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7篇
  18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4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为了探究从川南黑山羊体内分离获得的1株细菌LZS-01的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本试验采用革兰染色、细菌形态观察、生化鉴定、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对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LZS-01为短杆状革兰阴性菌,16S rDNA基因扩增后得到的DNA片段长度为1 446 bp,与GenBank中波氏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的同源性为100%,在系统进化树中与波氏希瓦氏菌(NCTC10737)聚为一支,综上结果推测该菌株为波氏希瓦氏菌;该菌株对小鼠致病性较强,可导致其肺泡壁增厚、肺泡腔狭窄,纤维样物质充满肺泡,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严重、管腔狭窄等;该菌株对环丙沙星、四环素等抗菌药物敏感,对氟苯尼考、青霉素和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耐药。结果表明,波氏希瓦氏菌对动物具有一定致病性和耐药性。本试验结果为波氏希瓦氏菌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和临床防治积累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302.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中有机碳含量的高低决定着土壤肥力大小。为了给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很有必要。钙素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而且在对土壤有机碳的固持方面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了解清楚钙素对土壤中有机碳进行固持的机制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分别详述了钙元素的主要植物生理作用、土壤中的主要存在形态以及钙元素与土壤中有机碳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钙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钙能够影响SOC的积累与转化。同时,土壤中的矿质(无机)胶体通过钙和铁铝的键桥作用与有机质形成有机无机结合态腐殖质,钙离子可以在有机胶体和矿物表面形成离子桥,增强土壤的团粒结构性。然而,还存在一些土壤钙含量对土壤团聚性无明显影响或负面影响的报道。  相似文献   
303.
【目的】 评估当前西藏主要牦牛群体遗传多样性,梳理不同地区群体间遗传结构,明确西藏5个牦牛群体(阿里牦牛、斯布牦牛、娘亚牦牛、类乌齐牦牛和帕里牦牛)的保种情况和种群间系统发育关系。【方法】 利用13个微卫星标记(SSR)对5个牦牛群体共计195个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各群体的等位基因数量、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间遗传距离等遗传参数进行评估。【结果】 阿里牦牛群体等位基因数最多(6.43),类乌齐牦牛等位基因数最少(5.00);观测杂合度范围为0.5311(娘亚牦牛)~0.5995(类乌齐牦牛)。各群体内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位点数为5(类乌齐牦牛)~9(阿里牦牛)个;群体内近交系数最高为0.172(阿里牦牛),且4个群体(阿里牦牛、娘亚牦牛、斯布牦牛和帕里牦牛)存在显著近交风险(P<0.05)。从遗传结构来看,所有群体间均为显著遗传分歧(P<0.05),STRUCTURE分析结果显示,5个牦牛群体划分为3个簇,其中阿里牦牛较其他牦牛群体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背景。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不同群体间系统发育关系相对独立,且与种群栖息地分布不一致。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不同群体间部分个体存在较近亲缘关系,表明不同群体间存在遗传物质交流。【结论】 5个西藏牦牛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种群系统发育关系相对独立,但多数群体存在群体事件风险。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明确西藏牦牛地方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同时可为今后的保种策略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04.
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场所,而土壤中重金属通过植物根系被植物吸收富集到体内,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为了明确土壤重金属的影响因素以及土壤重金属在植物各部位的传递规律,通过查询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详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作用机理、影响植物吸收重金属的主要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除了受到土壤酸碱度、有机质等土壤理化环境的影响外,也会因污染程度、污染元素种类、耕作方式、作物基因型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此外,土壤中重金属间的加和、协同和拮抗效应也会使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5.
为建立可同时鉴别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以及猪圆环病毒2型(PCV2)、3型(PCV3)的三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ASFV、PCV2、PCV3相关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循环数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针对3种病原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并开展了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引物最佳终浓度为0.375 pmol/μL,最佳退火温度为61℃,最佳循环数为35;该方法对ASFV、PCV2、PCV3的扩增目的条带分别为873、530和217 bp,对猪细小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ASFV、PCV2、PCV3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出下限均为1×104 copies/μL;相同条件下重复性试验获得均匀一致的结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ASFV、PCV2和PCV3感染的快速鉴别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06.
甘肃省作为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探索其种植科学性及适宜性,对优化我国马铃薯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布设采样点对甘肃省马铃薯产区水、热、光等气象资源、立地条件以及土壤理化性状数据进行调查,利用SPSS26.0、G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用Arcgis10.8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插值处理,用拉斐尔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马铃薯种植区域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高度适宜区、适宜区、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98.86万hm2、213.36 万hm2、120.00万hm2、88.75万hm2,分别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8.98%、40.95%、23.03%和17.04%。影响甘肃省马铃薯适宜性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海拔、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307.
以西藏猫乳茎枝为试材,采用超声波-酶协同法提取其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设计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在该基础上,将超声波-酶协同法与超声波法、酶解法进行比较,考察其抗氧化活性,以期为西藏猫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超声波-酶协同提取西藏猫乳总黄酮最优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0.31 mg·mL-1、乙醇浓度53%、酶解pH 5.0、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50℃、超声温度50℃、液料比40∶1 mL·g-1、超声时间30 min,在该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为17.01 mg·g-1,提取工艺稳定可靠。与超声波法和酶解法比较,超声波-酶协同提取总黄酮含量较高,且具有更好的DPPH·和ABTS+·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308.
肥羔型黑山羊是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以川南黑山羊(自贡型)为主要育种材料培育的专门化从事羔羊肉生产的肉用山羊新品种。肌纤维数目与大小是决定肌肉生长的主要因素,而肌纤维类型及组成是肉品质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分析研究肌纤维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将为后续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从而进行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月龄阶段组(0~6月龄)的肥羔型黑山羊体质量进行记录,采用组织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对肌纤维直径、面积大小、数量进行测定,绘制出肥羔型黑山羊体质量和肌纤维生长发育曲线图。结果表明,肥羔型黑山羊在整个养殖周期都保持2.95~4.35 kg/30 d的较高绝对生长强度,体质量持续显著提高,而相对生长系数由30日龄时的93.05%降到180日龄时的13.83%。本研究发现,肥羔型黑山羊的肌纤维直径和面积呈现明显的"三段式"生长发育特点,并且在3个阶段表现出不同性别优势的趋势。对肥羔型黑山羊肌纤维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生产关键配套技术和促进四川省肉羊产业的多元化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