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01.
102.
正"早仙红"是以"曙光"为母本,"红肉桃18"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特早熟红肉桃新品种。2016年6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个中等,平均单果质量103 g,大果质量130 g以上。果面全面着红色,完熟时果面呈深红色,果肉鲜红色。风味甜,香气中等,可溶性固形物10%~11%,可滴定酸含量0.15%。黏核。  相似文献   
103.
以龟井(无籽)温州蜜柑和鄂柑1号(有籽)橘为试材,对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肉游离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肌肌醇及钾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果实增大初期鄂柑1号果肉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明显上升,蔗糖变化小,肌肌醇却趋下降,进入果实增大中后期,蔗糖含量显著上升,其它变化小;而龟井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均于果实增大初期和中期出现明显积累,肌肌醇除在增大中期出现一峰值外趋于平稳;采前果实发育期两品种总糖含量变化趋势均与各自的蔗糖较一致;(2)采后贮藏期内两品种果肉总糖和肌肌醇含量均趋于稳定,而二者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却均趋相反;(3)两品种果肉钾含量均在果实增大期内出现明显上升并居相对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4.
果园生草栽培适宜的播期可以错开草种和果树的旺盛生长期,达到优势互补,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在前期桃园生草栽培草种筛选的基础上,以秋冬季冷季性草种大麦草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大麦草不同播期的高度、覆盖度、生物量、营养元素等进行测定,探讨了武汉地区桃园秋冬季间作大麦草的适宜播种期。结果表明,10月中旬播种的生长高度和所产鲜草量最高,9月下旬播种的覆盖度最高,生长高度和产鲜草量也较高,11月份播种的最低;从不同时期播种及不同刈割期对干草所含营养成分的分析来看,10月中旬播种,春前刈割和4月上旬大麦抽穗前刈割,植株所含全氮、全磷、全钾较高。因此确定9月下旬到10月中旬是武汉地区桃园种大麦草的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105.
以湖北省通山县为研究对象,分析枇杷园土壤养分状况。采集通山县9个主要枇杷种植乡镇的415处土壤进行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结合相关分级标准判断土壤营养状况。通山县枇杷园土壤pH平均值为6.46,变幅为4.94~8.57,在不同果园空间差异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幅在2.40~52.60 g/kg,平均值为22.40 g/kg,全县枇杷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中等以上水平所占比例较大,达95.91%,有机质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土壤速效氮含量在7.00~250.00 mg/kg,平均值为119.03 mg/kg,全县54.09%的土壤速效氮含量高于120 mg/kg,达到丰富或极丰富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在6.00~140.70 mg/kg,平均值为27.99 mg/kg,未见有效磷缺乏的果园;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幅为25.50~391.00 mg/kg,平均值为114.42 mg/kg,7.27%的果园处于缺乏或极缺乏水平。土壤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含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但是都比较丰富。针对通山县枇杷园土壤状况,建议控制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用量,逐步推广果园生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实现通山县枇杷园土壤肥...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桃树砧木对淹水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涝性,为桃耐涝砧木品种选育及抗涝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桃、抗砧1号、浙砧1号、筑波6号、南京白沙5个桃砧木当年生实生苗为供试材料,设正常水分(对照,CK)和淹水处理,测定叶片的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光合色素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指标,综合评价砧木耐涝性。【结果】淹水处理下,各砧木叶片的净光合作用(Pn)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低于CK(P<0.05,下同);抗砧1号、筑波6号和毛桃叶片的气孔导度(Gs)较CK显著降低;浙砧1号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较CK显著下降,其他品种不同程度上升。筑波6号、抗砧1号、南京白沙和毛桃的叶绿素a(Chl a)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较CK显著下降。浙砧1号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脯氨酶(Pro)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较CK显著提高,丙二酶(MDA)含量显著低于CK;毛桃的过氧化物酶(POD)、CAT及Pro活性显著提高,而SOD活性和(SP)含量显著下降。各种砧木的POD、CAT和Pro的耐涝系数均大于100.00%,Pn、Tr、Chl a、Chl b和Car的耐涝系数均小于100.00%。利用主成分及隶属函数等多元统计方法对15个指标耐涝系数进行综合分析,浙砧1号综合耐涝评价值D值最大,为0.760,表现出较强的耐涝性,其次为南京白沙、筑波6号和抗砧1号,耐涝性中等,毛桃D值最小,为0.091,耐涝性最弱。【结论】淹水胁迫不同程度抑制了砧木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色素合成,各砧木在胁迫下调节体内渗透物质和抗氧化酶能力不同,耐涝性存在差异。在涝害频发的区域应避免桃园积水并采用耐涝性较好的砧木品种。  相似文献   
107.
以坐果率较高的枣油桃为试材,研究了乙烯利、萘乙酸、S-诱抗素、木醋液等4种化学疏花剂不同浓度处理对桃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500、1 000 mg/L乙烯利和喷施677 mg/L S-诱抗素处理对枣油桃果实疏除效果明显。不同处理均提高了单果重,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喷施乙烯利、S-诱抗素处理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产量和果实品质方面综合考虑,喷施500 mg/L乙烯利、667 mg/L S-诱抗素进行疏果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8.
为明确不同葡萄种质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以132份葡萄种质叶片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病原菌的方法鉴定其对灰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葡萄种质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明显:对灰霉病表现高抗(highly resistant, HR)的种质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1.51%;表现抗(resistant, R)的种质14份,占总数的10.61%;表现中抗(middle resistant, MR)的种质89份,占总数的67.42%;表现感病(susceptible, S)的种质22份,占比16.67%;表现高感(highly susceptible, HS)的种质5份,占比3.79%。未发现对灰霉病完全免疫的葡萄种质,其中圆叶葡萄较抗病;其次为美洲种、欧美杂种;欧亚种易感病。此外,地方种质资源郧西葡萄对灰霉病表现良好的抗性。研究结果为抗灰霉病葡萄新品种选育及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优异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