛初生重与305d产奶量的关系,本文收集了新疆呼图壁种牛场1999~2009年351条荷斯坦奶牛的生产性能资料利用SAS软件对荷斯坦奶牛初生重与305d产奶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荷斯坦奶牛初生重与305d产奶量均呈强正相关,且相关系数极显著(P<0.01);总体水平的母牛初生重与305d产奶量的相关系数最高,确定总体初生重中水平对305d产奶量的回归方程为预测305d产奶量的最优回归方程,方程式y=-10087.4+185.3x;用荷斯坦奶牛总体水平的初生重预测305d产奶量较实测305d产奶量提前很早,为牛场早期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苏博美利奴羊毛囊发育相关lncRNA与mRNA共表达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海量的转录组测序数据随之涌现,基因网络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被用于研究中;细毛羊毛囊发育受多个基因及lncRNA共同调控,单独研究某一分子并不足以发现其调控机制,本研究旨在构建毛囊发育相关lncRNA和mRNA的共表达网络,挖掘细毛羊毛囊发育的潜在候选基因。【方法】 以苏博美利奴羊胎龄65 d(D65)、85 d(D85)、105 d(D105)、135 d(D135)的胎儿以及出生后7 d(A7)、30 d(A30)的羔羊肩胛部皮肤组织,每个时期有3个生物学重复,共18个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以获得6个不同发育时期的lncRNA与mRNA表达谱数据,筛选出相邻时期的差异表达lncRNA与mRNA,运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方法构建共表达模块,使用DAVID在线工具进行GO(gene ontology)和 KEGG pathway富集分析以找到与毛囊发育相关的模块,最后从目标模块筛选高连通度的lncRNA与mRNA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结果】 从表达谱数据中筛选得到9 070个差异表达的lncRNA与mRNA,运用WGCNA方法得到11个模块,使用DAVID富集分析发现honeydew1、paleturquoise、skyblue2模块中的基因富集在皮肤发育、毛囊发育、毛囊形态发生、Wnt信号通路负调控、细胞粘附等生物过程,以及Wnt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紧密连接、MAPK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等毛囊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并筛选这3个模块中连通度高的lncRNA和mRNA构建了子网络,得到包括TGFB2CTSBSFNSPINT1FAM83GGSDMAMPZL3VIMCRABP1在内的毛囊发育相关基因,预测出ENSOART00000029117、TCONS_00489976、TCONS_00376759等24个lncRNA的可能靶基因。【结论】 首次运用WGCNA方法构建了苏博美利奴羊毛囊发育相关lncRNA与mRNA的共表达网络,鉴别出3个毛囊发育相关的共表达模块,发现多个与毛囊发育相关的潜在候选基因,并预测出24个lncRNA可能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28.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初生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初生重的影响因素,收集新疆拜城种羊场1984 ~ 2012年度共28年116 164条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配种及产羔记录.[方法]采用SAS(8.1)软件的GLM程序,分析群别、出生年度、产羔月份、母羊年龄、性别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初生重的影响.[结果]群别、出生年度、产羔月份、母羊年龄、性别5个因素对初生重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结论]统一牧场的饲养管理,在冬季枯草期对妊娠母羊适时补饲有利于提高羔羊初生重;统一配种时间,合理调整产羔季节有利于降低羔羊初生重的差异;适当控制母羊初产年龄、及时淘汰8岁以上母羊,增加4~7岁能繁母羊的存栏量对提高羔羊初生重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9.
羊毛细度性状主观评定和客观检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毛细度是羊毛经济性状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在细毛羊实际选种选育工作中,羊毛细度性状的评定仍以专业鉴定人员现场进行主观评定羊毛细度支数的方法为主。但随着毛纤维直径检测技术的推广,畜牧场逐渐开始运用纤维直径的客观检测技术进行羊的评定选育。为了对比这两种羊毛细度性状鉴定方式的差异,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羊毛细度性状的主观评定和客观检测的数据进行配对性t检验,发现二者之间有极显著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客观检测中细度支数本属于80支(18μm)的个体中有29.8%被主观评定为70支(18.1~20.0μm),有26.3%的个体被主观评定为66支(20.1~21.5μm),若只按照主观评定的结果进行选种会造成很大的选种误差,并且严重埋没前期的育种成绩。表明为了提高细毛羊选种选育的准确性,一定要进行羊毛纤维直径的客观检测。  相似文献   
30.
苏博美利奴羊胎儿皮肤毛囊结构及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育过程,为解析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分析胎龄为第65、85、105和135天的苏博美利奴羊胎儿头部、颈侧、颈上缘、鬐甲、背部、体侧、肩甲、腹部、荐部及股部等10个不同部位皮肤的组织学特性。【结果】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结构同其它动物一样,由毛球、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和毛干等几部分组成。在胎龄65d时初级毛囊(primary follicles, PF)已经发生形成毛芽,毛芽延长,继续向真皮层深入,形成柱状结构,通过由大量真皮细胞在末端聚集,形成帽子结构,各部位表皮均形成完整的结构。胎龄85d时毛囊上部形成一个膨大部,在毛乳头上方形成锥形结构,毛球基本形成,毛乳头长度明显大于宽度;在初级毛囊基底部可见次级毛囊(secondary follicles ,SF)的囊泡结构,并形成皮脂腺原始细胞。在胎龄105d时次级毛囊大量形成,伴随着初级毛囊毛芽伸长,次级毛囊毛芽向真皮层深入,毛乳头直径逐渐增大,皮脂腺开始形成;原始次级毛囊颈部隆突部开始再分化出再分化次级毛囊(secondary-derived follicles ,SD),并可见汗腺,毛管发育完整;已形成完整的毛囊群结构,主要为三元毛囊群,每个毛囊群由1—3个初级毛囊和围绕其周围的几个次级毛囊组成。胎龄135d时大量形成再分化次级毛囊,形成成熟的汗腺,大部分初级毛囊和部分次级毛囊发育成熟,毛囊形成角质化毛干并穿出体表。【结论】苏博美利奴羊胚胎皮肤初级毛囊约50—55d开始形成;胎龄65—75d是初级毛囊形成的重要时期;胎龄80—85d是次级毛囊形成期,此时期,初级毛囊大量形成;胎龄105—135d是次级毛囊大量再分化,再分化次级毛囊形成及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解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的结构及毛囊从发生到发育成熟的形态变化过程,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