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科学   11篇
  6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为研究电刺激对肉牛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确定约束肉牛放牧边界的作用电压。以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红"肉牛为研究对象,佩戴电击项圈遥控释电作用于肉牛脖颈下部进行电刺激,分别设计466、1 723、2 050、2 865、4 204 V等5个梯度电压,利用无线脑电监测系统对肉牛在不同电刺激前后的体温、心率和脑电波进行监测分析;在试验舍内设计虚拟围栏饲养肉牛,运用摄像系统记录试验过程中肉牛活动行为,基于动物行为观察分析软件对肉牛典型行为(转身、停止、停下慢慢转回去、立即停止向后移动、跳跃)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电刺激下,肉牛受到电击前后的体温变化不显著(P>0.05);肉牛受到2 865和4 204 V电刺激时,心率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电刺激前相比分别提高了26.3%和35.3%,达到104.32、108.83 bpm;脑电信号的β波在466 和1 723 V电刺激前后的变化较小,自2 865 V开始出现剧烈变化。在试验舍内设计区域虚拟围栏,2 865 V电刺激时肉牛触发虚拟边界的次数是93次,出现转身、停止、停下慢慢转回去、立即停止向后移动行为分别占被统计行为总数的33.33%、12.02%、9.29%、31.69%,可有效阻止肉牛继续迈出边界。根据肉牛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变化,作用电压适宜值在2 865 V左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精准确定约束肉牛放牧边界的作用电压适宜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 】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崛起,畜牧机器人的研究发展迅速。基于国内外相关成果,阐明畜牧机器人研究与发展现状,归纳总结畜牧机器人的应用效果和实际问题,较准确地指明畜牧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 【方法 】 文章利用文献梳理法收集国内外大量应用实例和文献资料,重点介绍7类典型机器人,分析梳理已有的畜禽机器人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情况,归纳总结畜牧机器人应具备的普遍特点、目前的技术瓶颈和实际应用中的具体要求,并讨论畜牧机器人的现存问题,预测畜牧机器人技术发展方向,为畜牧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结果 】 国外对畜牧机器人的研究成果多,技术成熟,有一批适应养殖需求的智能机器人产品。我国对畜牧机器人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积极吸纳先进技术,已有许多产品用于商业化推广,但仍存在与生产环节契合度低、设备续航与鲁棒性差、信息利用维度低等问题。 【结论 】 畜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对畜牧机器人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畜禽机器人可有效提高畜禽养殖过程中的动物福利水平,降低畜牧养殖过程中因饲养环境恶劣、人工劳动强度大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存在人畜共患病的风险,未来畜牧机器人将进一步提高其与养殖环节的衔接与适应性、闭环处理决策能力以及自动化水平,朝着无人化、智能化与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讨鸡舍温度、湿度传感器的布置数量和位置选择,从而提高对鸡舍环境监测的效率,试验将90个温度、湿度传感器分三层均匀分布在鸡舍中,分析舍内温度和湿度变化规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监测结果进行线性变换,根据监测点优化率与累计方差贡献率的调和评价指标确定监测点的最佳数量,计算主成分与原始数据的累计因子负荷量并以此确定最终传感器监测点位置。结果表明:八层叠层笼养鸡舍内不同监测点温度差和湿度差变异大,分别可达5~8℃和25%~35%。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剔除邻近点后,确定了6个温度监测点(25,35,52,61,79,83号)和7个湿度监测点(1,16,32,50,52,61,79号)为最优监测点,其中52,61,79号既是温度监测点又是湿度监测点,共10个监测点,在这10个监测点处安装传感器,对应的温度和湿度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0.94和0.89,并通过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规律验证了选择结果的合理性。说明主成分分析法获得的监测点数量和位置可有效代表蛋鸡舍温度、湿度的空间变异性,提高蛋鸡舍环境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