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5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肥大细胞的功能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肥大细胞功能 ,一般多论及其在免疫超敏反应方面的作用 ,但近来发现 ,MC与肿瘤发生、清除血脂、血管生长、神经系统功能、生殖系统的周期变化以及寄生虫的排除、高原低氧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进而 ,MC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着抗菌的关键作用 ;这一新发现提高了运用自身免疫系统而不用抗生素来防治感染的可能性 ,MC还有可能用于治疗癌症、寄生虫感染等疾病  相似文献   
92.
彩虹鲷致病性嗜温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属于气单胞菌科(Aeromonadaceae),目前确定的种至少有17种,多数专家建议将其分为嗜温气单胞菌和嗜冷气单胞菌口]。本属菌中的运动气单胞菌,如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凡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veronii biovar sobria)等,是人类重要的水传致病菌。国外已将运动气单胞菌纳入人类腹泻病原的常规检测范围,是食品卫生检验对象。  相似文献   
93.
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类和动物共患性疾病的一种病原体,革兰氏染色阴性,它属于裂殖菌纲衣原体目衣原体科。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于脊椎动物,偶尔也能在节肢动物体内分离到。  相似文献   
94.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进行着传染性法氏囊(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各种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IBDV-vp2基因在多种载体中得到表达并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效力。本实验室已构建了表达IBDV-vp2基因的重组马立克氏病病毒。本研究对该重组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的遗传稳定性以及对SPF鸡和含有母源抗体的商品鸡的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03 PFU和104 PFU剂量的重组病毒免疫后对SPF鸡抗传染性法氏囊标准强毒的保护率分别为53%和73%。104 PFU剂量的重组病毒免疫后对含有母源抗体的商品鸡抗传染性法氏囊标准强毒的保护率为87%,结果显示重组疫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清凉冲剂是以石膏为主要成分的抗热应激中药方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增强散热和提高机体免疫水平这两个方面来达到抗热应激的目的。石膏又名白虎,是中医清热泻火治气分实热证的要药[1],在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是通过研究石膏有无退热作用,来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在近年的研究中发  相似文献   
96.
为了探讨家兔黏膜免疫器官肥大细胞(MC)的分布、超微结构及巴氏杆菌感染后特征,对家兔空肠及圆小囊MC进行不同时间甲苯胺蓝染色与血管活性肠肽(VIP)和/或P物质(SP)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发现,采用不同固定液和染色方法所获得的MC数量不同,家兔黏膜免疫器官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当巴氏杆菌感染时MC数量显著增加,这可能对机体的抗感染有重要意义。电镜下,MC胞浆内充盈大量呈电子密度不同的均质状物基质颗粒,未见特殊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97.
肥大细胞在机体防御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肥大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敏性痰病中,肥大细胞在机体抵御病原体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肥大细胞除具有识别、吞噬并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功能外,尚能加工、递呈抗原和调节免疫反应.肥大细胞有针对病原信号的特异性受体系统和介质.深入阐明肥大细胞在细菌和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和机制,不仅为天然免疫的研究开辟一个新领域,而且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80只14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人工感染,感染后5 d和7 d分别进行试验组及对照组气管黏膜扫描电镜观察,研究IBV入侵门户气管黏膜在感染IBV后的超微病变特点。结果表明:感染IBV后,气管表面纤毛集结成束,有大量黏液附着,纤毛粘连。气管黏膜结构受损,局部气管黏膜上皮脱落,固有层裸露,大量炎性细胞渗出。随感染期的延长,症状有加剧趋势。研究结果为IBV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形态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
30 只2 月龄健康兔,随机分为 3组,活体结扎圆小囊,分别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 R P)、兔巴氏杆菌等抗原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后,于不同时间剖杀取材,观察圆小囊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注入示踪物质后1 h,兔圆小囊圆顶上皮同普通粘膜上皮融合,圆顶及滤泡中淋巴细胞减少,后期,深部淋巴组织及滤泡中细胞排列疏松,生发中心淋巴细胞成片排空,呈“星空”样变;圆顶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扫描电镜下,粘膜上皮及圆顶上皮细胞间连接松散,圆顶上皮的 M细胞减少。 H R P组粘膜表面及圆顶表面有较多渗出物,损伤较轻;巴氏杆菌组粘膜上 皮及圆顶上皮损伤严重,呈现不规则的微孔和严重出血;粘膜上皮局部可见固有膜裸露,圆顶变性、坏死、脱落。圆顶淋巴组织中巨噬细胞明显增加。试验结果表明,注入 H R P后,兔圆小囊主要表现为以防御为主的形态学变化;而注入兔巴氏杆菌后,兔圆小囊主要表现以损伤为主的形态学改变。同时,还揭示 H R P 除可以通过圆顶上皮进入深部淋巴组织外,还可能通过粘膜上皮细胞的间隙进入固有膜,再由固有膜进入粘膜下淋巴组织。  相似文献   
100.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血孢子目住白细胞原虫科的原虫引起的疾病。自1905年于北美发现本病以来,陆续在许多国家都有发生本病的报道,尤为在亚洲的许多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地。在中国,主要在南方地带发病较多,损失也较严重;在北方也有本病的发生报道。为了了解住白细胞原虫在北京地区鸡场的感染情况,我们于1998年7月至10月对北京郊区及郊区县19个鸡场的鸡只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抗原和标准血清 鸡住白细胞原虫琼扩抗原和标准阳性血清由日本制药株式会社研制。12 被检血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