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5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1发病情况 1.1病例一 天津某地区的养殖户都购买同一饲料厂的饲料饲喂鹌鹑,雏鹑和仔鹑两个阶段都未见鹑群有任何异常.但在使用产蛋期饲料过程中,用户一致反映:鹌鹑从70日龄左右开始出现脱肛现象,并由于引发其它鹌鹑的啄肛行为而发生陆续死亡,以1000只鹌鹑群为例,日死亡在10只左右,个别甚至日死亡20~30只,但产蛋率较为正常(达83%左右).  相似文献   
72.
猝死综合征患鸡心脏指数的检测及组织病理学观察乔健李渤南陈守强佘锐萍董世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094)肉鸡猝死综合征(SuddenDeathSyn-drome,SDS)是构成商品代肉仔鸡中后期死亡的重要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患鸡发...  相似文献   
73.
利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探讨大肠杆菌感染对实验兔肾脏的组织病理学损伤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肾脏组织内的分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感染组的肾脏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皮质区肾小球萎缩,肾小球周围的肾间质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偶尔可见肾小管管腔内出现蓝染的细菌团块;髓质区有局灶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脱离基底膜,间质增生纤维化、充血。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感染组兔肾脏组织中的iNOS的表达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感染可引起兔肾脏组织结构明显的病理损伤,iNOS表达量上调说明一氧化氮(NO)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大肠杆菌引起的兔肾脏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74.
马齿苋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的功效,被广泛地用于治疗肠炎等疾病。目前对马齿苋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抑菌和抗病毒等方面,关于马齿苋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则较为少见,其对免疫器官形态结构的影响则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5.
日粮锌、硒水平对肉鸡肠道IgA+浆细胞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锌和硒互作对肉鸡肠道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将24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3组,分别饲喂添加有高锌高硒(锌1000mg/kg、硒5mg/kg)、低锌低硒(锌34mg/kg、硒0.08mg/kg)或常锌常硒(锌50mg/kg、硒0.15mg/kg)的日粮45d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肠道内IgA^+浆细胞及阳性反应物的数量及分布变化。结果表明;IgA^+浆细胞及阳性物质散在分布于小肠绒毛顶端,固有层、肠腺周围以及盲肠黏膜固有层和盲肠扁桃体的淋巴小结周围。在常锌常硒组,IgA^+浆细胞的数量及IgA阳性反应物比较多,而低锌低硒组和高锌高硒组的IgA^+浆细胞数量及IgA阳性反应物数量减少(P〈0.01),尤其高锌高硒组减少更为明显。结论:低硒低锌或高硒高锌可抑制肉鸡肠道IgA形成,影响肠黏膜的免疫功能。日粮中按50mg/kg锌、0.15mg/kg硒的比例添加,对于维持正常肠道黏膜免疫功能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76.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在实际生产中,只有避免负面因素,选择合理的消毒方法,才能有效的消灭和根除病原体,从而防止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选用了12窝0~56日龄仔猪,以断奶日龄为主要因素,随机分成17、21、28、35日龄断奶四个处理组,每个处理三个重复,每个重复为一窝仔猪.试验期间,实行三阶段饲养,7日龄开始补饲,7~28日龄采食日粮Ⅰ,29~42日龄采食日粮Ⅱ,42~56日龄采食日粮Ⅲ.17日龄断奶组分别于断奶后12 h、 4 d、 4 d+1 w、 4 d+2 w,22、28日龄断奶组分别于断奶后12 h、 1 w、 2 w、 3 w, 35日龄断奶组于断奶后12 h、 1 w、 2 w采血和剖杀,每次剖杀1头;同时35日龄断奶组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7、21、28日龄断奶组采血和剖杀时间点的相同日龄,每次每个重复也各剖杀1头,共计剖杀54头.剖杀取得的样品用于测定仔猪消化道形态及肠道组织化学指标.结果表明断奶后,仔猪小肠各段、胃、胰、肝组织结构模糊,小肠绒毛脱落,粘膜水肿,固有膜中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炎症反应),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脂肪变化或空泡变化,且断奶越早,这些变化越严重.17、21日龄断奶组仔猪小肠粘膜AKP活性低于28、35日龄断奶组同周龄仔猪,其中空肠、回肠粘膜AKP活性高于十二指肠AKP活性;随着周龄的增加,仔猪小肠粘膜ANAE活性增强,至5周龄时达到高峰,断奶后次日及一周时,仔猪小肠粘膜ANAE活性减弱;断奶越早,仔猪十二指肠腺及肠腺糖原阳性反应较弱.  相似文献   
78.
本研究对半月龄,5周龄和2月龄兔口服感染4种兔肠球虫后,圆小囊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怀状细胞以及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怀状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感染后,5周龄组在,第5天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2月龄组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显著增国中,其余组上皮间淋巴细胞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怀状细胞数量的变化呈现相对的不规律性;半月龄组和5周龄组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  相似文献   
79.
30 只2 月龄健康兔,随机分为 3组,活体结扎圆小囊,分别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 R P)、兔巴氏杆菌等抗原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后,于不同时间剖杀取材,观察圆小囊的细胞化学变化,并对其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注入 H R P 及兔巴氏杆菌后,均可见到圆顶表面贴附一层 P A S阳性反应物,并且在圆顶上皮被包裹的细胞中可见少数阳性细 胞,小囊内淋巴组织中阳性反应物增多。本研究首次采用 Gom orl技术,对圆小囊的碱性磷酸酶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对照组及 H R P组圆小囊粘膜上皮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较弱,圆顶上皮呈阴性。硝酸银反应进一步证实了在动物的肠道淋巴组织中存在嗜银细胞,注入示踪物后可见圆小囊内嗜银细胞显著增加,弥散于淋巴组织内,在滤泡处呈片状分布。同时,圆小囊圆顶两侧粘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的数量在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但 H R P 组较巴氏杆菌组更为明显。注入 H R P及兔巴氏杆菌后所引起的圆小囊的组织细胞化学的不同结果提示,圆小囊的主要功能不是吸收营养物质,它对上述两种不同抗原的刺激有不同的反应机制并且圆小囊内嗜银细胞的 数量变化与兔肠道粘  相似文献   
80.
30只2月龄健康兔,随机分为3组,活体结扎圆小囊,分别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兔巴氏杆菌等抗原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后,于不同时间剖杀聚材,观察圆小囊的细胞化学变化,并对其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注入HRP及兔巴氏杆菌后,均可见到圆顶表面贴附一层PAS阳性反应物,并且在圆顶上皮被包裹的细胞中可见少数阳性细胞,小囊内淋巴组织中阳性反应物增多。研究采用Gomorl技术,对圆小囊的碱性磷酸酶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对照组及HRP组圆小囊黏膜上皮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较弱,圆顶上皮呈阴性。硝酸银反应进一步证实了在动物的肠道淋巴组织中存在嗜银细胞,注入示踪物后可见圆小囊内嗜银细胞显著增加,弥散于淋巴组织内,在滤泡处呈片状分布。同时,圆小囊圆顶两侧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的数量在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但HRP组较巴氏杆菌组更为明显。注入HRP及兔巴氏杆菌后所引起的圆小束的组织细胞化学的不同结果提示,圆小囊的主要功能不是吸收营养物质,它对上述两种不同抗原的刺激有不同的反应机制并且圆小囊内嗜银细胞的数量变化与兔肠道黏膜局部免疫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