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中南地区典型地带性土壤的斥水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我国中南地区不同发育程度典型旱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滴水穿透时间(WDPT),探究了该区域土壤斥水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自北向南,随着水热条件增加,土壤p H值逐渐降低,游离氧化物(Fed、Ald)逐渐增加,非晶质氧化物(Feo、Alo)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变化;表层有机质量高于下层,而林地表层高于耕地表层;(2)供试土壤均为亲水性土壤,WDPT分布在0.47~4.00 s之间,自北向南土壤斥水性整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3)WDPT与p H值、CEC、粉粒量显著正相关(r0.54,p0.05),砂粒量、非晶质氧化铁(Feo)、游离氧化铁、铝(Fed、Ald)与WDPT呈负相关关系(r-0.56,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Fed和Feo对土壤斥水性的影响最显著(R2=0.71,p0.01),可以用来评价和预测土壤斥水性。  相似文献   
252.
本试验旨在探究豆粕和菜籽粕饲粮中添加新型蛋白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试验因素分别为饲粮类型(玉米-豆粕型和玉米-豆粕-菜籽粕型)和蛋白酶水平(0和300 mg/kg)。选取初始体重为(21.40±1.59) kg的杜×长×大生长猪32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玉米-豆粕型饲粮+300 mg/kg蛋白酶、玉米-豆粕-菜籽粕型饲粮以及玉米-豆粕-菜籽粕型饲粮+300 mg/kg蛋白酶。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饲粮类型和蛋白酶水平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与玉米-豆粕型饲粮相比,玉米-豆粕-菜籽粕型饲粮显著降低了生长猪的有机物、粗纤维和粗蛋白质消化率(P<0.05)。3)饲粮中添加300 mg/kg蛋白酶显著提高了生长猪的有机物、粗脂肪、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以及总能消化率(P<0.05)。4)与玉米-豆粕型饲粮相比,玉米-豆粕-菜籽粕型饲粮显著降低了生长猪的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5)饲粮类型与蛋白酶水平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53.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表观可消化苏氨酸(AFDT)对脂多糖(LPS)应激条件下肉兔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2×3双因素设计,选取35日龄断奶的遗传背景相同、初始平均体重为(808.11±12.17) g的健康新西兰白兔180只,2种应激处理分别为腹腔注射100μg/kg BW LPS和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于试验第17和20天进行),3种AFDT处理为饲粮中分别添加推荐量的100%、125%和150%的AFDT(实测值分别为0.43%、0.54%和0.64%),共计6个处理,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试验期35 d,于试验的第22天进行血清样品采集。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AFDT显著增加了试验第17~22天、第23~35天和第1~35天的平均日增重(ADG)以及试验第23~35天和第1~35天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降低试验第17~22天的饲料转化率(FCR)(P<0.05);有降低试验第1~17天肉兔发病率(P=0.08)和健康风险指数(P=0.08)的趋势;对血清中除高密度脂蛋白(HDL)、丙氨酸(Ala)和球蛋白(GLB)外...  相似文献   
254.
物种在一天中的时间分配是野生动物最重要的生存策略,对理解物种行为生态是十分重要的。为确定王朗自然保护区内的优势物种及优势物种活动强度和生境状况之间的关系。在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利用红外相机监测和样方调查对王朗保护区内的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物种及生境状况进行调查。我们评价了3个物种(两个野生优势种和一个家养种)不同活动强度区域间的生境状况。并且比较了野生优势种在家牛Bos taurus生境和其他生境下的活动强度。主成分分析表明,王朗保护区内的优势种为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根据时间相对丰富度指数将物种活动强度划分为高、中和低强度。血雉和毛冠鹿不同活动强度区域内的生境状况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形条件和食物资源。家牛不同活动强度区域内的生境状况差异主要表现在草本盖度。核密度估计表明血雉和毛冠鹿在利用家牛生境和其他生境时,活动曲线重叠度高。但在利用家牛生境时,两者活动高峰的活动强度要高于其他生境。研究表明1)区域内优势种的活动强度可以代表地形条件好、食物资源较差的区域。2)保护区在制定生境恢复政策时,可优先恢复优势种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