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5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西北旱区16个饲用玉米引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的饲用、兼用型玉米品种(系)16个,用已在西北地区推广种植的粮饲兼用品种(陇单4)做对照,进行引种试验,通过观察其生育期,测定不同时期的株高、茎粗、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筛选适合甘肃定西旱区的饲用玉米品种。结果表明:饲用玉米品种陇引3号(农大375)、陇引7号(瑞德1号)、陇引8号(瑞德2号)从拔节期到收获期,株高的日均生长速度均快于对照组(陇单4号),而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也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陇引3号(农大375)、陇引7号(瑞德1号)和陇引8号(瑞德2号)的鲜草产量分别为64.54、65.12和68.19 t/hm^2,与对照组(陇单4号)相比,每公顷增产15.41~28.88 t,增幅达18.65%~34.94%。综合分析认为,陇引3号(农大375)、陇引7号(瑞德1号)、陇引8号(瑞德2号)可作为在甘肃定西旱区的初选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饲粮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年龄相近、体况良好、体重[(180.00±11.67) kg]相近的公牦牛90头,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头。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进行设计,即低(12.5%)、中(15.5%)、高(18.5%)3个蛋白质水平和低(6.5 MJ/kg)、中(7.5 MJ/kg)、高(8.5 MJ/kg)3个综合净能水平,按3×3(蛋白质水平×综合净能水平)设计9种不同蛋白质和能量水平的全混合日粮(TMR),每个试验组饲喂1种,预试期2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所测各生长性能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饲粮综合净能水平对总增重(TWG)和平均日增重(ADG)影响显著(P<0.05),对料重比(F/G)影响极显著(P<0.01);饲粮蛋白质水平和综合净能水平两者交互对TWG、ADG和F/G影响极显著(P<0.01)。2)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粗蛋白质(CP)和粗灰分(Ash)表观消化率影响极显著(P<0.01),对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  相似文献   
33.
试验以马铃薯干渣为发酵基料,配合适当的辅料,研究接种微生物和加入无机氮素进行厌氧发酵对马铃薯干渣饲料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所用三个发酵菌剂进行发酵均能提高马铃薯淀粉渣中粗蛋白的含量,其中活力99发酵菌剂的发酵产物粗蛋白含量最高较对照增长了29.67%;2、非蛋白氮的添加,对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以5%的尿素为氮源添加剂的活力99菌剂发酵产物粗蛋白含量高达13.5%,同发酵原料相比,粗蛋白含量提高66.87%,发酵产物粗蛋白含量达到一般饲料原料水平,可作为动物特别是反刍动物饲料原料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34.
以饲草高粱品种晋牧1号和皖草2号为对照,在全膜穴播栽培方式下,对6个外引和自育的饲草高粱新品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饲草高粱新品系在当地均能正常生长及成熟,田间均未发现病害。全年鲜草平均折合产量以JC16-3最高,为118.27 t/hm~2,较对照品种晋牧1号和皖草2号分别增产-4.30%、12.37%;全年干草平均折合产量以LC-2最高,为22.60 t/hm~2,较对照品种晋牧1号和皖草2号分别增产3.48%、29.14%;LC-1次之,为21.97 t/hm~2,较晋牧1号和皖草2号分别增产0.60%、25.54%。综合各参试饲草高粱新品系全年鲜草平均折合产量、全年干草平均折合产量及其农艺性状考虑,认为JC16-1和JC16-3这2个新品系表现较好,全年鲜草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115.12 t/hm~2和118.27 t/hm~2,全年干草平均折合分别为20.73 t/hm~2和21.09 t/hm~2。虽然这2个品系的全年鲜草平均折合产量和全年干草平均折合产量均低于晋牧1号,但均显著高于皖草2号,在甘肃平凉半湿润偏旱地区种植更具潜力。  相似文献   
35.
应用工业废料钢渣和滤泥改良沿海咸酸田,可使土壤pH由3.5升至7.0左右,而且还可使原来较低的土壤有效硅提高1倍,效果优于石灰。深施匀施的效果较面施好。从农用角度开发利用工业废料有广阔前途。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甘肃临夏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引进青贮玉米品种10个,通过对各品种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的测定与分析,同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10个供试品种进行生产性能和饲用价值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差异显著,其中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和果穗粗均以渝青386最高,果穗长、果穗数和有效果穗数均以文玉3号最多,茎粗以机玉335最粗。品种间的产草量差异明显,其中鲜草产量以大京九23最高,为113.47 t/hm2|干物质产量以金岭418最高,为20.62 t/hm2。供试品种间的主要营养成分差异显著,其中粗蛋白质(CP)含量以渝青386最高(11.87%),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以华牧3号最低(33.77%),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以文玉3号最低(60.63%),总可消化营养物(TDN)含量以华牧3号最高(59.33%)。将各品种的CP、NDF、ADF、TDN含量和干物质产量运用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排序依次为华牧3号 > 恩喜爱298 > 文玉3号 > 北农青贮208 > 渝青386 > 金岭418 > 金岭377 > 大京九23 > 机玉335 > 金岭10。根据田间表现和综合评价分析,在供试品种中,恩喜爱298和华牧3号两品种表现最佳,适宜在甘肃临夏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青贮玉米|半干旱区|农艺性状|隶属函数|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7.
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不同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含量对育肥奶公牛反刍、消化、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旨在为奶公牛生产中配制适宜peNDF含量的全混合日粮(TMR)提供依据。选择30头11月龄、体重(345.57±23.53) kg、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公牛(未阉割),随机分为试验Ⅰ、Ⅱ和Ⅲ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8.00 mm孔径筛上物peNDF (peNDF8.00)含量为12.40%、13.75%和14.85%的3种饲粮。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奶公牛的饲粮采食次数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5),试验Ⅱ和Ⅲ组反刍时间、每千克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反刍时间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3组间干物质采食量(DMI)、peNDF采食量、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及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和磷(P)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瘤胃pH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而丙酸浓度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试验Ⅱ和Ⅲ组瘤胃乙丙比、乙酸和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3种不同peNDF8.00水平饲粮对育肥奶公牛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饲粮peNDF8.00为13.75%和14.85%时,奶公牛反刍时间、瘤胃乙丙比、乙酸和NH3-N浓度显著增加,可使奶公牛保持较佳瘤胃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38.
绵羊胚胎移植受胎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探索绵羊胚胎移植受胎率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体况受体、供受体发情时间差、胚胎质量、单侧卵巢黄体数量及移植胚胎数量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体况较好组、体况中等组、体况较差组受胎率分别为67.62%、63.44%、52.08%,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同步差在0h、±6h、±12h的受胎率分别为72.73%,68.18%,66.67%,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移植A级胚胎的受胎率(67.24%)高于B级胚胎的受胎率(42.86%),差异显著(P<0.05);1个黄体的受胎率为61.76%,2个黄体的受胎率比1个黄体的高出3.69%,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移植两枚胚胎的受胎率(69.77%)高于移植一枚胚胎的受胎率(62.5%),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9.
在武威市对8个饲用甜高粱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8个品种均能在当地正常生长,大卡、大龙、牛魔王、大力士4个品种全生育期只参与营养生长。大卡、大龙2个品种的折合鲜草产量和折合干草产量均较高, 折合鲜草产量分别为91 339.76、94 160.35 kg/hm2,折合干草产量分别为23 354.17和22 326.32 kg/hm2。大卡的茎叶比低于大龙,因而大卡的饲用价值更高,综合考虑,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武威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0.
夏播复种光敏型高丹草的养分含量与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春贵  何振富  王斐 《草业学报》2017,26(7):177-189
为了探讨光敏型高丹草夏播复种的高效栽培方式,在陇东旱塬麦茬后用免耕露地(NN)、翻耕露地(TN)和翻耕覆膜(TP)3种穴播方式复种了海牛、BJM和大卡3个品种,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和穴播方式下刈割1茬(C11)和刈割2茬(第1茬C21和第2茬C22)的草产量及其与养分含量和主要养分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种养分含量,包括粗蛋白(CP)、可溶性糖(SS)、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总可消化养分(TDN)和相对饲喂价值(RFV)在不同刈割方式下随品种、穴播方式及互作,其差异性表现出复杂的变化。各营养物质的含量与其产量变化趋势多不一致,且不能得到结论一致的模式。生产中需根据主要营养需求,选择最有效的栽培模式。但主要养分粗蛋白(CP)和可消化营养物(TDN)的产量与干物质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干物质的产量可以代表营养物质的产量。CP和TDN产量在C11时明显高于C21+C22,BJM整体高于其他两品种,TP产量高于其他两穴播方式;TDN产量在所有处理中以BJM在C11、TP处理下最高,达10.97 t/hm2;CP产量在所有处理中以大卡C11、TP处理下最高,达1.25 t/hm2;BJM在C11、TP处理下CP产量为1.11 t/hm2,与大卡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在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夏播复种高丹草以TP、C11(早霜前1周刈割)和BJM 品种相组合的青贮生产模式为最优。但若以2茬青饲利用(C21+C22),建议选择品种海牛和TP播种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