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7篇
  3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18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分析了动物生产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构建“3+1”实践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结果显示: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就业适应期缩短;校企合作更加紧密,促进了科研的选题和成果转化;初步建立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企业用人反馈机制;实习基地软硬件建设得到改善;形成了动物生产学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一整套完善的实践教学新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农业科学类院校还需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工作,包括更新实验设备、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前沿科学技术引入以及现代化养殖场远程教学等。  相似文献   
43.
针对草食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团队通过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考核制度等措施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有效促进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得教、学、考有机结合,明显提高了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4.
生产实习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实习基地建成以来对生产实习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改进,以创新和创业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参与牛生产全过程为导向对牛生产实习课程方法和内容进行完善和实践;用开放教学理念和方法把该课程分成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研实习和兴趣实习等4个实习模块,按实习模块化实施开放式的实习方法明显提升了学生实习兴趣和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了其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5.
雏鸡缺硒病是一种普通的代谢病。一九八七年三月内蒙古畜牧科学院肉用雏鸡群发生缺硒病,我们对病鸡作了诊断、治疗及对未发病鸡作了预防,进行了如下的一系列试验观察。病鸡群的诊断症状观察:初期仅见食欲稍降,很快便发现部分鸡食欲不振,不愿走动,羽毛蓬乱,胸、腹及翅皮肤呈青紫色,头部水肿,  相似文献   
46.
培育细毛羊品种绵羊时选择的单向性,造成苏联主要细毛品种绵羊本身的有益经济性状和形态特征十分相似。近年来,为查明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或相似性,故经常利用血液蛋白质和酶生化多态性方面的资料。由于生化标记的等显性特征和它在动物胚胎后生命期内的稳定性,故可以利用这些指标来研究个别群体和品种的遗传特性,以及登记国内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47.
高产奶牛的蛋白质需要量往往超过细菌提供的可消化蛋白质量。如果细菌降解释放出来的蛋白质在下消化道吸收,这些母牛会对之做出反应。同样,如果细菌降解能释放更多的蛋白质,并且为下段肠道消化,那么  相似文献   
48.
对枯草期放牧绵羊进行科学补饲,是我国北方养羊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卢德勋博士总结国内外的科技成果,首次提出了“系统整体调控的补饲理论与技术”,从而使反刍动物补饲理论的研究进入新阶段。该理论的要点:首先是要改善和控制瘤胃内环境,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充分发挥瘤胃的营养功能。其次是利用过瘤胃营养物质,改善瘤胃后吸收的营养平衡,最大限度地满足动物维持与生产的营养需要,并通过营养性和非营养性物质对组织代谢进行调控,从而达到改善动物整体营养的目的。1988年笔者在教汉种羊场进行了旨在运用该补饲理论解决放牧绵羊冬春严重掉膘的补饲模式的试验,试羊在放牧和补饲干草的基础上,再供给少量的易消化糖、过瘤胃蛋白质、可发酵氨源、矿物质、豆科青贮等物质,以达到提高低质饲草采食量和利用率的目的,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
选用5只体重约26kg安装有瘤胃、十二指肠和T型回肠瘘管的周岁羯羊,以研究糊化玉米缓释尿素产品对氮利用率和瘤胃内环境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产品能明显降低尿素在瘤胃内的分解速度和提高糊化玉米的发酵速度,从而使日粮氮利用率较对照组增加7~20个百分点,氮绝对沉积量提高14%~77%。  相似文献   
50.
根据鹿场所在地的自然光照规律,利用BASIC程序制定控光方案,控光期间增加光照374.1小时,总光照时间为1475.8小时,同时,应用适合鹿生茸的饲料配方,增茸剂和综合管理措施。其结果,试验鹿群脱盘和收茸均提前30~4o天,头茬茸产量提高14.1%~29.5%(P<0.05),75%的公鹿收获二茬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