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161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89篇
  58篇
综合类   688篇
农作物   95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223篇
园艺   133篇
植物保护   9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为明确云南弥勒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分布、发生危害情况,对云南弥勒蔗区RSD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田间采样,采用PCR法对田间采集的60个样本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52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86.67%,确认弥勒蔗区存在RSD;通过系统分析,明确了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RSD发生状况,为弥勒蔗区推广应用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荧光假单胞菌(Psdeuomnoda fluoerncnet)是一种土壤中十分常见的细菌,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其数量变化能较准确地反映土壤环境的变化,因此在转基因小麦环境安全评价研究中可以将荧光假单胞菌的数量变化作为检测转基因小麦种植对整个根际土壤环境影响的指标之一。本研究选取荧光假单胞菌的蛋白编码基因gyrB作为靶标基因,设计特异性较好的引物,利用该引物建立了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方法的转基因小麦根际土壤荧光假单胞菌数量的检测技术体系。结果显示,定量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以上,且呈现单一熔解曲线峰值。应用该体系对种植于河南新乡及江苏六合的转TaDREB4基因抗旱小麦(简称TB4)及其受体小麦济麦19根际土壤荧光假单胞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时期转基因小麦和非转基因小麦各生育期根际土壤中荧光假单胞菌的拷贝数无显著差异。说明TB4种植对根际土壤中的荧光假单胞菌数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3.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几个籽粒高蛋白大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与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几个性状对蛋白质含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千粒重穗长株高主穗粒数成穗数产量穗下节长分蘖穗粒数分蘖数。  相似文献   
84.
李程勋  徐晓俞  郑开斌  李爱萍 《核农学报》2022,36(11):2190-2198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蚕豆资源,研究蚕豆发芽过程中蛋白质及蛋白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发芽蚕豆的蛋白质含量,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组分含量,运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观察发芽蚕豆蛋白组成的变化,通过测定发芽蚕豆蛋白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析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蚕豆发芽过程中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升高,促进部分蚕豆蛋白由大分子量转化分解成小分子量,提高了蚕豆蛋白的抗氧化能力,在蚕豆发芽第9天时蛋白质含量达到34.1 g·100g-1、氨基酸含量为29.16 g·100g-1,均达到最大值,蚕豆蛋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最强。综上,蚕豆的发芽过程可以增加蚕豆的营养物质成分含量,增强蚕豆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结果为蚕豆蛋白、蚕豆芽等功能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5.
江新琴  俞存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392-12393
从实验内容改革、实验课程设置安排、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地方性本科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创新研究生实验课程过程中,开设本硕贯通的实验选修课程、研究生的实验必修课程和专题实验课程,在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内容,增强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86.
地下水埋深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地下水埋深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借助地中渗透仪,通过人工控制设置不同地下水埋深(分别设置0.2,0.4,0.6,0.8,1.0和1.2 m),探讨地下水埋深对不同生育期夏玉米的形态指标、产量、耗水量及地下水补给量的影响,分析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水分利用率差异.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玉米株高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地下水埋深过浅或过深均会明显抑制植株叶面积指数和茎粗的增长(P〈0.05),地下水埋深0.4 m时叶面积指数和茎粗最大.随作物生育进程,根系数量和根系干质量随地下水埋深增大,先减小后增大.玉米灌浆前,单株根系伤流量随地下水埋深增大而增大,而灌浆前后则无显著影响.地下水位埋深过深或过浅均影响穗长、秃尖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及经济产量.分析表明,0.53 m为当地玉米产量最优地下水位埋深.玉米生长期内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着地下水埋深增大而降低,同一地下水埋深处理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夏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阶段耗水量及耗水强度随地下水位埋深增大而直线减少,回归方程在P〈0.01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样夏玉米全生育期地下水补给量、阶段地下水补给量及地下水补给强度随地下水位埋深增大而直线减少,回归方程在P〈0.01水平下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玉米水分利用率随地下水埋深增大而增大,地下水埋深1.2 m处理水分利用率最高.研究成果对江淮丘陵区地下水资源利用及评价、玉米高产高效灌溉制度的制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浙江德清县青虾养殖迅猛发展,近10万亩单品种的养殖面积在我县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为我县效益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自1999年开始,池塘养殖青虾规模性地感染疾病,且具有流行性和暴发性的特点,疾病种类由原来的1~2种增加到现在的4~5种,集中连片地区发病率  相似文献   
88.
文章综述了保持日粮阴阳离子平衡对动物生产性能、体内酸碱平衡、血液和尿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和应用。为动物的合理饲养育肥,进一步发挥其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9.
<正>一、有机水稻生产基地的环境要求根据相关的标准以及有机农产品的认定,其生产基地应选择在距离市区10 km的位置,且没有工业的集中区,不仅植被要良好,还应具有干净的空气,充足的灌溉水,在日照方面也要优良,在土壤方面要富含有机质,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小,且集中连片,能够具有自然的隔离环境,最好有环山围绕,这样有利于种植有机水稻。同时,根据有机水稻的生产要求,在田间土壤的管理方面,水肥的管理,以及病  相似文献   
90.
针对春播大白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从产地选择、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栽培方式、播种期、保温育苗、定植、保温栽培、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关键环节,集成出一套春播大白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