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黄磊  张余  何明珠  安志山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2):135-139,147
[目的]研究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的输沙势和最大可能输沙量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为包兰铁路风沙防护体系的维护及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该地区1980—2010年的气象资料,探讨该区域多年来降水、风况、气温、输沙势等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结果]该区域降水年际波动较大,且具有阵性特征;春夏两季的起沙风频率占全年总量的72.3%,主导风向为WNW-NNW和NE-E两组,大风多集中在春季;区域最大可能输沙量和输沙势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结合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风沙防护体系现状,后期可以考虑将体系结构设置为A字形,以取得更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32.
通过采集和分析甘肃省陇西县17个乡镇200个中药材种植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对陇西县中药材主产区的土壤有机质水平及储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各乡镇土壤有机质密度水平在27.03×103~65.87×103 kg·hm-2范围之间,变异系数在19.30%~51.78%之间,属中等变异强度。陇西县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表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减少的变化规律,并且局部地区具有聚集效应。土壤有机质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体趋势,其中表层0~10 cm的土壤有机质密度水平最低,为10.76×103 kg·hm-2,10~30 cm土层最高,为18.93×103 kg·hm-2。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受到纬度、坡度、海拔、坡向的影响,纬度、海拔的影响程度最大。土壤有机质密度与降雨量、蒸发量、气温、相对湿度4个气象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与降雨量、相对湿度之间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与气温和蒸发量之间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3.
以陇西县600份土壤全氮含量数据为基础,应用地统计学研究陇西县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计算了该区域的氮储量,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影响全氮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陇西县土壤全氮含量为(0.734±0.306) g/kg,变异系数属于中等程度变异;氮密度平均值为0.091 kg/m2,氮储量为7.6×106 kg,其中0—10,10—30,30—50 cm土层氮储量分别占到0—50 cm土层氮储量的35.97%,7.06%,56.97%。陇西县土壤全氮含量及氮储量空间分布相似,主要呈斑块状分布,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的首阳镇、和平乡,低值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东部的权家湾乡;从垂直分布来看,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表层10 cm的全氮含量与纬度、高程、坡向、坡度、降雨、地温、气温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与环境因子相关性逐渐减弱;主成分分析表明,经度、纬度、降雨、地温、气温、相对湿度、蒸发量是影响土壤全氮含量的重要环境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可以把陇西县土壤分成5类,除第Ⅳ类土壤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4类土壤外,其余4类土壤全氮含量均无极显著差异,土壤全氮含量属于第五类标准的土壤占到了全部样地的70.35%。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人工种植牧草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为提高黄土高原人工植被的稳定性和土壤肥力提升等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种植3 a的冷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猫尾草、陆地中间偃麦草、紫花苜蓿、沙打旺、红豆草等牧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在3,6,9,12月的0—5 cm和5—10 cm土层取土壤样品,测定的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0—5 cm土层显著高于5—10 cm土层,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这两个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在6月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高于3月、9月和12月,但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差异不显著。7种人工种植的牧草中紫花苜蓿的土壤酶活性表现较高,而种植沙打旺的土壤酶活性较低。土层深度和季节的交互作用对4种土壤酶活性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牧草品种和季节对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黄土高原人工牧草地土壤酶活性呈现季节性变化,且种植人工牧草能够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而改善土壤肥力条件。  相似文献   
35.
金川公司矿山绿化区沙生植物重金属吸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昌市矿山区主要沙生植物为材料,矿山地区土壤中主要残留重金属Ni、Gu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沙生植物重金属吸收特征的分析筛选重金属吸收优势物种。结果表明,矿山绿化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高,其中Cu、Ni等远超出国家土壤三类标准,是典型的重金属复合污染型土壤;供试样品中,根系滞留率较大,具有典型的根系囤积重金属特征,能够有效的阻止重金属进入地上部分,具备对Cu、Ni等重金属的排斥机理,利于该地复合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基于4种沙生植物具有生物量大、生长速度快的特点,作为镍铜尾矿库的修复植物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扁蓿豆是苜蓿属中唯一可以适应极端环境的物种,大量的研究证明其在低温寒冷条件下具有优良的抗逆性,且耐践踏、耐贫瘠、产量高,营养价值高,在改良天然草场、建立栽培人工草地、提高畜牧经济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整合国内外学者在扁蓿豆优良抗逆性、遗传资源价值、生态价值、饲用及经济价值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展,分析扁蓿豆对于川西北高原草地的适应性,为川西北草原退化治理、生态建设提出可行策略,同时也为苜蓿属牧草及其他牧草抗逆性育种改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