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5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感染后SPF鸡免疫器官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IBDV超强毒株LX株接种2周龄SPF雏鸡后,其致病性不同于经典强毒株CJ801株,它主要引起接种鸡全身性炎症反应,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等免疫器官中大量异嗜性白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淋巴细胞严重坏死崩解,胸腺皮质严重萎缩、坏死,骨髓中造血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增生。在接种后14d法氏囊淋巴滤泡严重萎缩、淋巴细胞排空形成囊腺样结构,未见恢复正常,其它免疫器官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电镜观察,接种后2和4d可见胸腺淋巴细胞胞浆浓集、染色质周边化形成新月形,表现细胞凋亡特征;在法氏囊坏死淋巴细胞胞浆中可见60nm大小呈晶格排列或散在的病毒粒子。研究初步探明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的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82.
本试验利用组织化学技术对巨型艾美耳球虫内生发育阶段细胞内的多糖、核酸、碱性核蛋白进行的研究证明,裂殖体、大配子、小配子体、卵囊内都存在 DNA、RNA 和碱性核蛋白。滋养体、多核体和小配子体内未检出多糖。裂殖体、大配子和合子含有多糖、成熟的大配子和合子多糖含量丰富。结果表明,多糖是由球虫自身合成并在其发育过程中消耗。  相似文献   
83.
80只14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人工感染,于感染后1,3,5,7,11,15 d分别测定试验组及对照组气管、肺和肾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探讨脑肠肽类物质VIP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试验组气管组织中VIP含量自感染后一直高于对照组,并且于7,11d VI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中VIP含量未出现明显变化;肾组织中VIP含量自感染后7 d开始上升,并且于7,11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脑肠肽类物质VIP可能参与调节了呼吸系统疾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工感染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体内的病毒分布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不同时间,在肝脏、脾脏、胰脏、胸腺和法氏囊组织中均可检测到新型鸭肝炎病毒抗原,而肾脏、心脏、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病毒抗原。病毒抗原均位于阳性细胞的细胞质中。研究结果提示,感染雏鸭的肝脏和胰脏的组织病理变化与病毒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85.
IBDV强毒株感染SPF鸡后法氏囊淋巴细胞的凋亡及调控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究IBDV强毒BC6 / 85株感染SPF鸡后 1~ 9d内法氏囊淋巴细胞中Bcl 2和Bax蛋白的动态表达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及TUNEL法检测凋亡的淋巴细胞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 2和Bax蛋白。研究结果表明 :感染后 3~ 5d可见到大量凋亡的淋巴细胞 ,Bcl 2和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时点的对照组 (P <0 0 1) ;Bcl 2 /Bax(Bcl 2与Bax比率 )显著低于同时点的对照组 (P <0 0 1)。BC6 / 85株感染SPF雏鸡3~ 5d后法氏囊淋巴细胞会发生大量凋亡 ,Bcl 2 /Bax能准确反映淋巴细胞的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复方中药对SPF鸡血清抗体变化规律的影响,在SPF鸡接种新流二联疫苗后第0,1,2,3,4,5,6,7,8周,用HI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比较饲喂复方中药与不饲喂复方中药SPF鸡血清抗体的变化。结果表明:复方中药能够促进SPF鸡血清抗体的生成,抗体持续时间长,抗体效价平稳上升、变化幅度小;而对照组抗体变化幅度较大。说明复方中药对SPF鸡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VCC)菌(毒)种基因序列管理模式的研究以及对用户需求的调研,开发了CVCC菌(毒)种基因序列管理系统,实现了菌(毒)种分子生物学特性的数据信息化呈现。由此为菌(毒)种基因序列资源的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提高了基因序列资源的利用率。对微生物领域的科技创新和菌(毒)种资源共享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宠物犬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感染情况,试验采集了21例宠物犬肝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上述肝脏组织中的HEV-Ag进行了检测,同时应用H.E染色和Mallory三染色法对其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21例宠物犬肝脏中均检出了HEV抗原。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肝脏有明显的炎症变化。提示宠物犬感染HEV程度很高,并且是人感染HEV潜在传染源,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89.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北京地区牛肝脏中戊型肝炎病毒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北京地区2月龄犊牛49份肝脏样品,34份血清样品,屠宰肉牛肝脏样品153例和60份屠宰牛血清样品。肝脏样品经戊二醛-多聚甲醛固定,包埋,切片,最后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肝脏HE染色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肝脏中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49例犊牛肝脏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48.8%(24/49),而153例屠宰牛肝脏样品阳性检出率仅为13.7%(20/153)。血清样品HEV ELASA检测结果表明,34份犊牛血清中检测出1例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95%,60份屠宰牛血清样品检出阳性样品2例,占3.33%。  相似文献   
90.
本研究选用了12窝0~56天仔猪,随机等分成17、21、28、35天断奶4个处理组(处理1、2、3和4),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窝仔猪。试验期间,实行三阶段饲养,7天开始补饲,7~28、29~42、42~56天分别采食日粮I、II、III。处理1、2、3、4分别于18、22、28、36,22、28、36、43,28、36、43、50和18、22、28、36、43、50天剖杀,每次每个重复1头,共计54头。剖杀取得的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空肠后段和回肠样品用于测定仔猪肠黏膜水解酶、糖原和上皮间淋巴细胞(IEL)、杯状细胞(GC)数。结果表明:处理1、2仔猪小肠黏膜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处理3、4同周龄仔猪;随着周龄增加,仔猪小肠黏膜α-醋酸萘酯酶活性增强,至5周龄时达到高峰;断奶越早,仔猪十二指肠腺及肠腺糖原阳性反应较弱。仔猪小肠各段IELs处理3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而处理2则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5)。断奶越早、日龄越小的仔猪肠GCs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