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干热河谷等“热区”以其充足的光照及相对较高的温度为冬春季蔬菜生产提供了重要条件,合理的水肥管理是保障区域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农业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为提高西南热区特色作物水肥管理能力,巩固北方冬春蔬菜供应链,设置不同灌溉量(4469.10、2253.60、1806.70 m3/hm2)和施氮量(240、210、180、150 kg/hm2)2个因子,在元谋干热河谷开展冬春季节番茄大田试验,分析比较不同水氮处理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其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低灌溉定额后,番茄单果重显著增加(P<0.05),总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番茄果横径和果梗洼大小显著增加(P<0.05),糖含量和番茄红素显著降低(P<0.05),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P<0.05);(2)氮肥施用量显著影响番茄果梗洼大小(P<0.05);(3)水氮耦合作用显著影响糖含量和番茄红素(P<0.05),番茄产量和品质更易受水分供应限制,而受氮肥影响较小。结果显示元谋冬春茬番茄传统种植模式存在过量灌溉和过量施肥的现象,选择低水(灌溉定额1806.70 m3/hm2)中氮(180 kg N/hm2)的水肥管理策略,保产的同时能有效提高番茄水分利用效率,能产出品质较好的番茄,同时减小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2.
以牧草鲜草产量、再生速度、分蘖数等为观测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处理和刈割茬数对元谋干热河谷区海狮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Hay king)Stapf.]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狮苏丹草在干热河谷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其生长季内可刈割5次;留茬高度和茬数对其再生性能和分蘖能力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刈割茬数对其再生速度和分蘖数影响最大,随着刈割茬数增加再生速度显著减慢而分蘖数则明显增加;海狮苏丹草不同留茬高度、刈割茬数对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就生物量和再生能力来看,海狮苏丹草留茬高度  相似文献   
23.
通过研究干热河谷坚尼草不同刈割周期及留茬高度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周期延长,坚尼草产草量、株高和分蘖数逐渐增加,以20~30d刈割产草量相对较高,分蘖强,差异不显著,但生长高度与10~15d刈割差异显著;不同刈割高度对坚尼草产草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刈割高度增加,产草量和分蘖数逐渐降低,而生长量增加,刈割高度为10~20cm时,其产草量、分蘖数和生长性较好。为促进其分蘖、生长和提高产草量,其刈割周期与刈割高度分别25~30d和10~20cm为宜。  相似文献   
24.
元谋干热河谷优势乡土草群落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金沙江元谋干热河谷不同坡度径流小区内人工构建优势乡土草群落,研究了自然降雨对不同坡度径流小区产流量和泥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径流小区产流量和土壤侵蚀模数与降雨量呈正相关,与植被盖度呈负相关;种植处理与对照CK差异显著,且小区坡度越大越显著;降雨利用率随坡度增加而减少,而且乡土草植被群落盖度越大小区降雨利用率越高。通过构建乡土草群落能有效地降低水土流失,增加降雨利用率,且随着坡度增大,水土流失治理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25.
以海狮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为材料研究在留茬5、10、15 cm条件下,其植株高度、分蘖及单位面积产量等的动态变化情况,并通过构造一年生苏丹草刈割株高生长线性模型来分析其单作群落植物个体生长情况与整体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周期内,不同刈割区海狮苏丹草单作群落的总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不同刈割时期内植株个体生长速率与生长潜力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苏丹草单作群落个体有通过平衡自身生长速率与生长潜力的关系使群落总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倾向。  相似文献   
26.
对云南干热河谷典型区元谋引入的海狮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Hay-King) Stapf.]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海狮苏丹草生育期95 d,种子黑亮,平均株高220.0 cm,再生能力强;刈割后分蘖数增多,可达58个,具褐色中脉特性;在元谋干热气候粗放管理条件下,年可刈割3~4次,平均鲜草产量达81.16 t/hm2,干草产量达19.03 t/hm2;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达17.64%;适口性好,可用于牛羊鱼等草食动物饲养。总之,元谋干热气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产量,但其优良  相似文献   
27.
在野外采集酸角林下0~20 cm和20~40 cm土壤,分析不同坡位(坡顶、坡中和坡脚)对酸角林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ROC)、颗粒有机碳(P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酸角林的坡顶SOC富集,坡中SOC最低;坡顶和坡中的有机碳主要在土壤表层(0~20 cm)出现富集现象;(2)ROC、POC、DOC含量变化与SOC含量变化相似,ROC、POC、DOC含量与总SOC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3)ROC占SOC的比例范围为33.11%~47.00%,DOC占SOC的比例范围为1.27%~1.89%,POC占SOC的比例范围为20.10%~26.51%;(4)坡脚土壤碳库的稳定性最好,易于积累有机碳。在元江干热河谷中种植乡土树种——酸角,对土壤有机碳产生了有益影响,促进了该区域土壤有机碳的库效益。  相似文献   
28.
以甜玉米(正甜68)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干热河谷甜玉米种植株距、叶片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其光合特征的影响。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控温,测定分析了大田条件下甜玉米灌浆期不同株距(20、30、40cm)和不同叶片温度(20、30、40℃)的穗位叶光合作用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种植株距、叶片温度、光照强度对甜玉米穗位叶光合特征均有显著影响,株距为40 cm的甜玉米穗位叶Pn、Gs和WUE均最高;随着叶片温度增加,Pn、Gs和Tr均明显增加,WUE明显降低;随着种植株距、叶片温度的增大,LCP、LSP、Pnmax、Trmax均呈现增大趋势,WUEmax呈现降低趋势。株距与叶片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种植株距30 cm与叶片温度40℃组合处理的Pn、Gs、Tr均最大,WUE较低,且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最高。可见,种植株距为30 cm时甜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光响应特征可以较好地适应40℃叶片温度。  相似文献   
29.
云南干热河谷葡萄园土壤肥力特征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晰云南干热河谷葡萄园土壤肥力状况,采集该地4个葡萄生产基地县的典型葡萄园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分析其养分含量,并运用改进后的Nemerow综合指数法定量评价土壤肥力。结果表明:云南干热河谷葡萄园土壤p H平均6.21,适宜葡萄种植;有机质含量2.93%,属一般水平;全氮含量0.17%,属较高水平,全磷含量0.09%,全钾含量1.44%,各采样区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29.50、78.04、351.38 mg/kg,均属高水平;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分别为4.65、61.46、36.86mg/kg,均属高水平,有效硼含量为0.91 mg/kg,属中等水平。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土壤综合肥力等级为Ⅰ级,即肥沃水平。土壤全磷、全钾和有效锰的肥力指数均为Ⅱ级,其他指标肥力指数均达到Ⅰ级,其中有效磷钾的肥力指数较高。这表明,云南干热河谷葡萄园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应适当控制氮磷钾肥施用量,防止养分过量流失,增施锰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以番茄植株为供试材料,采用旱棚盆栽人工给水后自然耗水获得系列土壤水分梯度的方法,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番茄光合生理特性。通过光合参数与土壤水分回归分析,结合数学模型求解,研究了番茄苗期叶片光合效率的土壤水分阈值效应。结果表明: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光合参数具有明显的水分临界效应。PnTr、WUE和气孔限制值(Ls)均随土壤水分的降低先升高后下降,但是各指标水分临界值表现不同步,其中TrPn的水分饱和点分别为20.68%和18.18%,WUE最高点为15.83%,Ls最高点为10.74%。当土壤含水率低于10.74%,番茄茎和叶片SOD活性均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10.74%是番茄叶片光合结构损伤的临界点,也是干热河谷番茄苗期生长所允许的土壤水分最大亏缺程度。而土壤含水率15.83%~18.18%为番茄苗期高产高效水含量,此时番茄幼苗叶片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和高效生理用水特性,是确保干热河谷番茄高产高效节水管理的关键区间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