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9 毫秒
61.
以北京市顺义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和露地蔬菜两种作物生产体系为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综合考虑全球变暖、环境酸化、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毒性、能源消耗和淡水资源消耗6种环境影响类型,分别以年产1t作物产品干物质和种植1hm2作物为评价功能单元,系统研究了施肥的资源环境影响潜力。结果表明:对于大田作物和露地蔬菜生产系统,年产1t产品(干物质)施肥的综合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46和2.11,种植1hm2作物施肥的综合环境影响指数则分别为4.74和26.77;农田种植环节环境影响潜力的贡献分别占大田作物和露地蔬菜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潜值的95.1%和99.1%,远远大于肥料生产环节;大田作物和露地蔬菜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潜力均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环境酸化〉全球变暖〉淡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土壤毒性;肥料氨挥发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的主要途径,硝态氮和总磷的淋洗径流损失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优化施肥量是控制作物生产施肥潜在环境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
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会出现一系列的电力故障,因此需要对其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进行保护。从电力系统的保护装置上来看,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包括电磁、晶体管以及集成型等多种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对电力装置进行保护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微机保护的形式,尤其是在110kv的自动化变电站中应用相对较广。因此,本文主要对自动化变电站微机保护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3.
蛋白质组学方法在昆虫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发展迅速.随着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许多昆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综述了果蝇等具有代表性昆虫的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进展,涉及到昆虫免疫调节、生理发育、昆虫行为活动等重要的生物学问题.  相似文献   
64.
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Motic数码显微互动系统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以形象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实现师生互动,使教师能够高效率地对全体学生给予指导。另外,计算机强大的图像处理等也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有助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5.
生物实验教学中经常涉及到显微观察实验,对于大多实验室而言,普通显微镜是常用的观察设备,观察结果往往通过手绘的方式进行描述,不便于记录和分析。本文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了一种利用移动数码设备与显微观察实验相结合拍摄技术,大大提升了同学们对科学现象的记录和分析能力,同时锻炼了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结果整理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大大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6.
《蚕业资源综合利用》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勇  龚竞  徐水 《蚕学通讯》2010,30(1):53-56
《蚕业资源综合利用》课程是高等学校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属于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本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实践,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跟踪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和加强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教学改革,增强了蚕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学生对蚕桑行业未来发展的认识,增强了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在理论学习还是能力培养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7.
浅析水稻种衣剂使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勇 《农技服务》2010,27(3):339-340
从精选稻种、拌种包衣、药膜固化、静态浸种、催芽、床土管理、播种及苗期管理几个方面总结了沿淮稻区水稻种衣剂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68.
中国食物链养分流动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寻求食物生产与消费系统中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友好的协调和农业绿色发展途径,研究团队构建了"土壤-作物-畜牧-家庭-环境"(简称食物链系统)研究体系,运用物质流动和养分代谢理论方法创立了养分流动模型,深入研究了该系统养分流动规律及调控机理,经过近十多年系统研究,获得结果如下:(1)提出食物链养分流动金字塔概念模型,创建了食物链系统养分流动模型。通过分析养分在"土壤-作物-畜牧-家庭-环境"系统的行为特征,发现养分从"土壤-作物-畜牧"向"家庭"的流动呈金字塔状,其形状决定了系统生产力、养分效率和环境效应。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家庭"消费驱动了系统养分流动,决定了养分效率;"土壤-作物-畜牧"位于金字塔底层,支撑顶层"家庭"消费,决定了系统养分通量,也是养分调控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食物系统养分流动模型——UFER,构建了参数体系,实现了国家和区域尺度食物链氮磷流量、利用效率和环境排放的定量分析。(2)揭示了食物链系统氮磷养分流量、利用效率及其资源环境代价的时空变化特征。阐明了我国土壤-作物系统、农牧系统和整个食物链系统氮磷养分流量、养分效率和环境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明确了土壤作物、畜牧和家庭各子系统对整个食物链养分环境排放的贡献;提出了食物氮(磷)代价概念,发现我国食物生产和消费的资源环境代价增速很快,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3)明确了食物链系统养分流动的驱动因素,阐明了提高养分效率和降低环境排放的调控机理。明确了决定食物链系统养分效率的关键环节,发现城镇化、食物结构变化和畜牧业发展是食物链养分流动加速的主要驱动因子;阐明了增加粮食和饲料进口、优化膳食结构和改善农牧业养分管理技术等对食物链系统优化的效应及作用机制。发现农牧结合和粪尿资源化利用是大幅度减少化肥需求和环境排放的关键途径,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食物链养分优化管理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69.
矩形箱式浮防波堤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一种可应用于维护网箱养殖区域安全的浮式防波堤--矩形箱式浮防波堤.通过实验室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规则波作用下几种不同相对拖地系数的矩形箱式浮防波堤的透射系数、运动响应和锚链力.探讨了相对宽度和相对拖地系数对透射系数和运动响应及锚链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对拖地系数为0的模型透射系数在0.38~0.87,消波效果理想,但锚链力较其他相对拖地系数不为0的模型大.试验研究为深水网箱养殖区箱式浮防波堤的设计和安装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0.
我国大部分耕地土壤缺硼,尤其是南方红壤和西北黄土及黄河冲积物母质发育的土壤普遍缺硼.其中湖南、四川、江西、湖北、福建、浙江、云南等省缺硼土壤(土壤有效硼小于0.5×10-6)占96%以上;河南、陕西缺硼土壤占90%以上;北京、上海、河北等省(市)也有30%~40%的土壤缺硼.1977年以来,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作物从土壤中吸取的硼也不断增多,使我国土壤中本来就缺少的硼越来越缺少;由于偏施氮肥和酸性土壤过量施用石灰也会引起硼营养失调,导致诱发缺硼,致使油菜、柑桔"花而不实",甜菜"心腐病",棉花"蕾而不花",小麦"穗而不实",花生"果而不仁"等缺硼症状.油菜是所有作物中对硼最敏感的作物,由于我国大部分土壤特别是南方缺硼,对近年来出现的油菜减产事件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