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试验旨在从新吉细毛羊皮肤组织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中筛选与毛囊发育相关基因并探讨其表达模式与羊毛细度的相关性。利用组装、比对软件Trinity与Blat对新吉细毛羊皮肤组织ESTs组装、注释进而筛选与毛囊发育相关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相对定量方法以2-△△Ct值检测相关基因在不同绵羊个体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从474条ESTs中筛选注释获得了4个与毛囊发育相关的角蛋白基因KRT27、KAP3.2、KAP11.1和KAP8.1;4个角蛋白基因在超细型细毛羊皮肤组织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细型细毛羊的表达量(P<0.01);4个角蛋白基因表达量:KRT27 >KAP3.2 >KAP11.1 >KAP8.1。该研究为角蛋白基因在细毛羊转录水平上的研究提供了一定数据。  相似文献   
42.
为探究新疆褐牛种公牛生长发育规律,利用SAS 8.1软件中的Logistic、Gompertz、Brody和Bertallanffy 4种常用的生长曲线模型对344头次新疆褐牛种公牛体重生长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4种模型均能较好的拟合新疆褐牛种公牛体重生长,拟合度R2分别为 0.9217、0.9263、0.9176和0.9261,其中Gompertz模型对新疆褐牛种公牛体重生长发育的拟合效果较好,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lanffy模型生长曲线的拐点分别为(0.4937岁、502.10 kg)、(1.3168岁、379.54 kg)和(1.0477岁、311.25 kg)。本研究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利用SAS 8.1软件的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和MTDFREML软件对南山种羊场的2125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的初生重进行了遗传力估计,并分析了非遗传因素对羔羊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生重的遗传力为0.30,属于中等遗传力(0.1<h2<0.3)。在非遗传因素中,母亲年龄、出生年份、产羔类型和群别对羔羊的初生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性别对初生重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果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进一步选育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4.
试验旨在研究LAMB1基因外显子在细毛羊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羊毛纤维直径的关联性。基于DNA池重测序技术获得的SNPs数据,共筛选LAMB1基因外显子区域20个SNPs,利用直接测序法、PCR-SSCP及生物信息学软件对10个错义突变SNPs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利用SAS 8.1的GLM程序分析其对新疆巩乃斯种羊场育种核心群300只细毛羊的遗传效应及与被毛纤维直径的关联性。结果表明,20个SNPs中10个是同义突变SNPs;10个错义突变SNPs验证后7个发生错义突变,导致蛋白性质改变,3个呈假阳性。突变后LAMB1蛋白疏水性更强,预测是不可溶性蛋白。SNP5中TT基因型个体纤维直径显著高于TC和CC基因型个体(P<0.05),SNP9中GG和TT基因型个体纤维直径显著高于GT基因型个体(P<0.05)。虽然DNA混池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完整地检测到基因的SNPs,并将假阳性最小化,但还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研究揭示LAMB1基因外显子多态性丰富,突变SNPs在外显子中分布不平衡,LAMB1基因SNP5(rs159769941)和SNP9(rs159769901)可以考虑作为影响细毛羊被毛纤维直径的有效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45.
新疆褐牛乳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比较舍饲与放牧条件下新疆褐牛乳成分的差异,分析乳成分变化的规律及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选用昭苏县草原放牧新疆褐牛52头和乌鲁木齐种牛场舍饲新疆褐牛154头,跟踪测定其产奶量、乳成分。结果显示,新疆褐牛放牧条件下主要乳成分指标极显著高于舍饲条件下(P<0.01);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74(P<0.01)、-0.245(P<0.01);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1(P<0.01)。因此,新疆褐牛舍饲条件下产奶量高于放牧条件下产奶量;除电导率和体细胞数外,新疆褐牛其它乳成分指标在放牧条件下均高于舍饲条件下。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西藏绒山羊羊绒细度,以及了解相关候选基因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筛选chi-miR-105a靶基因进行验证,以西藏绒山羊为研究对象,联合RNA测序数据和蛋白质组学数据,筛选与羊绒细度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对候选基因进行调控作用验证。结果表明:1)通过转录组和蛋白组数据整理得到384个DE mRNAs,12个DE miRNAs和29个DEPs。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发现CXCL10、SRC、CXCL9、FOS、ETV6、GMPSPIP5K1B基因与羊毛细度相关。2)通过DEG-DE miRNA互作网络图发现chi-miR-105a与靶基因ETV6和PIP5K1B均在网络当中出现。因此对该调控因子进行验证和分析,根据靶基因表达水平试验发现转染chi-miR-105a mimics后引起毛乳头细胞中ETV6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01),而PIP5K1B基因的表达量均无显著变化。3)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表明,过表达chi-miR-105a后,ETV6酶活性显著降低,即chi-miR-105a可与ETV6的3′UTR区结合。综上,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筛选出与羊毛细度相关基因CXCL10、SRCCXCL9、FOSETV6、GMPSPIP5K1B。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进行chi-miR-105a与其预测靶基因ETV6和PIP5K1B的靶标验证,确定chi-miR-105a是ETV6潜在的调控因子,本研究为加快优质绒山羊新品种(系)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为探索苏博美利奴羊毛囊发育相关ncRNA分子调控网络,本研究通过挖掘苏博美利奴羊皮肤组织样本不同时期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lncRNA-miRNA-mRNA分子调控网络。结果表明:不同时期mRNA与lncRNA及miRNA具有复杂的网络连接。通过GO富集分析发现靶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增殖调控、凋亡过程及毛囊形态发生等生物学过程;参与细胞外空间、细胞外泌体、转录因子复合体、质膜的整体成分等细胞组分;参与转录因子活性、结构分子活性、细胞外基质结构组成等分子功能。通过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的靶基因主要参与TGF-beta信号通路、癌症途径、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筛选寻找调控网络中的关键基因,发现G2 vs.G1组中miR-133、miR-433-5p的靶基因TGFβ2和NOTCH1参与毛囊形态发生(GO:0031069)的生物学过程,因此TGFβ2和NOTCH1为毛囊发育的关键基因。通过构建苏博美利奴羊毛囊发育相关ncRNA分子调控网络,解析毛囊发生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从转录组学层面对毛囊生长发育进行探讨,能够对苏博...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旨在估计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为优化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选育方案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收集了新疆巩乃斯种羊场2003—2017年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系谱信息及配种产羔记录8 033条。利用SAS 9.2的GLM过程分析群别、出生年份对4个繁殖性状(头胎妊娠天数、平均妊娠天数、头胎羔羊平均初生重、羔羊平均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群别和出生年份对4个繁殖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通过DMU软件对4个繁殖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头胎妊娠天数(0.05±0.05)与平均妊娠天数(0.04±0.02)均属于低遗传力,羔羊平均初生重(0.11±0.02)属于中等遗传力,头胎羔羊平均初生重(0.38±0.05)属于高遗传力;平均妊娠天数和头胎妊娠天数之间的遗传相关为0.89,羔羊平均初生重与头胎羔羊平均初生重之间的遗传相关为0.53。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育种、选育过程中不应忽视出生年份和群别的影响,在培育繁殖性能优良的细毛羊过程中应提高牧场管理水平及牧工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