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目前,圈养大熊猫的发情、排卵鉴定一般通过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测定及行为观察,但雌激素水平的测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对于发情行为不典型的雌性个体通过行为观察也无法判断是否达到了发情高潮.宫颈黏液评分法简便易行,已在人及家畜的排卵预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至今尚未见到关于大熊猫在发情周期中宫颈黏液评分及变化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对幼龄大熊猫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多年对该病的临床治疗与跟踪观察,对幼龄大熊猫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小熊猫这类野生动物是否存在布鲁菌感染,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及BCSP31-PCR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小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产房饲养的小熊猫进行了布鲁菌病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调查。结果表明:有2只小熊猫RBPT检测阳性,表示疑似布鲁菌感染,而进一步采用SAT及BCSP31-PCR诊断为阴性,排除了RBPT检测为阳性的2只小熊猫感染布鲁菌的可能性。说明RBPT存在假阳性结果,临床诊断此病时应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西氏贝蛔虫是危害圈养大熊猫的主要寄生虫,西氏贝蛔虫卵是圈养大熊猫重复感染该蛔虫的来源,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测定了消毒剂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的体外杀灭效果,为圈养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防控提供参考。将分离自大熊猫新鲜粪样中的西氏贝蛔虫卵通过消毒剂Neopredisan135-1不同浓度(2.5、5、10、20、40mg/mL)与不同作用时间(30、60、90、120min)处理后,将处理后的蛔虫卵和未用消毒剂处理的平行对照组一并置于25mg/mL的重铬酸钾溶液28℃温箱内,培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虫卵的发育与死亡情况。结果发现,2.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60、90min,其虫卵杀灭率均在50%左右;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min和60min,其虫卵杀灭率在74.71%~87.64%;而在10、20、40mg/mL浓度下处理30min其杀灭率均达到90%以上,10、20、40mg/mL的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均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考虑到成本、杀灭效果以及环境等因素,消毒剂Neopredisan135-1的推荐使用浓度为20mg/mL。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细管冻精制备程序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筛选了不同的冷冻稀释液(TEST,蔗糖-卵黄-甘油液)、不同的冷冻剂型(颗粒法,细管法)、不同甘油终浓度、不同的解冻液(M199,Ham′sF10)等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熊猫细管冻精制备程序。与传统颗粒冻精制备技术相比,本试验极显著地提高了大熊猫冷冻精液质量,冷冻精液活力从35.45%提高到57.88%(P<0.01);顶体完整率从42.25%提高到78.24%(P<0.01)。从1999年至2002年共有14只雌性大熊猫在共计36只次发情配种中采用了细管冻精,较1992~1998年采用传统颗粒冻精的总受胎率提高了11.2个百分点(达到55.6%),其中经产健康适龄雌性大熊猫的受胎率提高了27.3个百分点(达到83.3%),处女大熊猫的受胎率提高了8.8个百分点(达到58.8%)。  相似文献   
16.
采取质粒shuffling方法,将含GFPmut1的pPS858和能在布鲁菌中复制的质粒pBBR1MCS-2经KpnⅠ酶切后连接,转化DH5α,利用双抗性筛选重组质粒pBBR1-GFP。将荧光质粒转入布鲁菌,获得荧光标记布鲁菌,并用构建好的荧光标记布鲁菌侵染巨噬细胞J774A.1,探讨其用于细胞侵袭试验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布鲁菌荧光报告质粒pBBR1-GFP,用构建好的荧光标记布鲁菌侵染巨噬细胞后,在细胞内观察到带荧光的布鲁菌,且荧光强度与胞内细菌数成正比。细胞侵袭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细菌与细胞共孵育45min后,胞内细菌达到饱和。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布鲁菌的荧光质粒报告系统,可用于布鲁菌细胞侵袭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