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98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33篇
  48篇
综合类   267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沅江普丰公社位于洞庭湖畔,总面积近5万亩,其中农田3万余亩,境内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是重要的粮、鱼、莲产区。这里历史上从未种过乌桕,也未见过乌桕。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焕发了广大贫下中农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要求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大力发展了乌桕  相似文献   
42.
油茶林生物量与养分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方  张才学 《林业科学》1996,32(5):403-410
对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生物量与养分的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幼龄期至盛果期油茶林生物量逐步积累,盛果期生物量达到16.139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为1.798t/hm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分的生产力不同,盛果期油茶林太阳能利用率最高,为0.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光合产物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不同;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系统大量元素(N、P、K、Ca、Mg)的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及输出量不同。并提出了油茶林系统施肥的监界量。  相似文献   
43.
黄山市作为全国知名的茶产区,茶产业发展很快,但茶产业人才培养滞后,创新能力不足。通过对黄山市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茶产业人才状况的调研,提出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加强茶产业从业人员基本素质培训等人才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44.
为揭示黄心梓木重要性状的变异水平,初选的无性系为速生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物质基础。以种植在河南省南阳市252个黄心梓木无性系为材料,对其2年生树高、胸径、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片质量、比叶质量与皮孔数量等8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比叶质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无性系间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104%~40.818%;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101~0.859。相关性分析表明:树高与胸径、叶长与叶宽、叶长和叶宽与叶片质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比叶质量与叶长宽比、叶片质量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但与叶宽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相关性较弱。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分别对不同无性系进行评价选择,以15%的入选率分别筛选出37个优良无性系,其中,不同方法共同筛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其树高、胸径的现实增益为10.44%和12.96%。利用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联合选择出39、46、64、92、159、177和242共7个无性系,可以作为楸树遗传改良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45.
根据山葡萄的CBF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克隆出山葡萄(Vitis amurensis)栽培品种‘双优’的抗寒转录因子CBF1基因,并将其构建到pBI121表达载体中,获得山葡萄转录因子CBF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命名为pBI121-ViCBF1,利用农杆菌介导叶盘转化‘巨峰’葡萄以研究高效的‘巨峰’葡萄转化体系。结果表明,以农杆菌LBA4404为介导菌株,以‘巨峰’葡萄叶片为外植体、3 d为预培养时间和4~5 d共培养时间、400 mg·L-1羧苄青霉素,50 mg·L-1卡那霉素筛选浓度转化效果较好,并已筛选到6株转基因植株,PCR检测均为阳性,为提高‘巨峰’葡萄的抗寒性建立了初步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6.
<正>1.两个定义相距有多远首先让我们来定义本文的两个关键词,即:"农村留守老人"和"成功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农村留守老人:农村留守老人是指那些因子女(全部子女)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开户籍地进入城镇务工或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在家留守的父母。即意味着在身边无人照料的同时,农村留守老人的居住、医疗环境依然处于相对落后地区,且不具备较好的经济条  相似文献   
47.
[目的]考察浸矿剂硫酸铵(NH4)2SO4胁迫下稀土离子钇的毒性研究。[方法]选择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环境污染指示生物,采用滤纸接触法研究硫酸铵胁迫下稀土钇( Y)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①稀土钇单一染毒,蚯蚓的48 h 半致死率浓度为 LC50=213.41 mg/L、24 h半致死率浓度为 LC50=322.63 mg/L。②硫酸铵单一染毒下,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为 LC50=13.89 g/L、24 h半致死率浓度为LC50=15.05 g/L。③低浓度10 g/L的硫酸铵与稀土钇复合染毒,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LC50=198.65 g/L、24 h 半致死率浓度 LC50=399.85 g/L;中浓度14 g/L的硫酸铵与稀土钇复合染毒,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 LC50=167.3 mg/L、24 h半致死率浓度 LC50=256.73 mg/L;高浓度20 g/L的硫酸铵与稀土钇复合染毒,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 LC50=31.03 mg/L、24 h的LC50=127.65 mg/L。[结论]低浓度的硫酸铵降低稀土钇对蚯蚓的毒性,产生一定的拮抗作用。中浓度的硫酸铵增加稀土钇对蚯蚓的毒性,产生较明显的协同作用。高浓度硫酸铵显著增加了稀土钇对蚯蚓的毒性。稀土钇染毒下蚯蚓死体更易断裂,而活体对针刺反应相对不灵敏。  相似文献   
48.
汪洋周旭  杨晓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48-8650,8652
试图从文化角度来分析并溯源汉至唐法天象地、因藉自然的造园手法的发端以及形成。通过收集大量资料,运用分析、归纳、对比、概括、总结等研究手法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汉代园林及其背后一直沿袭至今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它的源头即是古老悠久的楚文化。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观,经由汉代园林的借壳存身一直承袭至隋唐以至明清,几乎贯穿了我国传统造园史,这种造景思想对于今日陕西省的园林建设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9.
该试验通过研究钾肥不同基穗比例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得出当钾肥基穗施肥比例为5∶5时水稻产量最高,与不施肥相比产量提高7.9%~8.9%,当基、穗肥比例为6∶4、5∶5、4∶6时稻米综合品质均较高,综合分析得出钾肥基穗肥分期比例最佳为5∶5。  相似文献   
50.
中国草鞋山遗址古代稻种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根据炭化米叶绿体DNA差异鉴别其亚种类型和根据水稻植物蛋白石形状差异判断稻种类型的方法,分析中国草鞋山遗址各文化时期的稻类型,结果均认定该地区古代各时期种植妥种类型是粳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