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章全面介绍了“肥羔羊生产模式”在紫泥泉种羊场的实施效果,为兵团农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农工增收,提供可以借鉴的养羊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超细品系乏情季节不同配种公羊对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证明,成年公羊配种比周岁公羊好,1060、1063、1073号公羊的效果比1068、1069、1070、3021号公羊好.  相似文献   
13.
IGFBP-3是血清中IGFs的主要载体,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针对在绵羊IGFBP-3基因内含子1处发现的一个SNP位点,利用PCR—SSCP方法.对我国不同地方品种和外来品种绵羊中进行了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4.
以萨福克羊和湖羊杂交F1和F2母羊耳组织为实验材料,应用PCR-RFLP检测BMPR-IB基因,分析不同基因型母羊的产羔性能.结果表明,BMPR-IB基因B+和BB基因型与母羊高繁殖性能相关,杂交代数不影响母羊产羔率(P>0.05).  相似文献   
15.
绵羊BMPR-I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MPR-IB基因为绵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以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多胎品系为材料,利用PCR-SS-CP、PCR-RFLP和基因测序分析BMPR-IB基因5′非翻译区、编码区和3′非翻译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研究该基因SNP位点与绵羊高繁殖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BMPR-IB基因5′非翻译区不存在多态性,编码区存在2个碱基突变(746A→G和1113C→A),3′非翻译区存在1个碱基突变(1354A→G)。最小二乘模型分析表明,A746G突变对绵羊高产羔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程度(P0.001),A1354G突变对绵羊高产羔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A746G位点能够用于高繁殖力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多胎品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IGFBP-5作为候选基因,寻找与绵羊生产性能有关的SNP位点.[方法]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快速筛查SNP位点;分析该位点在中国美利奴羊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情况;并通过多重比较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中国美利奴羊部分生产性能的关联性.[结果与结论]在绵羊IGFBP-5基因外显子1区发现一个新的SNP位点(C136G),并建立了PCR-SSCP的基因分型方法.对212只中国美利奴羊的检测结果显示有CC、CG和GG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0、0.41和0.09,C等位基因频率为0.70,G等位基因频率为0.30.不同基因型与中国美利奴羊早期生长和羊毛生产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GG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剪毛后体重以及剪毛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CC基因型个体的毛丛长度明显长于CG基因型个体 (P<0.05).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畜产品在质和量上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的要求,生产出质量好、数量多、品种全的畜产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畜牧业,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畜牧高新技术被广泛开发和使用,如人工授精、同期发情、精液冷冻保存、子宫角输精、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克隆、胚胎分割、转基因动物等技术。在养羊业中,为了确保这些高新技术的施行,普遍采用试情公羊试情法。对试情公羊施行输精管结扎术、阴茎移位术和试情布法,既保留了公羊性欲,在随母羊群放牧中准确发现发情母羊,同时又避免射精授配,为畜牧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主效基因.以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多胎品系为研究对象,应用Genopro软件绘制多胎品系绵羊的系谱.记录母羊产羔数.采用PCR-RFLP方法对BMPR-IB基因进行基因型分型.分析多胎性状的分离规律,研究BMPR-IB基因型分布与以多胎性能为目标的品系培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品系培育中,BMPR-IB基因的表型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模式,增加绵羊产羔数由常染色体突变所致,BMPR-IB基因可以用于对绵羊产羔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F1代公、母羔代较中美多胎细毛羊初生重分别下降了 3 4 70 %、2 6 90 % (P <0 0 5 ) ;4月龄、6月龄、8月龄体重提高了 2 0 45 %~ 72 76% ,4月龄、6月龄差异显著 (P <0 0 5 ) ,8月龄差异极显著 (P <0 0 1)。F1代出生至 5月龄生长速度最快 ,公、母羔日增重分别为 197 80g/d、170 47g/d ,是中美多胎细毛羊的 2 3 7倍和 1 42倍。横交一代公、母羔较中美多胎细毛羊初生重分别下降了 19 61%、17 77% (P >0 0 5 ) ;4月龄、6月龄、8月龄提高了 6 90 %~ 64 5 6% ,公羔 6月龄、8月龄差异极显著 (P <0 0 1) ,母羔 6月龄、8月龄差异显著 (P <0 0 5 )。横交一代出生至 6月龄生长速度最快 ,公、母羔日增重分别为 189 0 0g/d、14 3 0 6g/d ,是中美多胎细毛羊的 2 3 0倍和 1 3 9倍。F1代羊毛密度较中美羊存在较大差距 ,且繁殖率较Rmill Hills提高了 3 7 14 %。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SacⅡ-RFLP技术检测绵羊IGFBP-3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将IGFBP-3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寻找与绵羊羊毛品质等经济性状相关的SNP位点.[方法]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快速筛查SNP位点;在此基础上建立PCR-RFLP检测方法,分析该位点在不同品种绵羊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情况;通过多重比较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中国美利奴羊部分羊毛性状的关联性.[结果]以绵羊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了249 bp的特异条带,PCR-SSCP及测序分析显示在该序列的140碱基处发生了G/T突变,导致SacⅡ酶切位点消失.经PCR-SacⅡ-RFLP检测,哈萨克羊和中国美利奴羊细毛羊得到三种基因型:TT(249 bp)、GG(139 bp/110 bp)和TG(249 bp/139 bp/110 bp);杜泊羊中出现GG和TG两种基因型;湖羊、小尾寒羊以及萨福克羊中只有GG一种基因型.关联性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与部分羊毛性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绵羊IGFBP-3基因嫩含子4区发现一个新的SNP位点,玻建立PCR-SacⅡ-RFLP检测方法;该位点不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不同绵羊品种中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同基因型与中国美利奴细毛羊部分羊毛性状中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