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7篇
  5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余玲  王彦荣 《种子》1994,(4):11-14
该研究采用不同的实验室方法.评价39个鹰咀豆(Cicerarietium)品种的播前质量;测定了播后10天、20天的田间出苗率及成株率等田间表现;并计算了鹰咀豆播前质量指标与田间表现参数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收获期相同,贮藏条件一致的9个鹰咀豆品种因其遗传性不同种子质量有很大差异,其中以品种ICCV047、ICCV042、ICCV043和ICCV041质量最好,以品种ICCV040和ICCV046质量最差;标准发芽、老化、电导和催腐4种实验室测定指标均可用于鹰咀豆种子的质量评定和建植预测,其中以标准发芽和催腐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6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海盐渍化土上蚕粪与无机氮肥(碳铵和尿素)的施用对土壤生物量态氮和土壤供氮特征的影响,指出(1)施肥均能明显地提高土壤生物量态碳和生物量态氮的含量,蚕粪与无机氮肥配合施用比化肥单施或蚕粪单施更能增加土壤生物量态氮含量。(2)土壤生物量态氮是土壤氮素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土壤有效氮的重组成部分;(3)土壤生物量态氮的消长与壤的供氮特征关系极为密切,只要前期有强烈的微生物固持无机氮肥过程,  相似文献   
63.
1B/1R与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SOD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两个1B/1R类型的小麦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两个非1B/1R类型的小麦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对其单核期、二核期、三核期三个时期的SOD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B/1R和非1B/1R类型不育系的SOD活性的变化差异较小,均呈下降趋势;保持系差异较大,1B/1R类型SOD活性一直下降,非1B/1R类型SOD活性在二核期后回升。非1B/1R类型和1B/1R类型小麦越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均为二核期到三核期。  相似文献   
64.
进行旱育保姆种衣剂种子包衣在中粳湿润育秧上的应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包衣对照相比,旱育保姆种衣剂包衣处理能提高出苗率、成秧率,减轻苗期病虫危害,提高秧苗素质;秧苗移栽大田后,植伤轻,返青快,分蘖量大,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多,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65.
 苜蓿的持久性和草产量是体现生物量的指标,也是引种的重要指标。为筛选出适宜在河西走廊广泛种植的持久性好、草产量高的紫花苜蓿品种,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对35个紫花苜蓿品种第10年的草产量、株高、生长速率、间隙及分枝数等因素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持久性较强的品种有:润布勒、渭南、公农1 号和甘农2 号等;2)草产量较高的品种有:新疆大叶、公农1号、BearNo.1、润布勒、YL 3和公农2号等;3)综合持久性和草产量等因素筛选出比较适宜在河西走廊种植的优良苜蓿品种为:公农1号、新疆大叶、公农2号、润布勒和渭南等。  相似文献   
66.
小麦抗条锈新种质根尖细胞染色体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新创特殊种质的抗锈病特性,为生产实践提供新的抗锈病种质材料,对12个带有黑麦染色体片段的普通小麦抗务锈新种质进行了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WT212-1、WT212-2、WT212-3、WT212-4、WT212-5、WT213-1、WT213-2、WT213-4、WT213-5和WT213-6等10个材料的染色体数目为42条.WT212-6、WT213-3两个材料染色体数目分别为43、44条。另外,观察的12个新种质大部分细胞出现四个随体.初步断定其为不同于1B/1R“洛类”抗源的小麦-黑麦易位系。  相似文献   
67.
添加作物秸秆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麦和玉米秸秆以不同方式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为寻求最佳秸秆还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以连续7季秸秆均还田土及不还田土为供试土壤,研究培养60d后,小麦、玉米秸秆与土壤混匀还田和覆盖于表层还田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LOC/TOC、MBC/TOC和土壤蛋白酶(PROT)、脱氢酶(DHA)活性的影响。【结果】与不添加作物秸秆相比,无论以何种方式还田,添加小麦或玉米秸秆均明显增加了还田土与不还田土的TOC、LOC、MBC含量,LOC/TOC、MBC/TOC和PROT、DHA活性。还田土的TOC、LOC、MBC含量和PROT、DHA活性均明显高于不还田土;添加小麦秸秆处理土壤的TOC、LOC含量明显高于添加玉米秸秆处理;秸秆与土壤混匀还田处理的TOC、LOC含量和PROT、DHA活性均明显高于秸秆覆盖于表层还田处理;秸秆类型和还田方式对MBC含量、MBC/TOC无显著影响。作物秸秆腐解过程中LOC含量和PROT活性可较为敏感地反映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结论】无论是在还田土还是不还田土中,作物秸秆与土壤混匀还田均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68.
69.
利用程氏指数(Cheng's index,CHI)法、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法分析杂交稻丰优香占的恢复系R6547系谱材料的籼粳分化.结果表明:亲本的程氏指数变化范围为6~18,偏粳系数(partial japonica coefficient,PJC)为0.13~0.67,2...  相似文献   
70.
全球气候变化及清洁能源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于传统生物质秸秆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少,每到夏收和秋收两季时,秸秆焚烧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气候环境,引发了大量的交通事故,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秸秆成型燃料燃烧使用方便,排放的污染物少,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可广泛应用于中小型锅炉、热水炉、热风炉、取暖炉以及秸秆气化、发电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