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为建立同时检测大肠杆菌、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鸭疫里默氏菌等水禽常见病原菌的环介导间接PCR方法,根据大肠杆菌的gapA基因、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KMT1基因、鸭疫里默氏菌的Omp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标记于猪线粒体基因片段的两端,制备不同细菌的捕获探针;将捕获探针与待检测菌的基因组杂交、补平缺口、环化。采用1对引物反向扩增捕获探针,建立检测水禽3种常见病原菌的环介导间接PCR方法,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328,422和504bp。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鹅瘟病毒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该方法能检测出100pg的细菌基因组DNA,与常规PCR的符合性为100%。该方法可用于水禽3种常见病原菌的同时检测,是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快速病原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2.
鸭疫里默氏菌的血清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近期鸭疫里默氏菌的血清流行病学,明确鸭疫里默氏菌的敏感药物,本研究根据鸭疫里默氏菌的gyrB基因序列设计检测引物,建立PCR检测方法,并对收集的2006~2012年间福建省及邻近省份的疑似鸭疫里默氏菌病死亡鸭、鹅,进行细菌分离,PCR鉴定,凝集试验确定血清型,纸片法分析药物敏感性。该PCR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检测敏感性可达102~103 CFU/mL。分离鉴定鸭疫里默氏菌423株,分属于1、2、3、6、10、11、13、14、17型和未知型,2型、11型、1型和17型合计占所有菌株数量的86.4%。50%以上分离菌株敏感的药物有氟苯尼考、头孢拉定、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和壮观霉素。  相似文献   
43.
以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主要优势抗原表位区E1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鸭坦布苏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的间接ELISA方法。优化后确定最佳的抗原包被浓度为1.548mg·L-1,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酶标二抗的稀释度为1∶6 000。特异性表明,用建立的ELISA方法对禽流感、新城疫病毒、1型鸭肝炎病毒、胰腺型鸭甲肝病毒、禽霍乱和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阳性血清进行检测,均未发生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平均变异系数都小于10%;敏感性达1∶3 200。该方法与以全病毒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检测结果相关性达到95.1%。利用该方法对237份来自福建省开产麻鸭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表明,其血清阳性率达77.9%,表明福建省开产麻鸭感染鸭坦布苏病毒阳性率很高。本试验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敏感性高,为鸭坦布苏病毒抗体检测提供了简单快捷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4.
危害我国南方肉鸭的主要疫病及其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我国南方10省(市、区)主要肉鸭品种,明确了危害不同品种肉鸭的主要疫病及其流行特点,指出我国南方肉鸭养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血清抗体检测及抗体的消长情况,总结了可有效降低我国南方肉鸭主要疫病危害的防控措施,以期为保障我国肉鸭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5.
我国部分地区鸡感染禽坦布苏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鸡群感染禽坦布苏病毒的情况,应用已建立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ELISA )对2010年12月至2013年9月近3年内采自福建、江西、浙江、广东4省发生产蛋异常鸡场的开产海兰蛋鸡、后备海兰蛋鸡2300份血清样品进行禽坦布苏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开产蛋鸡血清样品的禽坦布苏病毒抗体阳性率为43.4%,而后备蛋鸡为19.9%;在开产蛋鸡中,以福建省的阳性率最高,为60.7%,而在后备蛋鸡中则以广东省最高,为37.2%。4省采集的蛋鸡血清样品中均检出禽坦布苏病毒抗体,且开产蛋鸡的阳性率高于后备蛋鸡,揭示福建、江西、浙江、广东4省海兰蛋鸡在不同程度上感染禽坦布苏病毒,研究结果可为以上地区乃至我国鸡群做好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新分离的猪源狂犬病病毒GD-SH01株N基因和G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解析它们与其他狂犬病病毒N和G基因的差异.提取猪源狂犬病病毒GD-SH01株的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N基因和G基因,并与T载体连接,克隆至大肠埃希菌DH5α.测序后与国内外部分毒株的N基因和G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比对.与其他毒株相比,N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84.3%~98.0%;氨基酸相似性为92.5%~99.3%.G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80.4%~98.2%;氨基酸相似性为87.8%~99.6%.  相似文献   
47.
自肝脏表现不规则出血的白羽半番肉鸭脏器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命名为ZZ40株),经(RT-)PCR检测为鸭坦布苏病毒,可被鸭坦布苏病毒高免阳性血清特异性中和。应用鸭坦布苏病毒特异性引物从该株病毒基因组中成功获得结构蛋白基因片段,该片段与近年来我国分离的禽源坦布苏病毒株核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1%以上,而与蚊媒源坦布苏病毒MM-1775株同源性仅为88.6%;分子进化分析表明该株病毒与BYD-1等近年来的鸭坦布苏病毒分离株共处于一个进化分支。以上结果表明,我国白羽半番肉鸭存在坦布苏病毒感染,且该分离毒株的抗原性与我国早期分离于种(蛋)鸭的坦布苏病毒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8.
研究利用全基因合成技术合成DHAV-2全基因组序列,并以此为标准品建立检测DHAV-2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敏感性高,最低检测限仅为33.7拷贝/μL;特异性强,对鸭甲肝病毒1型(DHAV-1)、鸭甲肝病毒3型(DHAV-3)、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鸭源禽Ⅰ型副黏病毒(Duck-origin avian paramyxovirus type 1,APMV-1)和禽坦布苏病毒(Avian Tembusu virus,ATmV)均无交叉扩增;重复性佳,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1.68%和2.19%。对2018年福建地区临床收集的128份鸭源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未检测DHAV-2感染阳性。研究结果为DHAV-2的快速检测试剂盒研究及储备DHAV-2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为明确虎皮鹦鹉源鹦鹉幼雏病病毒(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 polyomavirus,BFPyV)福建株(命名为FJ-2016株)结构蛋白VP1基因特征,本研究针对BFPyV VP1基因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FJ-2016株VP1基因全长序列,目的片段经胶回收后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BFPyV FJ-2016株VP1基因全长为1 032 bp,编码343个氨基酸。所编码VP1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5.77,不稳定指数为40.91,是不稳定蛋白;脂肪系数为74.72;总平均疏水性指数为-0.366。将获得的VP1基因序列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为:MG148345。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不同时间、地区和品种BFPyV的VP1基因十分保守,相互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9.1%以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不同时间和地域BFPyV相互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但可细分为两个大的遗传进化分支(Clade 1和Clade 2)。从宿主品种来看,虎皮鹦鹉源BFPyV各分离株的遗传进化与分离时间及地域无明显关系,虎皮鹦鹉源BFPyV分离株在Clade 1和Clade 2分支均有分布。本研究首次证实福建地区虎皮鹦鹉中存在BFPyV感染,相关研究结果为丰富不同地区BFPy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目的]2020年8月,福建省福州地区某鸭场饲养的半番群发病,发病率约为65%,病死率高达90%以上,感染鸭皮肤表面可见大量出血,为了明确其病原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分别采集发病鸭的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皮肤等组织进行鸭常见病原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病原检测结果显示,所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