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为了对宁夏地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舍饲牛进行病原鉴定,试验主要利用RT-PCR方法对样品进行牛副流感3型病毒(BPIV3)M基因序列扩增,将扩增产物连接在pMD18-T载体后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进行亚克隆。通过氨苄青霉素平板筛选,将鉴定为阳性的克隆菌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与GenBank上参考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测序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分离到了1株BPIV3,并命名为NX49,其M基因全长为1056bp;进化分析表明,NX49隶属于BPIV3C基因型,其M基因与中国山东C型分离株SD0835具有较高同源性,核苷酸同源性为99.4%;理化分析表明,该毒株对温度、酸及有机物均敏感,高温孵育下Mg2+对该病毒无保护力;血凝试验表明,NX49对豚鼠红细胞凝集效价仅为1∶4,且仅在4℃孵育时出现凝集反应。本研究成功分离得到一株BPIV3C型毒株,这将有助于中国BPIV3分子进化规律及病毒流行特点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2.
103.
为建立简便、快速及灵敏度高的同时对猪肺炎支原体(Mh)、多杀性巴氏杆菌(PM)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三重PCR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这3种病原的基因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分别扩增出116bp(Mh)、253bp(PM)和473bp(App)的目的片段,其最低检出量为4个拷贝;而对肺炎双球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和链球菌的PCR扩增则结果均呈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该检测方法对某屠宰场472头猪肺组织病料进行检测,其结果显示:Mh、PM和Ap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27%、5.5%和2.75%;而ELISA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5.08%和1.9%。这两种方法对阳性的样品检测的平均符合率为90%;此外,多重PCR与病原分离培养方法的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04.
试验以pHH43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含噬菌体Phi X174裂解基因E和CI857-PL-PR温控系统的温敏裂解盒CI857-PL-PR-E,再将该裂解盒插入到pPBA1100穿梭载体中,构建裂解质粒pPBA1100-E。利用细菌接合转化法将其转入牛多杀性巴氏杆菌中,通过溶菌动力学试验检测裂解质粒pPBA1100-E对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裂解效果并计算裂解效率。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裂解质粒pPBA1100-E,并将其成功地转入到牛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溶菌动力学试验说明裂解质粒pPBA1100-E在牛多杀性巴氏杆菌中具有很高的溶菌效率,裂解效率为99.997%。因此,试验成功地制备了牛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为进一步成功研制牛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疫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应用SMART技术构建猪肾上皮细胞(PK-15)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与副猪嗜血杆菌(HPS)细胞致死膨胀毒素(CDT)不同亚基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奠定基础。提取PK-15的总RNA,经LD-PCR合成双链cDNA,运用SMART技术,再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PK-15细胞的酵母cDNA文库。经检测,文库滴度达到了2.8×108CFU·mL-1,插入的双链cDNA片段范围为300~1 000 bp,片段平均大小为500 bp。此文库可用于筛选与HPS CDT不同亚基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这将为治疗靶点的选择、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牛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安达市某牛场二月份发生牛腹泻,采集病牛腹泻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涂片、染色、镜检观察,并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药物敏感性及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该病的病原是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该菌株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羧苄青霉素等高度敏感,而对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表现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7.
植酸酶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前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酸酶是一类能促进植酸及其盐类水解成肌醇和磷酸的酶的总称。它作为饲料和食品添加剂也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能提高饲料和食品中磷的利用率、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清除植酸与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改善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真菌植酸酶的分子生物学及其基因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对实验室保存和购买的 9 株黑曲霉菌株进行了产植酸酶酶活测定,筛选出一株产植酸酶较高的菌株 3928,酶活达 693 μg/(g·min)。该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可得到一株产植酸酶较高的 2 号菌株,酶活达到 2 050 μg/(g·min)。  相似文献   
109.
正膀胱结石是尿石症的一种,是由于膀胱中形成的有机盐或无机盐类结晶物刺激膀胱黏膜,而引起发炎、尿道阻塞、尿淋漓,甚至尿血的一种常见的泌尿器官疾病。笔者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调查发现,公猫发生膀胱结石病例在猫内科疾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1])。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母猫大多数结石均可以经过尿道排出,公猫本身的尿道狭窄,易导致结晶尿的阻塞,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诱因,使得公猫患此类疾病更为常见~([2])。如果结石症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0.
2019年6月中旬,黑龙江省肇东市某一猪场暴发疾病,部分保育猪突然体温升高至42℃且伴随呼吸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可得知该猪场发病率高达75%,死亡率为15%。临床症状主要为体温升高、腹泻、表皮有褐色斑点等症状。无菌采取病猪病变部位提取DNA和R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同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生化试验以及革兰氏染色镜检等。PCR检测猪圆环病毒为阳性,生化试验以及革兰氏染色镜检检测分离菌为大肠杆菌,最终确诊为圆环病毒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噻呋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