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5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退牧还草”工程对促进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及改善牧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小型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藏北羌塘地区6县10乡(镇)的100户牧民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牧民对“退牧还草”工程的社会认知与政策响应。结果表明,大多数牧民认可并支持“退牧还草”工程,81%的牧民认为工程能有效促进草地恢复;依据草原保护奖励机制(试点)补偿标准,74%的牧民支持长期(10年以上)的生态补偿;考虑生态移民后的生计保障问题,52%的牧民不愿意移民到城镇。因此,有必要及时完善“退牧还草”工程及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并使其与生态移民工程相结合,以实现西藏羌塘牧区生态、社会与经济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22.
为评价添加糖蜜和尿素对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即无添加(对照)、4%糖蜜组(M)、0.4%尿素组(U)、4%糖蜜+0.4%尿素组(MU),添加比例以鲜重为基础。在青贮后第3,7,14,30 d开窖,取样分析其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对照发酵品质在青贮后期(14~30 d)下降;U组主要发酵产物是乙酸和丁酸,且pH和氨态氮/总氮值显著高于对照(P<0.05),发酵品质最差;M组和MU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保持高而稳定的乳酸/乙酸值和低的丁酸含量(<0.3 g·kg-1 DM);与对照相比,仅MU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M组和MU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单独添加4%糖蜜或与0.4%尿素组合添加均能提高象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促进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组合添加4%糖蜜和0.4%尿素提高了象草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3.
不同施肥模式下西藏农田土壤质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农田长期施肥试验的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空白、羊粪、羊粪+化肥(羊+化)、化肥)8年后(2008~2015)对高原农田土壤质量部分指标(机械组成、土壤容重、有机质、p H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单纯施用化肥的样地相比,施加了有机肥的羊粪和羊+化样地的农田土壤质量表现出了显著的变化:(1)增加了0~20 cm土层中的砂粒含量,降低了粉砂粒和粘粒含量;(2)0~10cm表层土壤容重分别降低10.1%和10.0%;(3)表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72.8%和65.6%,同时土壤的p H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4)显著增加了农田土壤中的微生物量,在青稞的生长期以及收获后,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均表现为羊粪羊粪+化肥空白化肥。因此表明有机肥可以显著改善高原农田的土壤质量,在西藏地区应加大畜禽粪便等的归田。  相似文献   
24.
干草调制与贮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成群  荣辉  孙维  邵涛 《草业科学》2010,27(8):143-150
干草是反刍家畜冬季重要的粗饲料之一,生产优质干草对提高反刍家畜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都很重视优质干草的调制与贮存技术研究。干草调制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2种技术手段,前者是通过机械压裂牧草茎秆,后者是通过喷洒化学干燥剂破坏植物茎叶表面的角质层,二者均是为了加快牧草的水分散失,缩短干燥时间,减少调制过程中营养物质损失;而干草贮存主要是利用化学或微生物防腐剂防止高水分干草腐败变质,提高干草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25.
在西藏河谷区拉萨、山南、日喀则的6个人工牧草地及其边界共设置了28个样地,通过样方调查和标本采集,鉴定得到苔藓植物2科6属13种,其中真藓(Bryum argenteum)为调查区广布种。该地苔藓植物群落的特点表现为各试验地之间物种丰富度区别明显,而物种均匀度的变化较小;CCA分析表明,小生境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对苔藓生长与分布的影响较大。在人工牧草地边界、种植一年以上的牧草地和一年以内的牧草地等3种类型样地中,由于人为干扰程度的差异,人工牧草地边界的苔藓物种最丰富,而一年内的牧草地几乎没有苔藓植物;随着土壤稳定时间的延长,才逐渐形成以真藓属为优势的苔藓植物群落。在牧草种植过程中,1年内采用刈割方法而不进行放牧活动,将有助于保障人工牧草的正常生长和防止水土流失,降低荒漠化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6.
西藏拉萨河下游地区紫花苜蓿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拉萨河下游地区的达孜县对7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测定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越冬率及草产量等,通过2008~2009年的品种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个紫花苜蓿品种均可以完成生育期,但成熟种子均很少。供试的紫花苜蓿品种在西藏拉萨河下游地区均可安全越冬,第一年的越冬率均超过80%,第二年的越冬率都超过了90%。7个紫花苜蓿品种草产量在第二年较高,鲜草产量在14000.0~21000.0kg/hm2之间,干草产量在5200.0~9500.0kg/hm2之间。其中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的为中兰1号,分别为21000.0kg/hm2和9500.0kg/hm2。  相似文献   
27.
在西藏河谷区以箭筈豌豆与黑麦为材料,开展混、间播种植方式的比较研究,通过对牧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的测定分析,探讨适宜当地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箭筈豌豆和黑麦混播、间播处理使箭筈豌豆的有效分枝数和生物量受到抑制,黑麦有效分蘖数增加,生物量显著提高;相对于间播,混播更能表现出利于增产的种间关系,更利于增强种间正相互作用而减弱负相互作用,箭筈豌豆在混、间播条件下处于竞争劣势,大多数处理中其RY值小于1,黑麦在混、间播条件下处于竞争优势,大多数处理中其RY值大于1;由于不同牧草的生态位分化和种间互作关系,牧草的资源利用率提高,相比单播,适宜的豆禾牧草混、间播处理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箭筈豌豆和黑麦2:1间播的鲜草产量(5253 g·m-2)和20%+80%混播干草产量(1572 g·m-2)最高,但混播处理的产量总体优于间播处理;箭筈豌豆与黑麦混、间播处理使混合牧草的饲用品质相比禾本科牧草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8.
"一江两河"地区是西藏高原最主要的农业区,发展苜蓿产业解决高寒牧区蛋白质饲草资源缺乏问题和抗灾保畜,具有区位优势和相对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通过分析当地苜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苜蓿种子本土化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了确立符合"一江两河"地区实际的苜蓿产业发展战略,立足区域特点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产生的具体问题,系统地研究解决有关提高种子产量的技术难题,以种子生产为育种目标培育新品种等建议.  相似文献   
29.
在日喀则试验站,利用秸秆发酵活干菌对燕麦(Avenasativa)、青稞(Hordeumvulgarevar.nudum)秸秆和燕麦+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混合材料分别进行微贮试验,测定3个原料微贮前后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材料均可制作优质微贮料,但燕麦+紫花苜蓿混贮优于燕麦单贮,青稞秸秆微贮后粗蛋白含量提高了41.74%,达到5.12%;燕麦+紫花苜蓿混合微贮后粗蛋白含量提高了39.73%,达到10.68%。微贮后3个材料的饲料总能(GE)和无氮浸出物(NFE)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青稞秸秆的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2.46%和15.76%。微贮技术作为提高该地区草地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的措施之一,并可以解决冬春饲草缺乏问题,所以微贮在该地区推广应用具有广泛的必要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0.
瘤胃微生物对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刍动物瘤胃内含有庞大的微生物种群,与瘤胃内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有密切关系。参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降解的瘤胃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虫,尤以细菌和真菌的降解作用最大。瘤胃细菌和真菌通过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附着、粘连或穿透等一系列作用,使这些紧密连接的结构物质变得松散,再由它们分泌的各种酶类将这些松散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逐步分解,转化成可以被反刍动物及其寄居的瘤胃微生物吸收利用的单糖。瘤胃微生物对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植物的表皮、细胞壁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特性、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以及瘤胃内环境和其他营养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