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报导了一起较为严重的雏鸭痢特灵中毒事件。25.500只9日龄的雏鸭惨死5586只,其死亡率最高的达56.4%(846/1500),最低的为14.6%(73/500);平均为21.9.%(5586/25500),采用饮服甘草绿豆糖水(葡萄糖或白糖)治疗19914只,除频死期的12只死亡外,其余均治愈。  相似文献   
12.
绿色植物具有改善环境质量的功能,通过对哈尔滨市环境状况的分析及绿地情况的研究,从植物净化环境着手,综合考虑城市绿地定额指标的影响因素,推算出符合城市发展所需的、合理的绿地定额,研究结果说明,环境质量在决定城市绿地定额中起主导作用,哈尔滨市绿地应在5096.5hm~2以上,绿化覆盖率应在28.5%以上,才能保证城市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油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管道风险评价中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研究,对油气管道安全、管道失效形式、风险评价、风险分析、风险管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风险决策等基本概念进行了定义,建立了管道风险分析模型和定量风险评价体系模型与流程,旨在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完善与统一,以利于管道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但动物机体只能吸收少量抗生素,大部分随机体代谢排出体外。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动物体内诱导出大量耐药菌和耐药基因,这些耐药菌和耐药基因随粪便排出机体进入环境。环境中的土著菌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及耐药基因横向转移机制下获得耐药性,并向其他菌群扩散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在环境中的传播有可能对食品、水源和公共健康造成威胁。文章综述了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耐药基因的检测方法、抗生素及耐药基因的去除方法等,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兼具高效溶磷和抑菌作用的微生物,检测其溶磷效果和抑菌活性,鉴定抑菌代谢产物,并分析筛选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为新型多功能抑菌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材料。【方法】采集信阳毛尖茶车云山茶厂百年龄茶树根际土壤,稀释后涂布难溶性无机磷或难溶性有机磷培养基表面,培养后检测溶磷活性,测定溶磷圈直径,筛选具有高效溶磷作用的微生物,进行后续溶磷效果分析。高效溶磷菌WY6-5接种于培养液和土壤中,检测不同培养时间下,可溶性磷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菌株WY6-5的溶磷活性;玉米盆栽土壤中接种菌株WY6-5菌液,种植27 d后分析玉米植株长势,检测溶磷菌WY6-5对苗期玉米生长的影响;采用双皿对扣培养法,验证菌株WY6-5产挥发性物质的抑菌作用,检测其对不同病原真菌的广谱抑菌效果,气相色谱串接质谱(GC-MS/MS)分析挥发性代谢物质,鉴定主效抑菌成分。【结果】筛选到3个兼具有降解难溶性无机磷和有机磷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尤以菌株WY6-5溶磷效果最优。培养基培养条件下,对难溶性无机磷的溶解直径达2.3 cm,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为4.6;对难溶性有机磷溶解直径3.6 cm,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达7.2。表型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WY6-5为乳白色细菌,16S rRNA序列与Burkholderia pyrrocinia CIP 105874和Burkholderia stabilis CIP 106845两个菌株的同源性最高,进化树中聚成独立一支。另外,WY6-5与Burkholderia pyrrocinia具有高度相同的生理生化反应结果。因此,本研究将WY6-5鉴定为吡咯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WY6-5在液体培养和土壤中均具有较好的溶磷活性,20 d培养时间内,液体培养液中磷含量最高达520.4 mg·L -1,为对照组176倍;土壤试验3—20 d期间,WY6-5处理组可溶性磷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在盆栽试验中,能高效促进苗期玉米植株的生长,处理组叶长、叶宽、叶片数、茎粗、株高、鲜重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菌株WY6-5还可产生挥发性抑菌物质,高效广谱抑制8种重要病原真菌的生长,抑菌率最高达100%,经GC-MS/MS检测发现,挥发性物质含有一种主效抑菌物,相对丰度达97%以上,鉴定为二甲基二硫。 【结论】吡咯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WY6-5分离自茶树根际土壤,在培养基、培养液和土壤环境下,均具有高效的溶磷效果,将难溶性的无机磷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可溶性磷,并促进苗期玉米植株的生长;同时该菌还可产生挥发性抑菌物质二甲基二硫,高效抑制8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抑制率最高达100%。菌株WY6-5兼具有提升土壤磷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和和抑制真菌病害等多种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强度水土流失区理想的生物治理模式,为南方水土流失区治理提供植被恢复“范本”,通过对福建长汀强度水土流失区4种不同生物治理模式的群落调查、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治理模式恢复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物治理模式恢复效果均比对照好,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蓄水保肥功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丰富植被物种种类和数量。不同模式恢复效果不同,灰色关联序为:乔灌草混交模式(0.934)>经济林+封育模式(0.794)>灌木+草本模式(0.487)>灌木模式(0.484)>对照(0.337),其中乔灌草混交模式、经济林+封育模式的改良土壤肥力作用显著,植被物种多样性高,治理恢复效果好,是南方强度水土流失区值得推广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高素质蓝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所迸发出来的积极力量统称"蓝色力量",也称为现代工匠精神.通过对红色基因与工匠精神相融合进行研究,加强蓝色力量的价值认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向心力.汲取红色基因特质的工匠精神新视角将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创新点,引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的新共识、新规范、新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甘肃某地区奶牛运动场环境中主要耐药性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试验采用抗性平板筛选法分离、纯化耐药菌后再通过16S rRNA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6类22种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两年两个奶牛运动场(A和B)分离出不同种属的耐药菌共665株,经16S rRNA PCR鉴定主要为大肠杆菌、屎肠球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其中耐药性大肠杆菌数量最多(398株),A牛场耐药菌数两年相比增长28.50%,B牛场耐药菌数量持平;通过对样品进行10类药物筛选耐药菌结果显示,耐药率前3位的分别为糖肽类(11.13%,74/665)、四环素类和磺胺类(10.98%,73/665)及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10.23%,68/665)。采用PCR方法对样品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发现,两年两个奶牛运动场的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基本相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B、qnrS的携带率分别为10.81%和83.78%,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Sul3的携带率分别为100%、100%和56.76%,糖肽类耐药基因VanA、VanBVanC的携带率分别为78.38%、100%和100%,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M、tetO、tetL的携带率分别为100%、100%、100%、100%、81.08%和75.68%,KPC、NDM、aac(6')-Ⅰb-cr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32.43%、29.73%及24.32%,未检出qnrC、tetK、tetW、VIMOXA耐药基因。携带耐药基因与GenBank中登录参考株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8%~99%。甘肃地区奶牛运动场中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且携带相应耐药基因,奶牛运动场中碳青霉烯类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与上年结果相比数量增加,各相关单位人员应对其加强奶牛场中耐药菌的监测,临床治疗中应合理用药,以降低环境中耐药菌转移给人类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青海和甘肃地区奶牛养殖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基因型分布状况,本研究对来自该两个地区的210份奶样进行了S.aureus的分离与鉴定,利用凝固酶基因(Coa)扩增和限制性内切酶AluⅠ酶切方法对所有分离株进行了凝固酶多态性分型。并对不同凝固酶基因型的S.aureus进行了白细胞毒素F (LukF)、白细胞毒素S (LukS)、α溶血素(α-hemolysin)、β溶血素(β-hemolysin)等主要致病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出35株S.aureus (青海13株,甘肃22株),所有分离株均能够扩增出Coa基因片段,并有5种PCR分型结果(本文简称PCR1~PCR5型),其中PCR 1、4和5型只有1种亚型,而PCR 2型有3种亚型,PCR 3型有2种亚型。PCR3型是青海(6/13)和甘肃地区(8/22)主要流行的基因型。致病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均携带致病因子LukS和α溶血素;致病因子LukF和β溶血素检出率也很高,分别是30株(85.7%)和31株(88.6%)。β溶血素基因在甘肃地区检出率为95.5%(21/22),青海地区检出率为76.9%(10/13),致病因子LukF在甘肃地区检出率为91.0%(20/22),青海地区检出率为76.9%(10/13),且在各基因型中均有分布,甘肃地区S.aureus致病因子LukF和β溶血素检出率高于青海地区。本研究首次对青海和甘肃地区致奶牛乳房炎S.aureus进行了鉴定分析,为这两个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